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

曾國藩語錄之【勤恆】:五到之眼到;
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

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

出自:咸豐十年八月初十日曾國藩的批牘和雜文勸誡委員四條。原文如下:

批四川試用知府馮卓懷稟奉調大營差委自川啟程八月初十日[注1]:

皖南軍事吏事,均有乏才之患,該守如回籍時,物色賢能之士,即邀同來營,相助為理,多多益善。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要。辦事之法,以五到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則親驗命盜案,親巡鄉里,治軍則親巡營壘,親探賊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晰,大條理,小條理,始條理,終條理,理其緒而分之,又比其類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手到者,於人之長短,事之關鍵,隨筆寫記,以備遺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丁囑也。該守前在四川,循績大著,以該守已試之效,參以本部堂之所論,用以訪求人才,當可拔一得五。《中庸》所謂“取人以身”,朱子所謂“以類求之”,胥於是乎在。仰即博採速來,無稍延緩。至前折片以分發四川試用知府誤作候選,俟奏諮更正。繳。

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

勸誡委員第一條[注1]:
一曰習勤勞以盡職

觀于田夫農父終歲勤勞而少疾病,則知勞者所以養身也。觀於舜、禹、周公終身憂勞而享壽考,則知勞者所以養

心也。大抵勤則難朽,逸則易壞,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矣。

[注1]:《曾國藩全集》嶽麓書社

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

崇學君說

”眼到和眼勤“第一層意思就是識人,會識人就會用人,關於識人這裡不詳細展開,範圍比較廣。涉及的內容多。這裡向大家推薦看《人物誌》和《冰鑑》這兩本書。以後有機會小編也會分享國學班的這兩門課程內容。

眼到第二層意思就是作為管理者不要只聽下屬彙報工作,你要親自去看具體資料去核實。因為有時候下屬的思想和格局或者是他對這件事情的認知遠不如你認識高、遠、大。下屬給領導彙報的過程中,很多信息會被過濾掉,因此領導者從下屬彙報那所得到的信息,一定是有侷限性的。所以要自己親自去觀察、親自分析。比如小編有個同事,跟領導彙報情況,她實際完成41%的數據,可她給領導彙報的時候寫的是不到50%。這個數據就很模糊。領導如果不去看一下數據表格,在決策上可能按照50%的數據去決策了。所以作為領導者一定要親自去看或者核實一下,這樣才不會影響決策。之前小編在“身到”中講過彭德懷為什麼親自去?其中就是“身到”,另外就是“眼到”。當時彭德懷可讓別人去,聽彙報就好了。他為什麼要自己去?那麼危險,只離敵人有幾百米的距離去觀察呢,這就是剛才說的,下屬觀察到的信息後在與你彙報的信息是有侷限性的。當然也不能否定下屬彙報一定有問題,有時候會有侷限性同時就是他對這件事的理解,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領導也要認真的詳細去看下屬的彙報而不是隻看個大概。所以”眼到“第一層意思你要看對人,人沒問題了,你還要仔細的去看他彙報的內容。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你要詳細去了解彙報的內容,認真去看彙報的內容,同時還要親自去現場去觀察。

在康熙要除鰲拜的時候,孝莊太后就曾說;“你知道的鰲拜只是奏摺裡的鰲拜,你知道的天下只是奏摺的天下,你一定要親自去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