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曾国藩语录之【勤恒】:五到之眼到;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出自:咸丰十年八月初十日曾国藩的批牍和杂文劝诫委员四条。原文如下:

批四川试用知府冯卓怀禀奉调大营差委自川启程八月初十日[注1]:

皖南军事吏事,均有乏才之患,该守如回籍时,物色贤能之士,即邀同来营,相助为理,多多益善。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晰,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丁嘱也。该守前在四川,循绩大著,以该守已试之效,参以本部堂之所论,用以访求人才,当可拔一得五。《中庸》所谓“取人以身”,朱子所谓“以类求之”,胥于是乎在。仰即博采速来,无稍延缓。至前折片以分发四川试用知府误作候选,俟奏咨更正。缴。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劝诫委员第一条[注1]:
一曰习勤劳以尽职

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

心也。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注1]:《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崇学君说

”眼到和眼勤“第一层意思就是识人,会识人就会用人,关于识人这里不详细展开,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多。这里向大家推荐看《人物志》和《冰鉴》这两本书。以后有机会小编也会分享国学班的这两门课程内容。

眼到第二层意思就是作为管理者不要只听下属汇报工作,你要亲自去看具体资料去核实。因为有时候下属的思想和格局或者是他对这件事情的认知远不如你认识高、远、大。下属给领导汇报的过程中,很多信息会被过滤掉,因此领导者从下属汇报那所得到的信息,一定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自己亲自去观察、亲自分析。比如小编有个同事,跟领导汇报情况,她实际完成41%的数据,可她给领导汇报的时候写的是不到50%。这个数据就很模糊。领导如果不去看一下数据表格,在决策上可能按照50%的数据去决策了。所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亲自去看或者核实一下,这样才不会影响决策。之前小编在“身到”中讲过彭德怀为什么亲自去?其中就是“身到”,另外就是“眼到”。当时彭德怀可让别人去,听汇报就好了。他为什么要自己去?那么危险,只离敌人有几百米的距离去观察呢,这就是刚才说的,下属观察到的信息后在与你汇报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当然也不能否定下属汇报一定有问题,有时候会有局限性同时就是他对这件事的理解,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领导也要认真的详细去看下属的汇报而不是只看个大概。所以”眼到“第一层意思你要看对人,人没问题了,你还要仔细的去看他汇报的内容。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你要详细去了解汇报的内容,认真去看汇报的内容,同时还要亲自去现场去观察。

在康熙要除鳌拜的时候,孝庄太后就曾说;“你知道的鳌拜只是奏折里的鳌拜,你知道的天下只是奏折的天下,你一定要亲自去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