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在疫情初期,世界各國都在為我國捐贈物資,其中,讓大家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日本了,

因為他們捐贈物資時,用的標語都是傳統的詩詞。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很多人都在誇日本使用的標語非常的有文化。

但是,誇著誇著就變味了,開始把那些捐贈標語和“武漢加油”作比。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甚至直言,中國人需要日本人來教中文。這樣的觀點,還有上萬人點贊。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其實他們搞錯了。

在古詩詞這塊,我們可能真正需要學習的對象,不是日本,而是我們自己的老祖宗。

再來回顧一下,捐贈箱上那些詩意的“標語”: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這句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完整詩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而那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而且,後來也闢謠了,寫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詩句的物資,是海外華人捐贈的。

但這樣的闢謠也讓人有點難過,明明是我國傳統的古詩詞,怎麼從日本轉了一圈再回來,現在的孩子們就認不出了。

意識形成語言,語言塑造意識。語言關乎細膩、豐富、多層次的認知,關乎真誠地表達,關乎我們精神世界的模樣。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尤其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那些詩詞,那些意境,那些字裡行間的韻律,多美好!

妙媽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長大,完全忘記了我國傳統的古詩詞,單純沉溺於快餐文化。

妙媽也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長大,面對激動人心的事情、看到美麗的風景時,感嘆不出一句古詩詞。

當全世界都在學習漢字、學習我國傳統古詩詞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讓孩子落下啊!

今天,妙媽想給大家推薦這本由杭州特級教師蔣軍晶耗費無數心血編寫的《詩詞大發現:古詩詞創意圖解》

執教20多年,蔣軍晶知道當下孩子學習古詩詞的痛點和難點,這套書拒絕死記硬背和填鴨式教育,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幫助孩子深入學習古詩詞。

整套書共收錄16個主題,

覆蓋中小學統編版語文教材,將小學到初中所有必背古詩詞全部串聯,每個主題都設置了開放性的探究題和學習建議,幫助孩子深入理解。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不用於其它詩詞書,只是簡單的詩詞羅列,這套書用創意圖解的方式,幫助孩子對200多首詩詞進行整合,幫助孩子獲得“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因為購買人數過多,這本書一直沒庫存,而現在,這套書終於有貨了!


下面,妙媽就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特級教師蔣軍晶的心血之作
解鎖詩詞學習新方法

提到本書作者,各位家長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

《錢江晚報》等諸多媒體都曾報道過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蔣軍晶老師還曾獲得過浙江省年度教育影響力人物。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執教20多年,他發現家長在教孩子學古詩詞時,都會犯兩個毛病:

一個是‘好說大話’,動不動就說‘詩詞裡蘊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詩詞是聖賢之學’;一個是‘不說清楚’,比如這首詩‘高古’,那首詩‘自然’,玄奧又抽象,孩子根本聽不懂。”

為了幫助更多學生學好古詩詞,蔣軍晶老師精心編寫的這套《詩詞大發現》,站在孩子的立場,以孩子的視角來組織詩詞主題,尋找古詩詞和孩子們現下生活的”共情“之處,幫助孩子深入理解。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作為一線教師,蔣軍晶對試題有著敏銳的判斷力,書中所有必考詩詞的考試重點都會特別介紹,詩詞背景、重點解析都有詳細註釋,幫助孩子輕鬆應對考試難題!

書中好多句子、名人故事都可以直接充當作文素材,引用得當,絕對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此外,每個詩詞主題,都會從歷史交替、民俗文化、傳說故事等不同側面進行綜合描述,讓孩子充分理解古詩的前提下,開拓視野,增長課外知識,提升文學素養。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創意圖解,幫助理解性記憶
拒絕填鴨式教育和死記硬背

不同於市面上絕大多數詩詞書,只是詩詞的簡單羅列和註釋。這套書用邏輯串聯古詩詞,用創意圖解的方式,幫助孩子快速理解一整個類型的所有古詩詞!

比如在“送別一隻柳”專題裡,就借用“柳”這個意向,把所有送別詩詞一網打盡。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而詩人專題,則用

步履遊歷圖+朝代時間線+大事記時間軸的形式,把詩人和詩詞全部打通!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看李白的步行軌跡,我們可以知道:李白遊歷了18個省市,去過206個州縣,旅程達5萬多公里,遊覽過60多條河,登過80多座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難怪李白能寫出那麼多情景交融、放蕩不羈的詩詞,這都是他的“遊記”啊!

一張張腦洞大開的遠遊足跡圖,不動聲色中,就將詩人的生活年代、詩詞創作的背景全部統籌起來,條理清晰地呈現詩詞背後的故事和脈絡,讓孩子瞭解古人的生活,身臨其境體會他們的心情,加強對詩詞的理解。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用圖表代替文字,已成為現在語文教學的新趨勢,文字雖然少,信息量卻足,表達的信息更直觀也更清楚。

有時候,千言萬語不如圖表一張,而且科學表明,圖表記憶比單純的文字記憶效果要好得多!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啟發式閱讀理念
讓孩子在思考中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背不下來,是所有家長都困擾的地方,五言絕句還好,最怕的就是《蜀道難》、《琵琶行》那樣的長詩……

要想提升孩子的詩詞能力,只靠死記硬背可不行,要用更有趣、更生動的方式去演繹古詩詞,讓古詩詞在腦中“活”起來。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作為特級教師,對如何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對蔣軍晶老師來說,可謂是易如反掌。

在編寫時,蔣軍晶老師遵循啟發式閱讀的理念,挑選新奇又有趣的切入點,大量使用問句,既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又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

比如:“古代的孩子玩什麼?”專題裡就仔細介紹了古代小孩的豐富生活:

釣魚:“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剝蓮蓬:“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幹農活:“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原來他們的生活居然這麼有趣!

用新奇的切入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有趣好玩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和探索,讓他們切身感受詩詞背後的豐富內涵。

精美裝幀,全綵印刷
提升孩子的美學素養

這套書除了文字美,設計裝幀更美。

封面使用溫柔的莫蘭迪色系,搭配富有中國韻味的古畫千里江山圖,可謂相得益彰。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選用專供畫冊印刷的優質紙張,紙張厚實不易磨損,翻頁不黏連,印刷色彩鮮豔不刺眼,保護孩子的視力。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書裡配有大量精美插圖,圖文結合的編排方式,便於孩子更好的理解詩詞中的意向。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極富新意的版式設計,甚至文字也能圖片的一部分,幫助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識,提高美學素養,不論是自己收藏還是當做禮物送人,都超有面子!

“中國人不如日本人懂漢語”:這場爭論的背後,每個父母都該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