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想想那些年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支配的恐懼,可以列為人生必經的“童年陰影”。


我也是沒想到在如今高考結束後多年,看個劇也能看得彷彿重回語文課堂,那幾個中學時代最不願意看到的名字居然都同時出現在一部劇裡——《清平樂》。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當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這些語文課本里的大佬們輪番出場,“熟讀並背誦全文”的熟悉感又回來了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清平樂》在播出之前曾被不少人寄予厚望,今年古裝劇最具爆款潛質的一部。


正午陽光出品。幾個字,就意味著品質保證。


再加上王凱、江疏影、吳越、喻恩泰、劉鈞等強大的演員表名單。


又是開年第一部古裝大劇,《清平樂》怎麼看都穩了?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但,首播之後,評價卻陷入兩級。


喜歡的人覺得它質感好,臺詞講究,很有歷史感。


不喜歡的人說它節奏平淡,晦澀難懂。


導演張開宙在首播當晚被送上熱搜,看劇群眾全都在催他:宙,能不能搞快點!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這劇怎麼說,如果你習慣強情節快節奏的劇,確實很難從一開始就入戲,劇情娓娓道來,臺詞半文半白,敘事風格也極盡雅緻,相比那些一上來就是激烈戲劇衝突的爽劇,當然就顯得有點慢。


但,慢就不好看了?


倒也不必這麼早著急下結論。


有的劇就是慢工出細活,娓娓道來,漸入佳境,越品越有味道,《清平樂》在我看來就是這樣。


-1-


《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電視劇在改編上做了一個突破,包含言情又跳出來看家國天下。


視角從公主變成了宋仁宗趙禎,講了仁宗的一生和他所在的那個湧現諸多文豪名臣的北宋仁宗時代。


看得出來電視劇是想表達一個更宏大的故事,所以從格局上就大了很多,人物線索也因此更繁雜。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大家普遍吐槽《清平樂》前兩集節奏不行,但看似慢悠悠的敘事,實則一直在鋪陳埋線,交代人物關係,給人物性格做鋪墊。


慢,卻有慢的道理在。


劇裡一開場就是民間傳說的“狸貓換太子”,少年趙禎知曉太后劉娥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生母是守皇陵的李順容。


小皇帝初登高位,得知身世真相,一心出宮尋找生母。


然而礙於朝中太后把控大權,皇帝年幼未掌權,想見也不能見。


守陵官兵不放行↓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老師晏殊出來勸諫↓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親近的內侍也冒死進言↓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大宋不能沒有陛下和大娘娘,可是,陛下有沒有李順容,大娘娘有沒有李順容,大宋少不少個李順容,卻都並無變化。”


一段見生母未果的情節交代了趙禎身世處境,也揭示了他和太后微妙的母子關係。


養育數十年怎能沒有母子之情,但又有垂簾和親政的針鋒相對。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趙禎,也造就了他性格的壓抑和隱忍。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除此之外,前期交代的信息量也挺大,眾多主要人物輪番出場,也為後面的重要角色做了鋪墊。


趙禎懷念生母做過的蜜餞,“微服私訪”去梁家鋪子買蜜餞,引出與韓琦的少年相識以及梁懷吉的家世。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因為去了蜜餞店,才與在店內路見不平的韓琦初相遇,兩個少年的battle讓我們看到了趙禎的善良仁愛,也看到了韓琦的憂民報國之心。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而後趙禎對蜜餞的喜好讓原材料水漲船高,害梁家梅子鋪破產,又為梁懷吉後來的淨身入宮埋下伏筆。


趙禎不滿太后壓制借范仲淹守孝辭官發難,大談孝道,與太后在朝堂上交鋒。


既突出了母子間的暗潮洶湧,又引出晏殊被貶、范仲淹到應天府書院教書。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你看,人物關係、性格背景、情感脈絡就是在諸多相互疊套的細節中不斷推進。


節奏雖慢,細節紮實。


這幾集隨著王凱飾演的成年趙禎登場,故事漸入佳境,節奏也逐漸好起來。


昨晚最新劇情,已經演到了太后離世,趙禎終於獨掌大權。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愛情線方面,趙禎除了和青梅竹馬的苗娘子車速穩定,先婚後愛的事業粉曹皇后也馬上正式上線。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2-


如果從演技上來評價,這部劇也可以說是各類演員們的演技大賞。


比如王凱對宋仁宗隱忍、剋制的詮釋。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宋仁宗趙禎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皇帝,有過了解的朋友或許知道,歷史上遠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出名,也沒有出彩的政治能力,但他在位時北宋文豪薈萃,名臣輩出。


我們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其中六位都出自仁宗時期,歐陽修、蘇軾父子三人、王安石、曾鞏。再有晏殊、范仲淹,都是曾經在語文課本上給我們貢獻學習資料的大佬們。


還有我們歷史書上學過的程朱理學,二程中的程顥程頤兄弟;我們在影視劇熟悉的青天大老爺包拯,全都活躍在仁宗時期。


為什麼他在位時牛人這麼多?很大程度上和仁宗性格有關,仁愛寬厚,知人善用,諡號一個“仁”字,就說明了他是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的仁義聖明之君。


但能擔得起這個“仁”字,背後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如履薄冰的苦,劇裡你就很明顯能感受到這個皇帝的慘。


不能孝敬生母,被迫娶了自己不喜歡的皇后,就算是生母病危之際,但趕上元旦大朝會的重要場合,一句“萬不能失了儀”,生母病危也要含淚強忍。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看王凱這段戲的表現,從開始恍惚走神,到不自覺眼眶裡湧上來的淚,再到緩過神來的強忍。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最後在苗娘子面前袒露衷腸,欲掉不掉的眼淚,體現了趙禎的委屈隱忍又著實戳人淚點。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除了王凱,《清平樂》主創名單中戲骨一抓一大把,飾演劉太后的吳越、飾演晏殊的喻恩泰的表現都很有代入感。


劉太后看似重權在握,實則也深陷權與情的掙扎,有她內心的辛酸苦楚。


先帝厚望、皇上怨恨加上朝堂壓力使她爆發,這段想要釋放卻隱忍的哭戲,看得讓人揪心。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晏殊一身風骨,博學多識。


幾段和趙禎的對手戲,語氣情緒不卑不亢,字字珠璣,文人那種灑脫和從容的氣質躍然眼前。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3-


說實話,相比在電視屏幕上長期盛行的清宮劇,宋代確實在影視劇中存在感很低。


但我一直挺喜歡這個文藝風雅的朝代,仁宗時期更是歷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盛世,文人豪傑湧現,詩酒論年華。


《清平樂》的出現其實也是在向更多人科普這個大家不算熟知的文雅時代。


欣慰的是,這部劇細節考究,對歷史還原也是到位的。


不管是場景、禮儀、服飾、妝容可以說都很有北宋那個味兒。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就,你是真的可以在追劇之餘還能補一補歷史文化知識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劇裡叫皇上"官家",叫太后"大娘娘",因為從五代到兩宋就是這麼個叫法,皇上是清朝才有的叫法。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出現的清風樓也是歷史真實存在的,是宋代東京城裡最旺的酒樓,無數文人雅士光顧。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第三集曹丹姝姐弟在酒樓喝的羊羔酒,第五集韓琦富弼點的荔枝白腰子、菜羮意葫蘆都是北宋東京城的名酒佳餚,有典可依。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也是看了劇才知道,原來宋代奏摺叫“劄子”,天子的禮服叫“袞服”。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賜對”和“請對”不是他們要對對子,而是宋代大臣申請面見皇帝以及皇帝讓大臣入宮面見的專稱。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服化道方面,王凱坐於龍椅之上,從頭飾到衣領內襯再到腰間的朱帶,像是從歷史書上走下來。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江疏影的皇后造型、吳越的太后造型,也是和歷史畫像高度相似。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還有對宋代長帽翅的還原,長到都溢出畫面外。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劇裡女性額頭和兩鬢會貼珍珠裝飾,還原了宋代特有的珍珠妝。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就不說隨便出場個歷史名人都會忍不住讓人重溫下他們的事蹟,讀讀他們的詩詞。


後面隨著仁宗生平軌跡的不斷推進,應該還有一堆語文和歷史書上的大大們要登場吧。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歷史背景詳實,服化道精緻考究,加之北宋時期特有的文化氛圍的還原,整部劇就像一幅畫卷向我們緩緩展開。


顯歷史感,有書卷氣。


正午同期兩部劇在播,一部《我是餘歡水》,一部《清平樂》,一部現代,一部古裝,男主不約而同都有點慘。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慢?倒也不必這麼著急!


不同的是,風格截然相反,《餘歡水》像杯烈酒,荒誕濃烈直戳痛點,《清平樂》更像是一杯茶,需靜心細品才愈發覺得有韻味。


想看餘歡水後面還能怎麼逆襲,也期待仁宗親政後會面臨的境遇和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