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社会奉行“成王败寇”,很多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走上事业巅峰的成功人士;另一种是平庸的人生失意者。


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明显,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功人士,他们会为此倾尽所有。有些家长从孩子接受早教的那一刻起,就使上全身力气,用足所有资源,他们拼幼教、拼学区房、拼名校、拼各种培训班,他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

渐渐地,教育失去了根本目的,陷入了急功近利境地。而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即便成绩优秀、水平顶尖,也很难称得上是成功人士,很可能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实,与“望子成龙”相比,这四件事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一件事:引导孩子“向善”

引导孩子“向善”不是说带着孩子到街头做义工,或让他扶老太太过街,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引导,让孩子心地更为纯洁。


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善性”的孩子,不仅待人热忱,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他们有恻隐之心和不忍之心;他们纯真温厚,与人和善。倘若孩子没有“善性”,长大后便会成为凶狠歹毒之人,他们见利忘义、做事毫无原则,不仅伤害他人,也会反噬自己,以至于把整个家庭拖入绝望的深渊。

第二件事:保护好孩子的健康

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类健康家长都要保护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考试分数提升一点点,逼着孩子熬夜学习,结果导致孩子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得不偿失。


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孩子,不仅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而且性格开朗,富有进取心。他们拥有阳光的外表,也有着积极的情绪;他们更容易博得别人的欣赏和信任;他们更接近成功。反之,若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所有的奋斗和努力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件事:培养孩子的“灵性”

人们对有“灵性”的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灵慧,很有魅力。

培养孩子的“灵性”应该从点滴做起,首先要维护他(她)天生的好奇心,引导他(她)自主探究问题;其次要培养他(她)阅读的兴趣,并经常与他(她)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让他(她)明白世界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不随波逐流;最后还要教会他(她)自律和自省,懂得自律和自省,才能保持“灵性”不褪色。


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四件事:做好个人表率

有些家长,不看书、不学习,把大量时间花在购物、追剧、娱乐上,他们早已丧失了进取心。可他们对孩子却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类家长“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还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孩子学习不用功,很让孩子反感。

孩子眼睛是雪亮的,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就算口服,心也不会服。他们内心深处会有一直有个反抗父母的声音:“你们什么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要想孩子优秀,就一定先要让自己优秀。


这四件事,比“望子成龙”更重要,家长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每位家长,都渴望孩子成龙成凤,但很多人忽视了以上最重要的四件事,他们“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事实上,能走上事业巅峰的“人中之龙”只是极少数,他们的成功,除家庭教育因素外,还与个人资质、学校教育、所处的周边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铁匠打造一把刀,个人资质犹如材质;学校教育犹如工艺流程;家庭教育犹如师傅的精湛技艺;周边环境犹如水温、空气湿度等细微影响因子。每个点的变化都会影响刀的质量。倘若材质不好(个人资质),用再好的工艺,再精湛的技术,再标准的环境,都难以打造出一把精致的好刀。

所以我们不要对孩子提过分的脱离实际的要求,也不要过分拔高自己的期待,是“木头”,我们就把它雕琢成精美的“工艺品”,而不必非要把“木头”当“钢材”用,偏要打造一把好刀。孩子有不同的天资,何必逼着孩子成为根本不属于他的样子呢?

话说回来,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将孩子培养成“龙凤”,但完全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人”:不仅有较高的知识文化,还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积极正面的人格。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