「書評」《數字中國》:流量時代需要處理好三大關係

本文大概19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本文刊於4月22日新理財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數字中國”以來,我國數字化發展全面提速。當前新冠疫情卷席全球之勢未減,在全球陷入低迷之時,中國卻充滿了活力,充分展現了我國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社會發展的及時性和戰略遠見。近年來我國在數字化方面的快步向前在疫情期間的精準監測、全國聯防聯控方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隨著“新基建”的推出也預示著數字中國建設將進一步深入提速。《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版,正當其時。該書全景分析了我國40餘年來的數字化發展歷程,並試圖回答了數字化進程中需要處理的三個重要關係。

一、數字治理時代流量與民意之間的關係

現在社會輿情對國家治理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說一個問題一旦形成流量熱點,很快就會有相關部門的回應。有很多網友們調侃特朗普是“推特治國”,其實這個模式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流量治國”。該書在研究中國數字化建設的大變局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模型:“基於人機交互的數字化政府治理模式”。

作者強調數字化的治理要注意一個古老的統計問題,那就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因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在社會上存在的大量弱小、甚至危險的聲音是在網上看不到的。

前段時間有部分學者提出,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最重要的是要上網。理由是,現在我國網民已經超過8.54億人,大部分的人都在網上。這個說法是值得商量的。在網上,並不代表群眾的聲音能夠充分得到體現。而且恰恰是那些在網上沒有聲音的沉默的群體,也正是政府需要去關心的部分。

所以,在數字治理方面,本書提出了要糾正一個誤區。不能將一個社會的短板比喻成是一個木桶中的短板。如果你把一個社會比喻成一個木桶的話,你會很自然的覺得,這個木桶能蓄多少水,是由木桶最短的一塊板子決定的。咋一聽,這話其實沒啥毛病,會覺得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會發現,這個其實默認了一個假設:“這個木桶雖然有短板,但是還是能裝一點水的。”但是該書通過研究數字化進程發現,社會中的短板,更像是螺旋槳中破損的葉片,缺一塊,整個就可能不轉了,會導致整個社會結合和功能的失調。所以數字治理,未來國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些無法產生流量的問題上去。這些短板將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我們要警惕像特朗普總統類似的這種流量治國、推特治國的做法。

二、數字社會、數字經濟與算法的關係

《今日頭條》有一句可以說是幾乎重構了整個行業的話,叫“你關心的,才是頭條!”。以前是你去找新聞和熱點,現在是新聞和熱點來找你。在《數字中國》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概念:“數字飼養”。當大數據足夠多,算法足夠聰明的情況下,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喜好所孤立,陷入到一個不知不覺的信息孤島中。當我們拿起手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年輕的孩子們、父母,甚至兄弟姐妹們所在的信息圈子的內容是千差萬別的,甚至水火不容。書中重點強調要高度警覺數字鴻溝的問題。所謂數字鴻溝,不僅僅是不同的人所能使用的網絡硬件基礎設施的差距,更多的是內容上的區別。因此,《數字中國》一書呼籲要高度警惕過於智能的數字網絡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人類不能淪為在精神上,有選擇地被人工智能投放數字飼料、被機器餵養的群體。

三、產業升級與數字化的關係

作者在新書發佈會中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全中國所有的人,一天之內就學會了C++或者python編程,中國工業就能馬上轉型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所謂數字化,前提是得有東西可“化”。數字化的前提是已經有了相對完備的工業基礎,這是多元化、符合的產業生態系統的轉變。根據2018年的數據,我國每年已有約120餘萬工科專業本科畢業生,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我們並不缺技術人力資源。哪怕是現在中國人人都會編程、都懂機器人操作,也不見得一夜之間產業就能轉型升級了。因為數字化的核心作用是提升效能和效率,是默認了已經有比較好的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的。數字化是一個長期和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數字化本身不是萬能藥,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瞬間能改變製造業的。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對我國工業4.0的升級過程分析後認為“產業發展要避免人為焦慮拔苗助長產業升級的正常發展節奏。”作者呼籲要警惕人為的把產業區分為高端或者低端。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彼此依存,只有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之分。

總體來看,《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一書以審慎的視角分析的數字中國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乾貨滿滿。該書無論是對於黨政軍群學習型組織,還是對於政產學研的廣大讀者,要想全面瞭解數字中國的內涵、外延、體系以及現實意義,乃至理解時下非常火爆的新基建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王文 劉玉書 著)中信出版社(請點擊購買)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劇烈的數字化。從國際關係到個人的“朋友圈”,從智慧城市到鄉村治理,從數字海洋到社區的垃圾分類,數字化正在以不可逆的方式全方位滲透。《數字中國:區塊鏈、智能革命與國家治理的未來》為您揭秘數字中國崛起之謎,把脈數字時代的發展先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碼關注我們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书评」《数字中国》:流量时代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