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在中国文化界,有一个奇特的人,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还是著名的文化学者,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他就是——冯骥才。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作家冯骥才

在其早年的作品中,就已经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思考,中篇小说《神鞭》就是其中的代表。

《神鞭》是"俗世奇谈"系列小说之一,发表于1984年第四期的《小说家》,是一部具有浓厚"津味儿"的风俗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一则传奇故事,卖炸豆腐的小商贩傻二凭借着祖传的"辫子功"打败流氓恶霸和日本武士,享誉津门,被称为"神鞭"。后来面对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傻二明白了现代科技的威力,从而弃鞭习枪,成为北伐军中的"神枪手"。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神鞭》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中国人在面对缤纷多彩的世界时,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一度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作家冯骥才通过创作《神鞭》,回应了时代的关切。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正确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将以小说中的三类人物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最终可行的道路是什么?

一、祖宗至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小说中第一类人,他们奉行"祖宗至上"的原则,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至善至美,而外来文化不过是奇技淫巧,因此,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看不到时代变迁的大趋势,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

1.索天响

索天响,号称津门武林祖师爷,其威名天津无人不晓,连津门高手霍元甲稍逊一筹。据说他有"三绝":单指拿大顶,脚踢苍蝇,躺在蜘蛛网上睡觉。

这个传说中的高手,没几个人看过他展露绝活,似乎他更擅长的是盘道。当索天响来傻二家挑战时,先是考究傻二的武学理论,诸如各路拳法的来历,各门武术的特点,各种武学典籍,练武的大道理……

等到真正与人过招时,却有些黔驴技穷。一身花拳绣腿,全是样子活,真正的能耐倒是嘴皮子和端架子。

这位"武学大师"像极了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政府,当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乾隆爷做着"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的迷梦,暴露了清王朝自身的虚弱,最终成为西方列强猎杀的对象。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2.金子仙

金子仙是一个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的文人,喜好的是"八破":破碎的古瓶,虫咬的古书,霉烂的古帖,锈损的古佛,熏黑的古画,断残的古钱,磨穿的古砚和撕裂的古扇。

在他眼里,抢了他生意的照相、素描的技法都一无是处,赤身裸体的"维纳斯"塑像更是有伤风化,"洋人不过都是猫儿狗儿变的",他发誓不买洋货,还把家里报时的洋座钟给砸了。

相反,就像"八破"一样,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的。傻二头上由祖先精血凝成的辫子,更是国宝,一定要当作宝贝一样爱惜。所以,当傻二辫子断了之后,他去药店讨秘方给他生发。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电影《神鞭》剧照

同样的,义和团在天津竖旗立坛,这些大师兄们纷纷宣扬义和拳能避洋枪洋炮。他们愚昧地相信靠着传说中的神仙、念着煞有介事的咒语,就能神灵护体。他们拒绝接受任何西洋事物,用烧教堂、砸洋物等极端方式来维护心目中的传统。

总的来说,以索天响、金子仙为代表的第一类人,把自己禁锢在传统文化的迷梦中,一方面盲目自信,得意洋洋,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另一方面极端蒙昧,看不到世界变化的趋势,拒绝了解新事物,接受新思想,在自己构建的文化迷宫中打转。总之,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旧思想只会走入死胡同。

二、崇洋媚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迷失自我

小说中的第二类人,是以杨殿起为代表的崇洋媚外之人。他们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国货抵不过洋货,国术抵不过洋术,国人比不过洋人。

杨殿起,广来洋货店的掌柜,平时专门负责倒腾洋货,卖英美日等国的布料、金属器、烟卷、针线等小商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如果说只是做洋生意,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个杨殿起却完全背叛了自己的同胞、国家和文化,崇洋媚外、甘当走狗。

杨殿起家里用的、摆的、拿的、吃的,都是洋玩意儿。他以结交洋人为贵,以为攀上洋人的高枝儿,就彻底高人一等了。在外国人面前卑躬屈膝,摇尾乞怜,认为"洋人能朝你笑,还道歉,就算很客气了。"在国人面前则趾高气昂,颐指气使,甚至比洋人更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假洋鬼子

不仅如此,他还甘愿给日本武士当起了"带路党",让混子头玻璃花给日本武士做参谋、下战书,彻底一副汉奸走狗的嘴脸。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他又彻底倒向洋人,乘船出海,逃离祖国,不在当中国人。

以杨殿起为代表的这类崇洋媚外之人,没有丝毫民族骨气和社会责任感。当有利可图之时,就与洋人勾结取利;当情况危急之时,就脚底抹油,弃国人于不顾。他们不假思索地"以洋为贵",得了文化上的软骨病,是彻底的文化变节者。

三、革新进取: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糟粕、传承精华

小说中的第三类人,是以傻二爷为代表的革新进取的人。他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没有闭目塞听固步自封,而是及时接受了新思想和新理念,从而不断学习、改进和成长。

主人公傻二爷,一个卖炸豆腐的小商贩,因为娘娘会上路见不平一声吼,得罪了混子玻璃花,于是来到了风口浪尖上。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玻璃花的挑唆下,打弹弓的戴奎一来了,津门武林祖师爷索天响来了,连租界的日本武士也来了。不过,这些人都败在了傻二的"辫子功"之下。

有了"神鞭"之名后,傻二威震津门。当义和团进入天津后,老乡刘四来请傻二出山,帮助义和团打洋人。一腔热血的傻二,怀穿着报国豪情,带领一帮义和团兄弟攻打紫竹林,却遭遇惨败,而自己的辫子也被洋人的子弹给打断了。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电影《神鞭》剧照

痛定思痛之后的傻二,做了几个决定:第一是打破祖先旧制,开馆授徒;第二是民国后改弦更张,弃掉了辫子功,练起了枪术,成为一名革命军的神枪手。

当玻璃花与傻二了结恩怨时,两人有过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玻璃花:"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傻二:"你算说错了!你要知道我家祖宗怎么创出这辫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过来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

《神鞭》:放不下祖宗包袱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挨打的宿命

电影《神鞭》剧照

以傻二为代表的革新进取之人,他们没有固守祖训,固步自封,而是随时代变革,与时俱进。从"神鞭"到"神枪手",抛弃掉祖宗的包袱,保留下祖宗的神魂,他们身上蕴藏着民族的革新和时代的进取精神。

结语

作家冯骥才通过一个以武塑侠魂的传奇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解答:只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才会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