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并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这一切推向了孩子

一提到所谓的“可怕的两岁”,家长们往往会联想到孩子突如其来的怒意、坚决不从的挑衅、生龙活虎地东奔西走……

众所周知,两岁的孩子以可怕而闻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也是名副其实。

不过,两岁的孩子同时也处在人生奇妙而又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一突破期会成为最好的时期还是最坏的时期,取决于家长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儿目标。

周末还准备舒舒服服睡懒觉的时候,被闺蜜一阵“夺命呼”叫醒,刚接通电话,就听到命令:快收拾东西,一会儿楼下见,救救我吧,快疯了。看到人之后,从她那生无可恋的表情上试着猜了一下:是跟老公生气了?还是娃惹到你了?她气鼓鼓地说:老公才不敢惹我,还不是家里那个两岁的臭小子,一大早就被他气个半死。做好的早饭,本打算要喂他吃的,人家非说要自己吃,吃完之后直接把碗也扔了,想想最近憋的火,我决定出来喘口气,不然真的要爆发了。

"可怕的两岁",并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这一切推向了孩子

两岁的人类幼崽该有多可怕,经历过的宝妈应该都知道,估计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首先想起来的都是一大堆糟心事。

在一期《拜托了妈妈》中由高晓攀作为"育儿挑战官"参与了节目。在节目中,大家一起讨论了"可怕的两岁"这个话题。

高晓攀表示"可怕的两岁"确实挺可怕的,其中他就说到了自己家的孩子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于是就老是去制止,但一制止就哭,让孩子饿着,家长又担心,感觉最后没招。

同时,主持人李静也提出了孩子两岁之前也不可怕,可以任父母摆布。但到了两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哭闹,说"不",然后跟孩子讲道理又讲不清楚,最后一上幼儿园就能讲清道理了。过了三岁以后,发现"小混蛋"那个时期并不长。于是主持人李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两岁会是这样的一个跟前比跟后比都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呢?

最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国家心理督导师武自存作为"未来守护官"对"可怕的两岁"作出了解释。她指出:孩子进入两岁或两岁之后的时候,就会变得有些固执,并且孩子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发怒,有各种的情绪反应,对父母的一些要求总是会坚持地说"不、不、不"。

而导致孩子出现这些特点主要在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觉醒,把“不要”挂嘴边

心理学家认为,宝宝从几个月开始的时候,就逐渐认识到自己跟别的东西是分离的,而到两岁的时候,达到一个高峰期;再加上幼儿在这一阶段语言发展比较快,想要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一直说“不要”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中,贾静雯的女儿萌娃咘咘虽然平时十分可爱,但也经常喜欢说“不要”“不要”.....在第八期中,幼儿园老师要妈妈和咘咘一起准备一首自我介绍的歌,贾静雯自己编词又唱歌,还将歌词写在了黑板上,希望咘咘能够受到影响一起唱歌。怎奈此时的咘咘无视妈妈的悉心教导,各种拒绝,甚至趁妈妈不注意,拿起黑板擦将歌词全都擦掉。

物权意识敏感期,什么都是我的

几个月的孩子,别人抢了他手里的东西,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等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孩子完全就变成另外一付模样,他的东西会非常在意,一旦谁摸了一下,就会大发脾气,哄都哄不了。

秩序的敏感期,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秩序来进行

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感是孩子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在这段时间,孩子所认为的固有秩序如果被打破,会很生气。而这一行为很可能会被不了解情况的家长误认为孩子无理取闹。

其实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孩子自我意思的觉醒,提高,孩子感到自己被家人所忽略,才导致的孩子变得“可怕”,父母看似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其实,已经在无意中把负面情绪推向了孩子。

怎么把“可怕”变成“可爱”

面对"可怕的两岁",首先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两岁这个阶段,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得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另一方面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不能将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更不能以暴制暴。

面对"可怕的两岁",其次父母要把自己更多的精力给孩子。我们常说,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陪伴是对孩子爱的最深情告白。孩子两岁这个关键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正确构建自我意识形态,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认识自我。

面对"可怕的两岁",最后父母要坚持原则,要有底线思维。两岁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规则的认识还很浅显,所以往往为了满足自己而突发奇想,或是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此时父母不能为了孩子不发脾气就去满足,而要坚持原则,不让孩子触碰底线,这样做也有利于为孩子建立原则和规则意识。

两岁是孩子的关键期

"可怕的两岁"是一个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却又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能够平稳顺利地度过是父母的愿望,毕竟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日后良好的育儿效果也是从这时树立起来的。所以父母要紧紧抓住孩子的两岁,才能抓住孩子两岁以后的事。所以,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放松,不仅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另外,还要抓紧时间,树立孩子良好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