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留學熱潮

由於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影響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影響下,中國與世界隔絕開來了,導致中國近代十分缺乏技術類人才。近代洋務運動不僅在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上做出了改革,也在教育上做出了改革。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新式學堂,全國有30多所。

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主要有三種:一為翻譯學堂,如京師同文館,主要培養翻譯人才;一為工藝學堂,培養電報、鐵路、礦務、西醫等專門人才;一為軍事學堂,如船政學堂等,培養新式海軍人才。在創辦新式學堂的同時,還先後派遣赴美幼童和官費赴歐留學生200多人。

近代的留學熱潮

京師同文館

中國近代最大規模留學實在1872到1875年間。在曾國潘,李鴻章等洋務派帶領下留學生開始留學美國,先後進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等著名學府深造。留學項目最早開始於1871年,當時的清政府撥款白銀120萬兩用於留學生的教育經費,分別在中國的上海和美國的麻省春田城成立了“幼童出洋肄業局”。容閎被任命為副委員,容閎得此消息非常高興。容閎是近代中國留學的第一人。小時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隨後遷往香港繼續學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長夫婦因病準備返美,臨行前表示願意帶三五名學生一同赴美留學。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黃寬及黃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4月12日,到達紐約,容閎在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道光三十年(1850年)畢業後考入耶魯學院,為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

近代的留學熱潮

容閎

1872年,第一批年齡不足15歲(留學計劃15年,為國家做計劃)的30名聰穎的幼童遠渡重洋到達美國學習外語科學以及技術,開始了官派留學的先河。幼童出國之前要在上海的預備學校學習通過中英文的考試,並且幼童的家長必須寫下保證書,抵美后的幼童先由老師負責教育監護,美國老師負責兩到四個,英文合格的幼童直接進入美國學校。不合格的在老師家裡接受補習,這一切都是容閎安排好的。最初幼童穿長袍馬褂,梳著小辮子,以至於每次外出後面總會跟著一群人高叫“中國女孩子”,他們很尷尬,最後他們改穿西服,操流利的英語,打棒球,踢足球。他們與美國老師和家庭建立了感情,在學校裡日益進步,顯示出非凡的才智,受到美國人的尊重。但是出洋局的委員思想陳腐,深恐幼童偏重西學,蛻變為洋鬼子,不斷的上奏清庭,詆譭幼童留學的種種留學的弊端,最終導致1881年清廷下令全體幼童即日回國。容閎苦心經營的派遣幼童留學計劃宣告破產。幼童中只有兩名完成學業,詹天佑其中一人。這近代第一批留美學童中也出現很多出色的人物。


近代的留學熱潮

第一批留美學童


近代的留學熱潮

詹天佑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對科學在中國發展有巨大作用,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決定學習日本,掀起了一股“日本熱”。戊戌變法發起人梁啟超曾遊學西方,學習過西方知識,他提出翻譯書籍以東文為主輔以西文,而後京師同文館也增設了東文館。“日本熱”的興起還有重要原因是當時的西文科學類書比較貴,這些內容大都有日本的譯本,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文比較容易掌握,於此同時和“日本熱”相對應日本國也出現了一陣“清國熱”。1906年有五六百名教師來華執教。甲午中日戰爭後的第二年,中國派出第一批赴日留學生,在張之洞等人的倡議下,清庭開始放寬政策,鼓勵人們以多種方式前往日本學習。科舉制的廢除,人們無仕途之路,這也使赴日留學潮開始愈發壯大。而這時留學美國只有十多人,反差很大。

這極大刺激美國 ,美國意識到想要戰勝控制中國,思想上是最有效。於是美國提出退款清學,意思是在中國條約賠款交付給美國賠款金,然後美國會退回部分金額給清政府用於留美教育,這說到底還是用自己國家的錢。此後二十年間,又掀起規模浩大的留美運動。

對待留學運動,清政府一直保持積極態度,後來的留學運動還出現不少女性的身影。留學生十分之八的專業都以實用類的理工農醫科為主,這客觀上推到了中國的科學的發展。

而現在中國留學生留學也一直沒有斷過,可以說是延續了一百多年。不過不同的是現在的 留學有更多的自主性,而且有更多的選擇,條件也更加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