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在《遙遠的救世主》的封面上有這麼一句話:這是一部可以傲然獨尊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的確,這是一本用一個愛情、商業的故事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對人性的探討,對人生的覺悟。

將文化屬性歸為一切成敗的因果,借商業操作的運籌帷幄與男女愛情來解讀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將生命、愛情、價值觀念、佛道等等融匯貫通,透著不可言喻的禪意。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更像一本哲言的書。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第一次看它的時候,我才剛剛踏入職場。前輩對我說,這本書你每一年拿出來讀一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等你真的領悟書裡說的東西,無論在職場還是人生道路上都會無往不利。

作者豆豆,1970年生人,為人極其低調。迄今為止發表了三部廣為人知的小說,《背叛》(2000年)、《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和《天幕紅塵》(2013年)。其中《背叛》是第一本發表的小說,也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背叛》,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而第二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的《天道》,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高度還原原著。

一、內容概要

故事講述一個具有與常人迥異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商業“鬼才”——前私募基金高級操盤手丁雲英,因為操盤私募基金被迫停止在古城隱居下來時,為了給刑警女友芮小丹創造一個神話,策劃格律詩公司與行業巨頭樂聖公司的小船撞鉅艦般的音響界商戰,是一場顛覆人們想象的“殺富濟貧”的高招,讓負責音響加工的王廟村村民脫貧。神話創造完後,女友芮小丹卻在追緝逃犯時不幸身亡。從此,丁元英離開了古城。

故事很簡單清晰,藉著故事的外殼,作者其實想和我們探討三個問題,“救世主”、“天道”、“文化屬性”。

二、誰是“救世主”

整部小說,並沒有試圖把丁元英寫成一位救世主。丁元英更像是弱勢文化和強勢文化的中間的使者,是一個能破譯文化屬性密碼的人,是一個事情還沒有發生就能看到結果的人。

在小說開篇不久,丁元英曾和韓楚風說過:中國為什麼窮?就窮在幼稚的思想上,窮在期望救世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種依賴心理,是一種弱勢文化的表現,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弱勢文化開始佔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上風,統治了數千年。丁元英對王廟村的扶貧,是給芮小丹的禮物,也是一次破譯文化密碼的舉動。

作者用最簡單的語言直截了當、毫無掩飾的揭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晦澀之處,更直指出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一種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使無數大眾始終處於遙遙無期的等待狀態,等待好運,等待重生,等待一個大餡餅從天上砸下來。若是現狀有所改變,那是神仙顯了靈;若是沒有任何改善,便認定是神靈的懲罰,只能一遍一遍的求,一遍一遍的認錯。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種皇恩浩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皇天在上,總會有人來救我,心中便有了一種惰性,我不動,定然也不會被餓死,因為皇恩浩大,我會得救。就見得萬千寺廟香火旺盛,無論官宦、商人、平民百姓,遇事發生即求菩薩保佑。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遙遠的救世主》用一種冷酷的方式來拆穿這種文化的劣根性,面對如此赤裸的坦白,我們似乎無從和千百年來的陋習去鬥爭,不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祖輩,都已經適應了祈求。把中國傳統文化撕的這麼粉碎給人看,是會紮紮實實的讓人感到無地自容,我們有時候認為不知道的,其實並不是我們真的不知道,而是我們並不敢於承認它。

其實救世主,有千千萬,他們既遠在天邊,卻也近在眼前,那便是你自己。一個接受一切發生的事物,並懂得順應規律行事的人,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他不用把希望寄託於任何人,只要相信自己,尋求最本質的道,沿著這個道,即成為自己可以祈求的神。

三、何謂“天道”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一句話,用涉及了各個宗教對其的解釋,把基督、道家和佛教的精義都概括其中。

神是什麼?神就是道,就是自然,就是如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個原因。原因還有一個引起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還有一個引起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以此循環推理下去,必然會到達一個邏輯的原點,這個邏輯的原點就是萬事萬物的第一因。這個第一因,基督叫“神”,老莊叫“道”,佛家叫“如來”。

它是不證自明的邏輯奇點,是演繹推理的基石,是永恆的真理。它是天然產生的,所以天然真實。它是世界本來面目,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就在那裡,不管你來你去,你想或不想,你願意或不願意,它都在那裡。故曰如來。

天道就是如來,就是宇宙自然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信仰上帝,奉行無為,覺悟般若,本質上都是一回事,就是按照根本規律、宇宙法則去生活和做事情

這就是“天道”。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複雜,只是我們不善於或不願意開啟智慧的密碼並付出堅韌的努力罷了。一切的密碼,歸結於人的終極智慧。一切的努力,根源於人的意志。終極的智慧,就是利用一切大的視野和另類角度,通過精深的分析與縝密的算計,能夠破解人性和規律的運行模式,由此而產生的神奇密碼就是終極智慧。

無法破解社會各個層面的開關和密碼,就不能深刻把握社會運行的深層規律。無法破解貪嗔痴的人性,就不能洞察一切植根於此的歷史循環定律。而若想得到人類的終極智慧,就必須具備超強的意志力。亦即超人意志。一切神的遺蹟,不過是人留下的腳印。一切神的全能,無非是人的終極。

這就是書中丁元英對“天道”的理解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沒有人可以抵抗。作者要表達的其實是要敬畏規律,尤其是你看不明白的事物,更加要擦亮眼、擺正心態,看清楚來龍去脈。然後按照這個“天道”做到事實就是,你就是“神”。

丁雲英是大隱隱於市的高人,作為王廟村致富神話的總指揮,他運籌帷幄,悄悄佈局,精準預測到事情的發展,所依仗的正是市場規律和對人性的洞察。王廟村作為貧困村,與外界相比唯一的競爭力就是極低廉的勞動力,因此他們可以加工純手工的高端音響,同時和市場打價格戰。因此靠著農民肯吃苦和對規則的利用,王廟村殺出了一條血路。

就像丁元英和王廟村村民說的“生存法則”是商場的規律:“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如果咱們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優秀並不體現在他的學歷和證書上,而是在思維方式的運用,能看到本質並按照客觀規律去行事,就是高手。正如電影《教父》所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四、文化屬性

文化屬性是《遙遠的救世主》提出的概念。書裡一直提到“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

強勢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如理如實如法的文化,是信奉自然規律,尊崇天道的文化。經營上的創業者,公司規則的上層制定者,社會權力的集中者,靠事實真相存活的個人。都是強勢文化的代表。生存核心是:忍和能決定生存空間。

弱勢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期待他人救主救恩的文化,是篤信神秘主義,隨緣主義,佛系主義的文化。公司的職員,活在底層無明的眾生,沒有計劃規劃的個人,寄居平臺某個階段靠著吹牛打屁生存的中層管理者。都是弱勢文化的代表。

生存核心是:信者得救。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從哲學的角度講,文化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的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這是一種定勢思維下形成的內在習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夠弄懂文化屬性的人可以根據文化屬性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的人性,看透事物發展走向規律,從而預測到事情結果。

“文化屬性”的不同,決定了不同民族順應規律時阻力的不同。

書裡展現了三個階層,他們的行為和最終的結局嚴格受制於各自的文化屬性。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三個人好不容易傍上丁元英,馮世傑雖然心裡小算計不少,但他坦白誠實,善於幹實事,能力和人心都不缺;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他的聰明在於總會下意識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精明過分損害了品性,日久見人心,所以應對不了更復雜的局面;劉冰是眼高手低,好吃懶做的小人,表面上被自以為正確的正義感和憤怒驅動著,實際上滿眼看到的是錢。他們身上都帶著因襲的保守和狡猾,曾看到過天堂又重新墮入地獄,為此患上了痛苦猜疑的精神絕症。

文化屬性的根本意義就在於,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究其根本,這是認知模式、情感模式、行為模式一致結合的結果導致的,是頭腦裡集中注意力關注的那個點所決定的。

沒有那個點,答案無處不在,有了那個點,答案處處都在。


五、結語

這個好似在字裡行間包裹著神佛道禪意話語的故事,其實只向我們揭示了非常樸實無華的道理:

  • 神話=實事求是+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世上也沒有神,生存和發展只能靠自己

工作了那麼久,時常會陷入繁忙的事情中忘記自己的初心,忘記這兩個簡單而直接的道理,忘記知行合一。《遙遠的救世主》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的內心。能真正參透和使用,職場上就能無往不利,真理有時候真的很簡單。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 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借用禪語做個結尾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