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儘量廣闊的承受生存——電影「四個春天」觀後感

我們必須儘量廣闊的承受生存——電影「四個春天」觀後感

上午參加了龍媒書店組織的【四個春天】的觀影活動,溫暖感動。影片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導演陸慶屹的一雙父母在四個春天書寫的生活的詩意,這種細碎溫暖的表達像極了同是紀錄片導演出身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我們必須儘量廣闊的承受生存——電影「四個春天」觀後感

對普通人而言,生活的詩意細碎又具體

第一個春天,春節家裡來親戚,姨媽唱出的一句【無藝術身不貴,不會娛樂是蠢才】讓我們看到了尋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滋有味有歌有笑,生活的詩意對他們來講細碎又具體:是不太乾淨甚至凌亂的家中總會響起的笛聲、琴聲、鼓聲、歌聲,是爸爸寫的一副紅彤彤的對聯,是牆角開放的一束臘梅,是每個春節前循例燻好的分給親友的臘肉,是海棠過後燕子再來的喜悅,是學會微信聊天時的哈哈一笑,是春天來臨時擺放在庭院裡的一盆金銀花…

電影中並沒有過多的交代背景,比如為什麼媽媽說到1995年他們才償清了所有的債務,卻沒有聽他們抱怨一句,喊過一句無聊,他們永每一天的興興頭頭和忙忙碌碌,用樸實的笑容,用無所不能的勤敏和智慧回答了他們對生活的選擇——接受一切,該唱歌還是要唱歌。

我們必須儘量廣闊的承受生存——電影「四個春天」觀後感

他們不說我愛你,卻互相陪伴了一輩子

五月十八號是父母金婚紀念日,五十年前的這一天爸爸迎娶了年滿十八歲的媽媽,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心底溫柔也是你——爸爸給媽媽染頭髮,媽媽給爸爸剪頭髮,上山回來互相投餵一口飯,那份甜香生過天下所有美味珍饈。也恐懼,也擔憂,先走的那一個擔憂剩下的這一個如何面對沒了彼此陪伴的殘生…導演將父母的深情,將他們面對無常的勇敢樂觀,準確無誤地表達給了我們——相互攜持著打熬過一個又一個溝坎,我接納了你的鋼鐵直男,你容許了我的天真浪漫,一輩子不離不棄。

我們必須儘量廣闊的承受生存——電影「四個春天」觀後感

父母的愛,教會我們跨越山河湖海

人生走過七十年,怎麼可能一輩子安全無憂,女兒不幸離世,他們接納了幸福,也接納了這些命運給予的悲傷和不公。轉回頭,在女兒的墳頭栽一樹桃李春風,對每次回來的兒子說歡迎回家,望著凌晨離家的背影說一路平安,囑咐子女再怎麼有錢也要居安思危,不要失去生活的能力,這樣才顯得自立自強…他們對子女的愛具體內斂,爸爸看著每年七月飛走的簷下燕滿臉落寞,這份不捨又何其熟悉。這個帶天井的一樓,是他們遠離故鄉六十四年顛沛流離之後的安身之所,是一年一次與子女歡聚的盼望和等待,是他們承擔一生風雨後的談笑知足,藏在這裡的一切給子女力量,渲染他們人生溫暖勇敢達觀的底色,讓他們跨越山河湖海走的更遠,讓他們知道——我們必須儘量廣闊地承受我們的生存,好好愛,好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