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臺詩案”看北宋的眾生相,王安石拯救政敵蘇東坡

前言: 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早上,一向大氣磅礴的蘇東坡在湖州的官府內神情慌亂,緊張焦慮,絲毫沒有往日的鎮定自若。這天中午,朝廷欽差大臣皇甫遵到達蘇東坡所在府邸,大名鼎鼎的蘇軾正式被收押,“烏臺詩案”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烏臺詩案”看北宋的眾生相,王安石拯救政敵蘇東坡

“軾恐,不敢出,乃謀之無頗。” “撰促軾行,二獄卒就直之。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由此文可以知道,蘇東坡是提前知道自己要被扣押,而且自知道之後心情非常惶恐不安,而且謀劃了很多應付的辦法。在押送途中的蘇東坡心驚肉跳,兩個御史臺的監獄小兵對蘇軾非常不禮貌,拉著一個堂堂湖州太守,就好像拉著一條狗和雞一樣,這就是封建中央王朝的威嚴。一代文豪的顏面掃地,幾次在路上想過跳河,自己終結可能面臨的屈辱審批,但最終沒有意氣用事。

烏臺詩案的事發

從“烏臺詩案”看北宋的眾生相,王安石拯救政敵蘇東坡

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還是過程,牽連的都是文學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文人治國的宋朝雖然武力欠佳,但文學方面的造詣不得不讓人佩服。

言歸正傳,烏臺詩案的起始告發者,我們很多人熟悉,就是歷史上號稱“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的《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也是讀書世家,頗有文化科學造詣。沈括這個人和王安石是堅定的變法官員,蘇軾屬於堅定的舊法支持者,當然這知識政見的差別,後面講講到宋人的氣節。

沈括上書批判蘇軾的依據來源於數月之前,蘇軾剛寫的一篇文章,叫《湖州謝上表》。裡面有這樣一句,“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意思是皇上知道我愚笨不適合貫徹新法變革,我也年紀大了不沒事找事,只能當個太守官一些小地方的老百姓。

當時的變法,表面的主導者是王安石為首的變格派,但變法的終極支持者是宋神宗本人。蘇軾的最後一句牢騷話,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但細品一下就知道,這是對變法的極大諷刺和牴觸,甚至說變法是瞎折騰,也就是說宋神宗本人在沒事找事。蘇軾不是普通人,他的文章在當時的很多官員文人要讀,影響力很大,所以引起宋神宗本人在內的變法派的極大反彈,烏臺詩案就此事發。

烏臺詩案的發展

蘇軾被關押御史臺之後,引起了舊派的恐慌,雙方圍繞蘇東坡的博弈明顯偏向以宋神宗本人為首的變法派一方,大量舊派人士受到牽連。

前文我們提到,自宋神宗準備羈押蘇東坡,並派欽差去湖州逮捕蘇東坡,蘇東坡先於欽差皇甫僎知道自己將要被逮捕,並且有充足的時間毀滅證據,那麼冒死告訴他消息的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駙馬爺王詵,和蘇軾交往甚密的皇親國戚。

御史臺的供詞馬上就一篇篇出來,分別指向了舊派的司馬光等共三十多人,其中駙馬爺王詵被革去一切官爵。

烏臺詩案是多麼有意思的歷史事件,到這又牽扯進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歷史上多麼濃墨重彩的留下他的身影,更有司馬光砸缸這樣耳熟能詳的典故。這裡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熟知的司馬光、大文豪蘇東坡都是那個年代的保守派,而寫出“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王安石是堅定的變法派,他們是同一個朝代的政敵。

北宋蹴鞠圖

說到這裡,還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蘇軾曾經向駙馬都尉王詵推薦過一個人,當時看似微不足道,日後卻影響深遠,這個人就是《水滸傳》中大名鼎鼎的高俅。高俅本來是蘇軾的書童,書童在古代比較常見,就是讀書人的丫鬟一樣的角色,但為了避免影響讀書,一般找男的,所以有了書童這個角色。書童不僅要打掃衛生,照顧主人飲食起居,伴讀,甚至在趕考路上要保護主人,和滿足主人的其他一些需求。所以書童要面目清秀,有一定武藝,產期耳濡目染甚至文采文筆都不錯。這個高俅就是書法不錯,有一定武藝,最主要是蹴鞠技術很好。在駙馬王詵府上,有一次高俅給端王趙佶送禮物,特別愛玩的駙馬和端王趙佶是臭味相投的好友,端王正在玩蹴鞠,高俅有幸在端王面前展露球技,贏得端王的喜愛,自此留在端王身邊,日後成為宋徽宗,高俅開始一飛沖天,當然這是後話。

從烏臺詩案發生中期的事件中能看出,宋人也有著門生推薦的說法,如果沒人提攜,高俅恐怕這輩子都沒希望走向歷史的舞臺,也說明歷史上的文官政治都難免發生黨爭,而駙馬爺王詵和宋徽宗等的玩法也是相當精彩。

烏臺詩案的結尾

被關在大牢中的蘇軾感覺不可能活著出去了,盟友司馬光王詵等人都被打壓,自己的弟弟兒子又沒有什麼影響力,只能外面散盡家財活動,都無功而返。最後解救蘇軾的,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蘇軾一直的政敵,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充分體現了宋人不僅才學造詣極高,人品氣節也是打破我們的認知,難怪會有南宋伶仃洋文天祥和崖山之戰的中華氣節。


從“烏臺詩案”看北宋的眾生相,王安石拯救政敵蘇東坡

事件發展到這裡,似乎蘇東坡性命堪憂,但轉機來自政敵的解救,並沒有因為政見差別而落井下石。王安石給神宗上書,整篇都是幫蘇軾說話,其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哪有太平盛世殺有才之士的,這句話水平極高,怕是讓別人說可能沒什麼作用。

首先說宋神宗的時代是盛世,意思誇宋神宗是一代聖主,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深得君臣愛戴。其次,蘇軾不是一般人,他是才士,而且是當時文學界的領袖人物,大宋朝文人治國,如果殺了蘇軾,有損宋神宗的英明,不值得也不能這樣做。這裡充分體現了王安石這樣的人傑,不僅才學了得,而且人品極佳,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最終,在政敵的幫助下,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蘇東坡無罪釋放,烏臺詩案到此結束。

這是一場北宋發展困境中,以宋神宗為首的變法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的一次對決,蘇軾由此被捲進這場風波,差點因此送命。最後因為政敵的幫助,或者說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而獲釋,自此之後東坡文風大改。這場歷史事件中,展現出的各個人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思考,也是我們瞭解北宋歷史的絕佳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