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叫板

上学的时候,最佩服那些学霸,不管试卷题目有多难,他们总能轻而易举考高分,感觉学霸太酷了,甚至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想要成为学霸,仅凭不懈努力是达不到的,还需要过人的天分,二者缺一不可。历史上不乏天资卓越的神童,但不少神童后来都泯然众人矣,一直高歌猛进者凤毛麟角。

从隋朝开始,科举成为历朝历代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天下读书人起早贪黑奋发图强,只为考取功名。科举考试的难度很高,能在三四十岁考中举人,就足以炫耀一辈子,更别说考中进士了。但是,在明朝时期,有一个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对着干,他就是杨廷和。


明朝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叫板



杨廷和,四川成都人,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曾担任湖广提学佥事,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工作,想必才华挺高。杨廷和很小的时候,亲戚朋友无不夸他聪明,脑子转的很快,能够举一反三,领悟能力超强,经常被邻居当成榜样管教自家的孩子,甚至有人断言,他日后的成就肯定超过他父亲。

踏入学堂之后,杨廷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班里的学霸,除了在考试时故意漏几题不写,每次都能考满分,甚至老师不会做的题目,小杨同学都能分分钟给出言简意赅的答案。未满十岁时,杨廷和已经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自然成了小秀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十里八村的村民纷纷到小杨家里拜访,一睹小神童的尊容。

杨廷和笑而不语,压根不把秀才的身份当回事,心想:你们真没见过世面,不就是小小的秀才吗,只要我愿意,考取进士犹如探囊取物。如果别人这么想,要么脑子进水了,要么在吹牛皮,但对于实力超强的杨廷和来说,所有吹过的牛,他都能把它们变成现实。


明朝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叫板



公元1471年,杨廷和到省城参加乡试,放眼望去,跟他同一考场的读书人,年纪最小的也有二十岁左右,三四十岁的更多,也不乏五六十岁的老者,而小杨同学只有12岁,那些叔叔爷爷辈的考生,甚至认为他走出地方了。考试成绩出来后,小杨以优异成绩中举,要知道,古代中举的概率很低,大约为百分之三,比现在高考的难度大很多。

现在十二岁的孩子,大多都在读初中,极个别天才或许会进入科大少年班,杨廷和则是天才中的天才,不过古代没有“少年班”之说。中举之后,杨廷和再也不只是村子里文化人,在全省都非常知名,无论走到哪里,鲜花和掌声都持续不断。


明朝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叫板



担心儿子成名太早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毕竟杨廷和还是个12岁的孩子,智商高不代表心智成熟,所以他父亲没有继续让他参加会试,而是让他沉淀一下,反正不着急。杨廷和19岁那年,父亲觉得他历练的差不多了,送他到京城参加会试,跟前几次考试一样,他没有一点失误,轻轻松松中进士。

众所周知,古人想考中进士,可以说难如登天,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连北宋最具才华的大神苏东坡,二十岁才中进士,而杨廷和19对就达到这种高度,称之为考试狂人丝毫不夸张。杨廷和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庶吉士,没多久他就请了长假,一是为了回家结婚,二是给自己充电。

此后多年间,杨廷和历任翰林修撰、翰林侍读、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位,并于公元1512年,晋升为内阁首辅,这一年他53岁。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官位越高越要注意,杨廷和却与众不同,居然敢跟皇帝叫板,是因为嘉靖要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


明朝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叫板



杨廷和认为,这不符合礼仪,嘉靖却铁了心要这么干。于是,针对这个问题,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开始跟嘉庆皇帝较量,并决定死磕到底。最终,嘉靖赢了,杨廷和输了,嘉靖直接把杨廷和一撸到底,将他贬为平民,考试狂人杨廷和的一生就此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