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週末,當有書籍詩詞溫暖相伴

書香秦淮 | 愜意週末,當有書籍詩詞溫暖相伴

第一期:名家經典

回首歷史,一些傑出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即使星移斗轉,他們以及他們各自的經典作品至今仍被廣為流傳。一部經典作品,即使被反覆閱讀也能給人不一樣的“新鮮感”。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大概就在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閱讀,總能獲得新的發現。本文展示了《紅樓夢》、《儒林外史》、《三國演義》三部不同類型的歷史小說,希望讀者朋友能從“舊”書中得到新領悟。

《紅樓夢》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紅樓夢》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以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封建豪門大家族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暴露了封建貴族的荒淫沒落和封建文化、封建禮教的虛偽腐朽,展示出封建衛道者與封建叛逆者之間的矛盾、貴族統治者與廣大奴婢之間的矛盾以及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從而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並且在具有叛逆性格的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的形象塑造中,寄託了作者新的朦朧的理想。

《紅樓夢》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並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以精雕細琢的功夫,刻畫了眾多的、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誠如有的研究者所說: “其地則上而廊廟宮闈,下而田野荒寺,其人則王公侯伯、貴妃官監、文臣武將、命婦公子、閨秀村嫗、儒師醫生、清宮莊農、工匠商賈、婢僕胥役、僧道女冠、尼姑道婆倡優、醉漢無賴、盜賊柺子,無所不備,維妙維肖。”《紅樓夢》共寫了四百四十八人,有些人物僅是匆匆過場,著墨不多,亦能眉目清晰,給讀者留下很深印象。其精心塑造的寶玉、黛玉、寶釵、湘雲、王熙鳳、賈母、尤三姐、襲人、晴雯、劉姥姥等形象,更是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紅樓夢》採用的是“萬象紛呈,渾然一體”的結構,它把複雜的場景,眾多的人物、事件、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百面貫通,筋絡相連,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它使人感到小說猶如生活本身一樣的真實、自如,渾然天成。書中穿插了大量的詩、詞、曲、賦和精美絕妙的環境描寫,不僅創造出優美的藝術境界、渲染了藝術氣氛,而且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者善於在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事件中,掀起大波大瀾,如寶玉捱打、秦可卿出殯、抄撿大觀園等情節。並且善於讓眾多的人物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以他們自己的言行,來表現自己的個性。

《紅樓夢》的語言簡潔純淨,準確傳神,樸素自然,不加雕飾而自有文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總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自《紅樓夢》一出,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不僅把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推上了藝術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對於《紅樓夢》藝術價值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一門專門學問,即“紅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儒林外史》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儒林外史》是清代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字敏軒,一字粒民,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祖上顯赫,世代為官,至其父時家道漸落。吳敬梓一生貧困、僅考取過秀才。33歲移居南京開始賣文生涯。著有詩、詞、文、賦等,均結集在《文木山房集》中,晚年著有《詩說》7卷,已佚。《儒林外史》是其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一部。

《儒林外史》55回,是諷刺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駭世之作。書中對熱衷功名,利慾薰心的儒林群醜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鞭撻。儒生周進一生科考,但直到滿頭白髮仍然是個童生,受盡別人的奚落和嘲諷。他傷感之極,在觀光貢院時一頭撞在號板上,滿頭流血,直僵僵不省人事。醒來後聽眾人說要出錢替他捐個監生,立刻跪在地上磕頭,稱眾人是“重生父母”。小說中另一人物范進也是終生求取功名。但當幾十年願望成為現實後,竟高興得神經失常。直到捱了老丈人一個嘴巴方清醒過來。其他如出身貧若、憨厚善良的郭超人,因醉心科舉,終於變成一個到處招搖撞騙的無賴。在揭露批判的同時,作者又塑造了另一些淡泊利祿、不事功名的理想人物。杜少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雖出身官宦之家,卻具有極強的叛逆性格。即使別人引見他去見皇帝,也加以拒絕,一生過著儉樸、清貧的生活。

《儒林外史》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人物刻畫生動傳神,“凡官師、儒者、名土、山人,間亦有世井細民,皆現身紙上,聲態並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如寫嚴監生彌留之際念念不忘多點了一根燈草的吝嗇;胡屠戶得了幾文賞錢滿臉笑咪咪的獻媚,寥寥數筆便使人物活靈活現。作品語言剛勁犀利,活潑流暢。結構宏偉獨特,“全書無主幹,僅驅使各種人物,行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雲長篇,頗同短制;但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同上)。諷刺手法是小說的最妙處,委婉、含蓄,在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中表達作者的憎愛、嘲諷之情。魯迅說“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對此書給予很高評價。

《三國演義》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三國演義》是明初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由羅貫中在豐富多采的民間故事、平話、戲曲創作的三國故事基礎上,參閱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進行了綜合熔裁、加工創作而成。清初又經毛宗崗父子脩潤加工,合併回目,成為現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內容描寫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期統治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尖銳的對立和激烈的鬥爭。作品中所展示的歷史畫面,對於今人認識封建社會統治集團內部的黑暗、腐敗,瞭解人民在軍閥混戰中的苦難生活,以及研究古代軍事戰爭規律和經驗,都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資料。《三國演義》用宏偉的網絡式結構,敘寫了九十餘年史事,生動地描繪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其中以奸詐殘暴又豪爽多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集功首罪魁於一身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形象最為成功。其他如寬厚仁慈的劉備,料事如神,具有無窮的智慧、卓越的才能、為蜀漢事業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忠勇絕倫、義重如山的關羽,嫉惡如仇、性如烈火的張飛,膽大心細的趙雲,才高量窄的周瑜,老當益壯的黃忠等,都給讀者極深的印象,成為家喻戶曉的類型化的人物典型。

《三國演義》另一巨大成就是傑出的戰爭描寫。全書共寫了大、小40多次戰役,均寫得生動具體又各具特色,有的寫以強制弱,有的寫以弱勝強,有的寫先勝後敗,有的寫反敗為勝,有的寫穩紮穩打,有的寫出奇制勝,有的寫火攻,有的寫水淹,有的寫強攻,有的寫智取,充分顯示出戰爭本身的複雜性和多樣化。特別是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吳、蜀彝陵之戰以及赤壁大戰,更是寫得波瀾壯闊,動人心魄。赤壁大戰也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前後用了八回的篇幅,對戰爭的起因、發展、結局、尾聲,作了詳盡地描述,既突出了孫、劉聯軍與曹操兩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也寫了劉孫兩家的內部矛盾,圍繞著赤壁大戰,又寫了群英會蔣幹中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施苦肉計、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諸葛亮七星壇祭風等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情節。鬥智鬥勇,文武兼備,戲中有戲,一波三折,展示出刀光劍影式的陽剛之美。

《三國演義》用的是通俗化了的文言,能為雅俗所共賞,敘事狀物,不以細膩見長,而以粗勒為工。自此書問世以來,受到各時代讀者的歡迎,在民間廣泛流傳,它對於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民間曲藝和戲曲創作都有深遠的影響,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在對它進行研究,從不同的角度汲取有益的營養。

第二期:詩詞賞析

唐·宋之問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賞 析

宋之問是初唐名家,他的五言詩寫得精麗縝密,《靈隱寺》便是其名篇之一。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

詩一開頭便點題,先從大處落筆,寫山之高峻、寺之靜穆:“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裡指飛來峰。形容山勢崢嶸重迭。龍宮,相傳龍王曾拜請佛主人龍宮講經,故稱佛殿為龍宮。這裡指靈隱寺。這兩句描繪的是一幅靜的畫面:靜止的山是無休止的靜,靜寂的寺則清靜寥落;而接下來兩句則描繪了一幅動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遼闊的大海里躍出一輪紅日,冉冉升空,何等輝煌! 奔騰的大潮湧進錢塘江,驚濤拍岸,激起千堆雪,何等壯觀! 這兩句寫得既有氣勢,使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感情豪邁;又不離詩題,如此景緻,乃靈隱寺樓頭所見、寺門所對。這就又反過來烘托了靈隱寺之居高勢雄,不同尋常;而且將山、寺、日、潮聯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動靜相映的生動畫面。這兩句是最為人稱道的名句,爭相傳誦,一直膾炙人口。

這首詩在詩人遊興最高峰時的想象中結束,全詩對靈隱寺的描寫,特別是第二聯,都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

在杜甫詩集中,詠嶽詩作,共有三首,分詠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和東嶽(泰山)。這首《望嶽》是以泰山為吟詠對象的,約寫於開元二十四年(736),作者“忤下考功第”後漫遊齊(山東)趙(河北)一帶時。詩人好象一位技藝高超的攝影大師,巧妙嫻熟地調動了時空因素,採用廣角鏡頭,攝下了東嶽泰山高峻挺拔的雄偉景象,表現了自己豪邁樂觀的曠達胸懷。

這首小詩,構思謀篇,繪景抒情,均具特色。全詩題為“望嶽”,卻不著一個“望”字,而又處處在“望”,以“望”字統攝全篇。詩人用設問作答開篇,繼而描寫“望”中所見泰山之雄偉氣象和興致感受,最後以想象中的登臨作結。由遠及近,由低入高,俯仰適度,層次分明。全詩情景交融,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格調高昂。充分表現了一位青年詩人壯志凌雲,俯視萬物的抱負和雄心,以及他對祖國大好江山的熱愛。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賞析

作者抓住賣炭翁的希望這條主線來寫。賣炭翁的初願是能燒一車炭,這個願望通過辛苦的“伐薪燒炭”獲得了;賣炭翁二願天寒,巧因“夜來城外一尺雪”而實現;賣炭翁三願運炭入城,靠“牛困人飢”而“輾冰轍”得以實現;賣炭翁四願滿足“身上衣裳口中食”,這是他生存的最低要求也是賣炭翁最大的願望,卻被“半匹紅綃一丈綾”打碎了。賣炭翁的前三個願望,或靠天成,或因人為,全部得以實現,而他最基本的願望卻無情的被黃衫兒打碎了,前三個願望的實現與第四個願望的破滅互相反襯更加突出了賣炭翁可憐可悲的境遇。反襯手法的運用也正是本詩的最大特色。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賞析

此詩借詠蟬以抒寫作者自己的遭遇和懷抱,系詠物詩。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詠物與抒懷相結合,不脫不粘。詩的前四句寫居高食露、樹叢悲鳴,切合蟬的特點;但聲中含恨,怨樹無情,分明又有人的感情,蟬人難分,融為一體。第五、六句寫人,但又是由蟬引起,人的遭遇與蟬有相似之處。最末二句雙寫蟬人,互相結合。故詠物切合於物,又不粘滯於物,寫人抒懷不沾滯於物,但又不完全脫離於物,不落痕跡,因而是最上乘的寫法。寫蟬或隱或顯,寫蟬寫人或分或合,錯綜變化,細膩傳神。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

此詞為李清照早期惜春之作。抒情女主人公原來希望以沉醉、濃睡來排遣自己傷春的情懷,然而酣睡一覺醒來,酒意還未全消,天已亮了,昨夜一場驟風狂雨,不知花事如何?想應落紅無數。當侍女捲起簾兒時,她抱著一線希望,試問一聲,侍女卻漫不經心地答道: “海棠依舊”。

煉詞精奇是本詞的又一特點,“綠肥紅瘦”四個字,寫活園中海棠,膾炙人口。且不說詞以“綠”代葉、以“紅”代花,已極精煉、生動形象,那“肥”、“瘦”二字更是獨創。一般來說,肥、瘦總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可李清照卻用來形容嬌弱的海棠和雨水滋潤過的綠葉,把紅花的凋零、綠葉的茂盛寫得栩栩如生,真是“語新意雋,更有丰情”(《草堂詩餘雋》卷二),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宋·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貶謫黃州已然兩年,從“心衰面改瘦崢嶸,相見惟應識舊聲”的痛苦心境中也已逐漸解脫了,他要買田以終老於黃:“吾無求於世矣,所須二頃稻田以充饘粥耳”(《書買田事》)。這年三月七日,蘇軾到黃州三十里外的沙湖去買田,歸來途中遇雨,時雨具已先被拿走,同行之人舉步艱難、十分狼狽、而蘇東坡卻坦然信步、吟嘯徐行,並作了這首著名的《定風波》詞。從詞序所述情況來看,東坡此次所遇之雨,來勢不小,然而,詞人一起首,就以十分藐視的筆調敘及:“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一場席天卷地的風雨,被詞人“穿林打葉”四字輕輕帶過,更兼以“莫聽”、“何妨”分別引領,更給人以意態瀟灑、悠然信步之感。——這是在沙湖道中的漫步,也是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的漫遊。

閱讀更多名家詩詞賞析,請登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科知識庫》(ctwh.cnki.net)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查看。

內容來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科知識庫》

賬號:synjgxtsg

密碼:njgxtsg123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滿城書香 經典“悅”讀系列活動已陸續啟動,歡迎您的加入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圖書館開放時間:

週一、三、四、五:9:00~20:00

週二:9:00~12:00(下午閉館)

雙休日、節假日:9:00~17:00

轉自:南京市秦淮區圖書館

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業用途,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權益,或所標來源並非第一原創,請聯繫後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審核處理。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书香秦淮 | 惬意周末,当有书籍诗词温暖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