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底是帶來了均衡,還是創造了新的不均衡。


不解的我,猶如晨霧中的樹木。遠可見太陽的光,近卻朦朦朧朧。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縮小區域間、學校間的教育發展差距,從教育硬、軟件方面達到教育公平的目的。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

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鄉鎮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的學校只佔三分之一左右,這些學校是縣級、鄉級政府的重點關愛對象。要錢給錢,哪怕財政拮据;要人給人,哪怕編制困難。領導們大局意識清楚,不惜眼前手頭光,也保上級檢查過,畢竟涉及國家教育大計,為了大局,也是豁了出去了。很多經濟不發達縣城,為了力保均衡發展通過市、省、國三級檢查,已經揹負了不少債務。

至於剩下未納入“均衡發展”的鄉村學校,苦於財力及政策,就與原本同區域的學校,條件更相行漸遠了。

“均衡發展”學校起了新樓,有音樂樓、圖書樓、實驗樓,哪些學校仍是孤單單的一棟老教學樓;“均衡發展”迎來了音、美、體、計各科專業老師,哪些學校仍是老一批主科教師,連個會彈風琴的也找不到;“均衡發展”學校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而哪些學校仍堅守著幾十年的黑板……

不可否認,我們在追求教育公平,可為什麼在追求公平的過程中又親手創造了新的不公平。也許,你會說,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有階段性。不錯,我同意,這是客觀規律。但我想說:為什麼我們不能加緊幾步?

我始終相信,教育公平的春光,終究會灑遍每一個角落。為人師者,應為春光蒞臨而呼喚。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底是帶來了均衡,還是創造了新的不均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底是帶來了均衡,還是創造了新的不均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底是帶來了均衡,還是創造了新的不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