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11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

“最江苏”导读

在前不久出炉的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南京江北新区再次取得优异成绩,获奖企业总数为11个,同比增长37.5%,获奖数量为近年来最多。新区共有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3个项目荣获二等奖,5个项目荣获三等奖,1家企业获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在前不久出炉的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南京江北新区再次取得优异成绩,获奖企业总数为11个,同比增长37.5%,获奖数量为近年来最多。新区共有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3个项目荣获二等奖,5个项目荣获三等奖,1家企业获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老中青”科技企业,梯队式良性发展格局形成

新区获奖企业中,既有“老牌”的规上科技型企业,也有新区培育多年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还有近年来刚刚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出“老中青”科技企业梯队式成长的良好发展格局。其中,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区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膜材料研究院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参与完成的“高性能分子筛膜规模化制备与膜分离脱水集成技术”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集萃药康独立完成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建立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评价中的应用”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11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

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联合东南大学成功申报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总工程师刘华团队研发的“繁忙线路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桥梁使用功能提升技术”,成功解决了服役超50年公铁两用桁架桥荷载等级能力提升技术难题,该成果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大桥提载维修改造,效果显著。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高技术船舶及海工用高性能钢板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了全流程关键生产技术,部分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钢厂的垄断,并在海洋工程制造龙头企业—招商局重工的重大项目中实施应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荣获此奖项的祝世宁院士牵头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南智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也已落户江北新区。新研团队正在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红外激光器”等成果在新研得到孵化转化,“铌酸锂晶体生长及器件制备”等成果正在依托新研平台开展工程化开发。

以自主创新引领,生命健康产业高速增长

生命健康产业是新区的“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围绕新药研发及生产、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精准医疗、第三方检测、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医疗服务等方向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通过多年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形成了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全市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获殊荣,因在“微创诊疗器械”领域研发创新能力突出,被评为省技术创新奖,此奖项全省仅有8席。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比阿培南核心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该技术采用全新的合成、溶媒结晶纯化工艺,大幅提高了成品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我国高难度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开发及大规模生产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11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

以科技创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近年来,新区深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支持企业在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在此次获奖名单中,新区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格洛特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深耕绿色环保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获奖。其中,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合作的“高效低污染污泥自持焚烧技术及应用”项目在解决市政污泥处置过程中,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杰出优势,获得了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新区正以科技创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下一步,新区将以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为新契机,聚焦“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方向,扎实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营造更优质产业创新生态,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赵畅 韩晨)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11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