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導語

節度使的設立,是為了解決均田制被破壞流民、逃戶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和巨大的擴張機器無法繼續運行,唐代邊疆形勢開始由攻轉守。節度使可以將流民、逃戶當做低價僱傭兵養起來,合理應對當時的戰略方向,並逐漸由臨時的出征改為常設軍隊編制,且節度使通過貿易等獲得額外經濟收入,為養大量僱傭兵提供經濟支持。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唐朝——設節度使,衰亡原因

唐朝沿襲北周及隋朝舊制,初期開始設立地方軍政長官——節度使。(因受職時,朝廷賜以旌節,而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節者可全權調度,故稱節度使。)

節度使原本只是暫時設立,本應該很快廢除,但是由於田均制度的瓦解,以及疆域廣闊中央無法完全管理,繼續對外擴張疆域,使節度使成為一個固定的官職,並且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在這之後,唐朝不斷的設立節度使來管理各地疆域,但是對外擴張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不斷擴張,然後繼續設立節度使,使節度使的權利越來越大,造成了循環,以至於之後節度使權利超過皇帝。

而在玄宗時期,兼所在道監督州縣設立採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造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使得皇帝的權利不斷削弱,到天寶末期釀成了安史之亂。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天寶元年,邊軍的數量不斷增大,而中央軍不僅人數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沒有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也是不堪一擊,很輕鬆就被邊軍給擊潰了。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而唐玄宗由於過度信任安祿山,還以為是與安祿山不和的人惡意編造的,並不相信安祿山會起兵造反。後來,安祿山不斷的逼近長安,唐玄宗終於相信安祿山造反,召來宰相商量如何應對。後經過多次戰役,在安祿山的強勢攻勢下,唐朝終究由盛轉衰,安祿山稱帝后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自立為帝,欲將佔有一大半權利的史思明除去,安慶緒後遭史思明背叛被殺,而後叛軍內亂,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軍心不穩,在唐軍的攻勢下叛軍屢敗,最後史朝義無路可走在林中自縊而死,持續了七個多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在戰亂結束後,局勢混亂不堪,急需有人管理局面,唐延只能任命多位節度使,來穩定混亂的局勢,從此唐朝進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五代十國——節度使巔峰,藩鎮割據

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它是因為節度使的興起而形成的,也因節度使的衰落而結束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頻繁,就使得節度使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在不斷調節的過程中,其權力也變的越來越大,甚至五代十國不少皇帝就是由節度使爬上去的。可見當時的節度使就是土皇帝,有的節度使的權利甚至超過了皇帝。

在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局面是非常混亂的,各個節度使為了爭奪土地擴大權利,造成了許多血雨腥風改朝換代的混亂景象。

對於節度使而言,他們掌握的不僅僅是兵權和軍隊。最關鍵的是,節度使在自己的轄區內一人獨大,兵馬和人力、財力、物力都十分充足,甚至連律法也受其影響。在日積月累之下就形成了可以制衡中央、分庭抗禮、甚至可以與皇帝爭奪天下的強大勢力。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的權力達到了巔峰,皇帝的上臺與下臺都取決於節度使,且許多皇帝都是由節度使篡權而成的。例如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建立,都是由節度使篡權所致,由這些事件可知,節度使的權利在五代十國時期已經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在這麼一個混亂不堪的局面中,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宋朝——架空節度使,加強中央權力集中

由於唐朝的盛世局面迅速衰落,及後來形成的五代十國亂世局面讓宋朝的皇帝認識到了節度使的權利過於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皇帝的權利,應該削弱其權利加強中央權利,以防重蹈覆轍。

於是,北宋時期宋太祖吸取唐朝末期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割據一方相互混戰的教訓,採用賞錢奪權的辦法,給予功臣銀錢田地,要求他們解除兵權,解除了當時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對禁軍的控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並且通過派文臣擔任知州事(重文輕武),不斷更換武將將領,限制節度使節制郡縣的權利,用轉運使接管節度使財政權力,等一系列政策來架空節度使權利。這些方法雖然大大削弱節度使權利,可也造成了將領與士兵不熟,軍隊戰鬥能力不強,內部配合不默契,軍事方面衰落無法應對強勁的外敵的局面。

在宋太祖實行了這些政策之後,節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節度使這個官職成為虛銜,以榮耀的形式授予宗室、外戚、大臣,對武將來說更是晉升的"極致",多者可帶兩三鎮節度使,禮遇優厚。

在宋朝達到了加強中央權利,架空節度使權利的目的,從此之後節度使成為虛職。

元朝——廢除節度使,權利集中

元朝時期,由於宋朝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將節度使的權利架空,節度使已經形同虛設,中央的權利得到了高度的集中,疆域擴大到十分廣闊。於是,在元朝時期節度使這個虛職被廢除,從此結束了節度使存在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節度使雖被廢除,可其產生的弊端並沒有消失,節度使留下的弊端對元朝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節度使”從興到衰,是怎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結語

節度使這一官職由暫時設立毫無實權,到後來的權利不斷加強,達到與皇帝抗衡甚至超過皇帝的地步,這個制度帶來的即有益處也有危害。其實,只要節度使的權利從一開始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讓其按照中央制定好的方向發展。可明顯當時的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幾場戰亂後節度使的發展便不受控制,統治者並沒有及時制止反而過度信任節度使,才造成節度使後來的權利過大。當然,節度使這一制度不是可以因為弊端大就不設立的,這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設立節度使是對當時唐朝發展的最好辦法。而且節度使這一制度本身並不壞,只是統治者設立時沒有思考全面,弊端出現後也沒有制止,反而縱容其發展,導致戰亂頻發民不聊生。

所以,一個制度的好壞之分並不僅僅是取決於本身,而是與當時的社會局面相適應,以及統治者對其影響的瞭解程度,對其發展的控制程度來決定的。

參考文獻

《史記》

《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