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11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

“最江蘇”導讀

在前不久出爐的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名單中,南京江北新區再次取得優異成績,獲獎企業總數為11個,同比增長37.5%,獲獎數量為近年來最多。新區共有2個項目榮獲一等獎,3個項目榮獲二等獎,5個項目榮獲三等獎,1家企業獲得省企業技術創新獎。

在前不久出爐的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名單中,南京江北新區再次取得優異成績,獲獎企業總數為11個,同比增長37.5%,獲獎數量為近年來最多。新區共有2個項目榮獲一等獎,3個項目榮獲二等獎,5個項目榮獲三等獎,1家企業獲得省企業技術創新獎。

“老中青”科技企業,梯隊式良性發展格局形成

新區獲獎企業中,既有“老牌”的規上科技型企業,也有新區培育多年的中小科技型企業,還有近年來剛剛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呈現出“老中青”科技企業梯隊式成長的良好發展格局。其中,南京膜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區兩家新型研發機構,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膜材料研究院依託南京工業大學參與完成的“高性能分子篩膜規模化製備與膜分離脫水集成技術”項目獲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集萃藥康獨立完成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建立及其在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評價中的應用”項目獲得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南京江北新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11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

中鐵大橋(南京)橋隧診治有限公司聯合東南大學成功申報並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總工程師劉華團隊研發的“繁忙線路不中斷交通條件下橋樑使用功能提升技術”,成功解決了服役超50年公鐵兩用桁架橋荷載等級能力提升技術難題,該成果成功應用於南京長江大橋提載維修改造,效果顯著。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高技術船舶及海工用高性能鋼板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該項目突破了全流程關鍵生產技術,部分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鋼廠的壟斷,並在海洋工程製造龍頭企業—招商局重工的重大項目中實施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榮獲此獎項的祝世寧院士牽頭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南智光電集成技術研究院也已落戶江北新區。新研團隊正在積極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工作,“紅外激光器”等成果在新研得到孵化轉化,“鈮酸鋰晶體生長及器件製備”等成果正在依託新研平臺開展工程化開發。

以自主創新引領,生命健康產業高速增長

生命健康產業是新區的“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之一,重點圍繞新藥研發及生產、醫療器械及診斷試劑、精準醫療、第三方檢測、健康醫療大數據、健康醫療服務等方向集聚創新資源,培育了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通過多年省、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挖掘和培育,形成了一批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企業。全市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上市企業—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獲殊榮,因在“微創診療器械”領域研發創新能力突出,被評為省技術創新獎,此獎項全省僅有8席。南京先聲東元製藥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碳青黴烯類藥物比阿培南核心技術的研究及推廣應用”獲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該技術採用全新的合成、溶媒結晶純化工藝,大幅提高了成品收得率,降低生產成本,對於我國高難度化學合成藥物的工藝開發及大規模生產具有顯著的示範作用。

南京江北新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11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

以科技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

近年來,新區深入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引導支持企業在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在此次獲獎名單中,新區南京國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格洛特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深耕綠色環保領域的高科技企業獲獎。其中,南京國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與東南大學合作的“高效低汙染汙泥自持焚燒技術及應用”項目在解決市政汙泥處置過程中,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傑出優勢,獲得了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新區正以科技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下一步,新區將以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建設為新契機,聚焦“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方向,紮實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工程,為校企合作搭建更廣闊的舞臺,為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營造更優質產業創新生態,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推動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創新。(趙暢 韓晨)

南京江北新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11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