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紅樓夢》書評



本文作者孔慶磊,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學生,年十六。


少年遊 |《紅樓夢》書評


作者

孔慶磊

“開卷不讀《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本書是凝聚了曹雪芹的畢生精力,是故字字泣血。往小了讀,是一個園子裡的兒女情長,往大了讀,是一個家族、一個時代的興衰成敗。滿紙荒唐言,是對美的呵護,對人的尊重與悲憫。


《紅樓夢》早已列身於世界文學殿堂而毫無愧色,似乎作為一本經典名著,反倒於無形間產生一種鴻溝,甚至作為高考必讀書,簡直成了無數青年學子的噩夢。殊不知大觀園中的眾兒女正值青春年華,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的青春的記錄,而世不察,偏以為晦澀難懂。或者簡簡單單認為不過是寶黛愛情悲劇。

少年遊 |《紅樓夢》書評

作者在開篇便直抒胸臆,“我之罪固不可免,然閨閣中本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焉”曹公是要為普天下被主流文化淹沒的無數女子一哭,要顛覆主流文化的男子主義,要呵護美,保護美。這才有了寶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寶玉不想經世致用,為功名所累,他不想讀書,討厭父親逼他讀書,又無法對抗主流文化,只想和這些單純美好的女兒們體味真善美。


不難看到,賈府富貴了幾代人後的腐朽,正如賈府最高掌舵人賈母在家敗前的最後一箇中秋夜的感嘆“偏他們姐妹們,一個個病的病,弱的弱”這是她從第二代經歷一生的繁華,艱難後的感嘆,賈府真的在沒落。寧國府的真正一把手賈珍以及這些個男人們,一個比一個不爭氣,終日裡尋花問柳,鬥雞走狗。甚至賈赦作為一個兒孫滿堂的世襲者,還惦記老母親的貼身丫鬟——鴛鴦,可鴛鴦寧死不屈;“裙釵一二可治家”賈府是被王熙鳳這個殺伐果斷的女子周旋著,可她的丈夫是那樣不爭氣;香菱的遭遇那麼悲慘,總是“笑嘻嘻”,對所有人都沒有防備,最後卻被呆霸王薛蟠的妻子折磨死……曹公是要為眾女兒鳴不平,因為在那樣一個社會下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悲劇,是必然。


所以作者很前衛的在第五回讓所有人的結局從寶玉的夢中暗示出來,可是寶玉絲毫不能理解,最後漸漸走向“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完全是超現實的寫法。本書的自傳性色彩很濃,曹公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媽,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伴讀,康熙六次南巡曹家四次接駕,六十年的江寧織造富貴榮華到頂峰,而在曹公13歲時,曹家被抄。他完全是在為整個家族的敗落懺悔,這懺悔充滿著悲憫。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似乎讀不出是真有,或者只是故事,因為從語言到起居坐臥都是智慧。

少年遊 |《紅樓夢》書評

大觀園裡有清高孤傲的林妹妹、圓融智慧的寶姐姐、精明能幹的探春、機關算盡的王熙鳳、善良潑辣的晴雯、帶來救贖的劉姥姥……在這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園子裡,眾兒女個個特色鮮明,當然不是我能簡單道盡的,他們都代表著不同的追求和人生際遇。曹公是充滿著憐惜來寫他們,他們都逃不過“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的悲劇結局,這有恰恰引出一個家族,一個時代,一種主流文化的悲劇,帶出對人生的思考。“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獨寶玉一人而已”寶玉是那個永遠關心別人,憐愛別人,純潔無暇的“絳洞花王”。


有人說:《紅樓夢》應該冬天讀,因為裡面處處是溫暖。裡面的人生際遇和藝術思想會眷顧每一個人,慰籍每一個心中有美好的生命與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