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孩子的哭闹是很多家长都害怕和为之烦恼的事,只要孩子的眼泪一掉下来,就好像是砸在了宝妈们的心口上,恨不得马上要什么给什么。但是也有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哭闹就很烦,听见孩子的哭闹就头疼,孩子怎么哄都没有用,非得哭到自己停止。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邻居小柳就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自己的孩子,每一次都是无理取闹,有一点点的不如意就开始大哭,一直哭到自己嗓子都哑了。

这次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的就听见孩子的哭声,那叫一个伤心啊,走近了一看,小柳正站在孩子的旁边,双手抱着胳膊看着孩子哭,还没等我走近了去劝一劝,就听见小柳十分不耐烦的说:“哭什么哭!再哭就把你扔了!”

看着孩子马上停止的哭声,和憋在眼眶里的泪水,我突然尴尬的不知道是否上前。

小柳烦躁之下随口说出的话,却不知道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其实孩子会哭才是正常的表达方式。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1、孩子哭泣,是在表达什么?

小孩子的表达方式是很匮乏的,很多的时候语言仅仅只能用来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能具体的说出自己现在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也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在感受到无助或者不满意的时候,就会用哭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想要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在超市非常想要一些糖果,但是因为表达能力不清楚,只能一直跟妈妈指着糖果,妈妈看了一眼就说不可以,这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无助,一种需求被妈妈忽视了,于是就开始用大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实也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哭。相信有些宝妈经常会看到,当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的很坚强,即使是自己摔倒了,膝盖被划破了,都会站起来然后拍拍土,但是等看到自己妈妈的那一刻,就会忍不住嚎啕大哭。平时手上划个口子,都能很硬气的用手指捏住伤口的小男子汉,在妈妈的面前就变成了一个娇弱的小宝宝。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会对周围竖起防备,当看到妈妈的那一刻,感受到了安全感,才会觉得委屈而大哭。另一方面是孩子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妈妈更多的关爱,想要妈妈理解他的痛苦,给予他一些安慰性质的接触。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2、一味的抑制孩子哭,会有什么后果

有一些家长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会哭,一旦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又找不到孩子大哭的原因,就开始烦躁,甚至呵斥孩子,是因为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让孩子哭是父母不称职的表现。尤其是在不清楚原因的时候,会让很多的宝妈产生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每一次孩子的哭泣,都会让宝妈这种挫败感加重,于是她开始呵斥自己的孩子,不许孩子再哭泣。

一昧的通过抑制孩子的哭泣,来减轻自己的挫败感。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阴影,哭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个渠道,也是孩子感受关爱的一种方式。当宝妈禁止孩子哭的时候,无疑给孩子关上了一扇发泄自己情绪的大门。这些伤心和恐惧的情绪会随着哭声的停止而停止吗?并不会,孩子们只是将这些情绪全部收敛了起来,放在自己心里消化,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这种负面的情绪已经大到孩子无法处理的时候,就会全面的爆发心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的自杀率,一直都在升高的一个原因。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阻断了孩子的哭泣,还意味着宝妈将失去孩子的依赖,孩子在幼年时期,一直都是依靠父母来给予自己安全感,宝妈占据的比重很大,当孩子在寻求关爱的时候,受到了母亲的呵斥,就感觉无法在别人身上感受到这种安全感,于是下意识的将自己对于外界的防备,建立的更加牢固,不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任何人,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自己才会给予自己安全感。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3、对孩子哭家长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又该如何引导

家长们之所以不敢面对孩子的哭泣,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无非就是因为对于自己的要求太高,想要做一个十分完美的家长,当这种完美的假象发生了偏差的时候,就会对于家长造成不安,面对孩子的哭泣,

家长应该先将自己的定位找准,知道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真正能给予是什么。

很多的家长在听到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哭很有可能是没有缘由的,他们可能会为了自己不能飞而伤心,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看不到蜘蛛侠而伤心,作为家长来说,并不需要一直给予孩子快乐,让孩子学会伤心,学会哭泣也是体验情绪的一种。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可以陪在孩子的身边,在孩子寻求安慰的时候,多给予孩子一些肢体上的安抚,比如抱抱孩子,或者亲亲孩子的额头,让孩子感受到被陪伴的安慰,等孩子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的时候,再去和孩子沟通因为哭泣存在的问题。

虽然禁止孩子哭泣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不要惯着孩子哭,让孩子感觉只要自己一哭,就什么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如果孩子因为想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而哭泣,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满足了这个条件,那么就会造成孩子因为什么都会哭泣,这是实现他们要求的一个方法。

“妈妈,你总不明白我为何哭”,孩子哭泣,正在向你表达这些信息

面对孩子的哭泣,家长们要冷静的去面对,给予孩子一个正面的,理智的关爱,而不是溺爱。当感觉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即使的离开现场平复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言语不慎,对于孩子造成伤害。您对于孩子哭泣的事情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