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讀完《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後,我久久不能平靜,終於明白為什麼村上春樹這麼推崇這本書了。

因為這本書所講的,不只是愛情和夢想的幻滅,更是社會和人性的真相。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這讓我思考了很多。

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一)蓋茨比的可愛

全書所寫的既是蓋茨比愛情的幻滅,更是一類人美國夢的破滅。

這篇小說發表於1925年,當時的美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很多農村人在美國夢的驅使下,相繼湧入大都市,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漠,越來越利益至上。

本書用蓋茨比的偉大襯托了其他人的卑鄙和自私。

在整部小說裡,蓋茨比代表的是擁有夢想的年輕人,黛西就是蓋茨比夢想的化身,湯姆代表利己的上流社會,喬丹是上流社會新時代女性的代表。

湯姆的情婦代表的是愛慕虛榮的灰姑娘,湯姆情婦的丈夫,代表失去理智,充當劊子手的社會底層,而文章的敘述者尼克,則是一個清醒冷靜的觀察者。

從文中尼克對蓋茨比說:“他們都不是好人,你比他們加在一塊還要偉大。”我們就可以知道,在那樣一個利益燻心,階級明顯的社會里,愛情也很難純粹。

然而,蓋茨比這樣的人,卻保持了對愛情的赤子之心,並用實際行動去達成夢想,真的很難得。

尤其是當蓋茨比得知黛西嫁給湯姆之後,他沒有把精力放在埋怨黛西嫌貧愛富,移情別戀上,而是努力奮鬥,發誓要成功,讓自己配得上黛西。

這比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又想要愛情婚姻,又不思進取,還埋怨對方太物質,高尚多了。這是蓋茨比身上很可愛的一點。

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二)蓋茨比的可憐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蓋茨比也是可憐的。

蓋茨比的性格特質裡,有兩個很明顯的特徵,一個是對現實的幻想過於豐盛,他的敏感和激情讓他不願看到人性的真相,也讓他看不清自己內心的虛弱

蓋茨比在黛西身上注入了她根本不具備,也不配具備的完美理想,蓋茨比的愛情夢想,也因為其目標的沒有價值,而最終幻滅。

蓋茨比的另一個性格特質,就是自戀又自卑。從他想證明黛西沒有愛過湯姆,愛的一直是他,或者說最愛的一直是他,就可以看出蓋茨比在愛情中的自戀。

這種自戀既可愛又幼稚,也帶著對人性的盲目樂觀。

與此同時,自戀的孿生兄弟就是自卑,從蓋茨比費盡心思的編造貴族出身和履歷,從他把姓氏“蓋茨”改為“蓋茨比”,從他說父親吃飯的時候像豬,都能看出來,蓋茨比對自己的農民出身是極其自卑的。

文中有一句話這樣說:“美國人寧可去做奴隸,也不願意去做鄉巴佬。”可見,當時的社會對階層看的有多重,即使後來的蓋茨比成了富翁,但那些絡繹不絕的賓客一邊享受著他的慷慨,又一邊鄙視他的暴發戶出身。

這讓蓋茨比始終活在謹小慎微裡,就像文中的一個賓客所說:他不願意得罪任何人。

他在和黛西的愛情裡,也壓抑了真正的自我,但再怎麼偽裝,那個見了黛西,手都不知道放哪裡的蓋茨比,還是一眼就露餡了。

蓋茨比在黛西面前的狼狽,我在讀的時候,覺得又可笑,又心疼。在那麼愛的人面前假裝雲淡風輕,怎麼做得到?

況且足足籌劃等待了五年,他已經被自己的深情和幻覺折磨的精疲力盡。

他憋足了一口氣,就為了讓黛西看到自己的成功,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讀到這裡,我不能不感動,他的純真和堅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即使他有虛榮和脆弱的一面,但這個人的本質的確是可敬可愛的。

但這也從側面提醒我們:如果一段愛情要迫使你改變很多,甚至壓抑自我去迎合,那一定不是良配,褪去激情和荷爾蒙的面紗,現實只會意興闌珊。

故事的結局證明:蓋茨比的夢想已遠遠超越了黛西本身,他所追求的只是一個過去的影子,或者說,是對自我實現和階層跨越的成就感。

從這一點來看,黛西既是成就蓋茨比的原動力,也是毀滅蓋茨比的原罪。

蓋茨比的奮鬥是改變命運的歷史,其實也是向社會評價體系妥協的過程,在蓋茨比心中:不改變窮小子的出身,就配不上黛西的高貴。

雖然我更願意理解為不變成有錢人,怎麼給黛西好的生活,難道讓她跟著自己喝西北風嗎?

寫到這裡,我不禁感慨,相對於當時的美國社會,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好太多了。

雖然貧富差距很大,但我們的理念更傾向於“英雄不問出處。”我們的社會更承認個人奮鬥的價值,而不是階層固化。相比於“富二代”來說,我們更佩服開疆拓土的“富一代”。

我想,如果蓋茨比生在當代的中國,結局未必這麼慘,他起碼是一個有實力的霸道總裁,而不是一個讓人鄙視的暴發戶,也不必做一個辛苦偽裝的貴族。

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三)自我實現才是王道

當然,這也給我們普通人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命題,那就是:我們要怎麼在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體系裡,一邊快樂的賺錢,一邊保有真正的自我?

我能想到的,無外乎這兩點。

第一點,關於事業和理想。我們的奮鬥不單單是為了讓別人瞧得起,讓父母臉上有光,讓自己配得上某人;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是始終圍繞“自我實現”這個主旋律。這個價值可大可小,但並不是為了迎合外界的需求和評價。

一個人只有理順了和自我的關係,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從小城鎮來到大都市,起初的我也是自卑的,有時候不願說自己的故鄉在哪裡。

後來的我,才逐漸清醒過來,我就是我,和出身階層無關,自卑感慢慢地沒有了。

後來走入社會,成家立業,如今的我,早已欣然領取自己的命運,接納自己的所有過往和現狀,不再內耗的人生真的很棒。

第二點,是對於財富的態度。剛畢業那會兒,我曾和一個女同事站在奢侈品的櫥窗前面,她咬著牙發誓說:“以後一定要背得起LV,不能讓別人看扁了。”

當時的我,挺佩服她的志氣,如今再看,並不認同後半句。前幾日讀到李娜對於金錢的觀點,我很認同。

她說:“如果你和金錢的關係是緊張的,惡狠狠地,那麼你依然無法真正擁有他們,因為你的心依然是窮的。

好好賺錢,當然是真理。但其實,金錢也是有能量場的,你和它的關係越是輕鬆的,流動的,它就越會愛你。

金錢從來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財富帶來的快樂,還是自由和創造,賺錢從來不是為了攀比和炫耀,而是為了有能力選擇我想要的生活。”

這段話說的太好了。

最後,願我們每個人既有蓋茨比的赤子之心,更有看清人性的智慧,既能快樂的賺錢,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當你自己活得精彩了,和諧了,你的運氣不會太差。

書評: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怎麼在情愛裡走向毀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