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那天,大宋文坛“领袖”、著名书法家、画家、足球运动员宋徽宗,刚刚下朝回到书房,净手完毕,内侍奉上一叠书案,徽宗看到了周邦彦新作的这首词,大惊失色。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感旧》

徽宗肯定不是封建王朝史上的英明君主,但却是最有才名的皇帝,他的诗、画、词均属上佳,尤其是他独创的“瘦金体”,更是铁划银钩、卓然一家,绝不是乾隆这种业余爱好者所能比拟的。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作为文学爱好者,宋徽宗非常关注文坛动向,每天都有人专门收集坊间的诗词佳句呈送到他手中,周老夫子填的这首《少年游》,却读得他胆颤心惊。因为这是他昨夜私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的情景!

那么他和李师师都干什么了呢?

“纤指破新橙”,两个人在吃橙子!用的是并州的水果刀!还洒上一点盐。看来宋朝人已经破解了“要想甜、来点盐”的味觉密码。而且橙子是当年刚刚上市的“新橙”,酸甜多汁,味道甘美。那纤细白嫩的手指,剥出一瓣送到徽宗口边,何等旖旎温柔。

橙子在当时是南方的水果,多产于福建、广东一带,应该是地方上进贡的水果,刚刚从南方运到开封,可见其珍稀程度,应该是徽宗从宫里“偷偷”带出来讨好李师师的。

“锦帏初温”,说直白点,就是被窝已经暖好了!“新橙”上市的季节,也就是11月份,能有多冷?可贵人们还要把被窝先暖好才上床,皇帝果真是会享受啊!

此外,房间里还燃了香,“兽香不断”,青烟袅袅,异香扑鼻,燃香不仅能够去除污秽异味,还能增进情趣、调节气氛、驱赶蚊虫,让男欢女爱再无蚊虫之烦扰。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徽宗和李师师坐在一块,弹着古筝、唱着小曲,月光明晃晃地照着。李师师规劝宋徽宗:现在已经三更天了,夜晚风寒露重,不如别走了吧?

宋徽宗想了想,还是决定回皇宫去,因为第二天还要早朝,留宿一夜,恐怕精力不济,要知道宋朝的御史们可是很厉害的,他狠心谢绝了师师的挽留,在几个随从的保护下,悄悄离开了杏花楼!

如果宋徽宗此时回返,他一定会看到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画面,那李师师揭开床帷,白发苍苍的周邦彦老师从床底爬了出来。他气喘吁吁地戴好帽子、扶正衣冠,长叹一声:闷煞老夫!

原来,周邦彦向近侍打听到,徽宗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应该不会来杏花楼了,就来找师师聊天喝酒,没想到徽宗居然不顾病来体虚,带病看望李师师,周老师猝不及防,躲到了床底下。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还好徽宗没有留宿,要是徽宗当晚留宿在此,那岂不是千古尴尬?周老师在床底下虽然什么都看不见,却有一双好耳朵,把徽宗和李师师的亲昵情景,“听”得一清二楚。而周老师也是个“骚包”,听就听吧,非要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首让徽宗勃然大怒的《少年游》。

李师师除了和宋徽宗、周邦彦有来往之外,还跟张先、晏几道、秦观等文学大家结交,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存在,会有意识地躲开彼此以避免尴尬。而宋徽宗身份特殊,他的插队打乱了“秩序”,所以才导致了“邦彦床避”的尴尬。

那么,作为一国之君的宋徽宗,皇宫佳丽三千、天下美色予取,为何会喜欢上一个青楼女子呢?而且,这种事情并不太体面,他又是如何避过他人耳目的呢?到底是谁为他打的掩护?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美丽的皮囊加有趣的灵魂:李师师色艺双绝动京城

作为一个青楼女子,即使是在宋代,社会地位不是太高。那么,李师师凭什么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名声,竟然把宋徽宗“勾引”出皇宫呢?李师师确实非常漂亮,其名词人晏几道曾经这样形容她过人的姿容: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晏几道《生查子》

晏几道出身于高官之户,其父亲晏殊有“神童”之称,十四岁入试,仕途平坦,曾任礼部、刑部和兵部三部的尚书,还当过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观文殿大学士,可谓位高权重。

晏几道是晏殊最小的儿子,从小颇受宠爱,生活在相府之家,小晏并不是不识风情的鲁男子,他曾经看过多少汴京的风花雪月,看过多少娇美的女子,却唯独对李师师如此推崇。

在晏几道的词中,远山、眉黛、细腰、红妆、浅笑,李师师的美若隐若现、透纸而出。春天的颍川,百花盛开,美丽的女子相偕出游,莺莺燕燕、花红柳绿,可这些都没有师师好看。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师师令》

晏几道固然对师师倾慕无比,但是与张先比起来却要相形见拙。张先是浙江乌程人,北宋著名词人,因为曾经在安陆当过知县,人称“张安陆”。张安陆的小伙伴有苏轼、欧阳修、梅尧臣等,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北宋文艺最顶尖的玩家,你要是没有几把刷子,还想跟人家玩?人家早在朋友圈把你屏蔽、甚至拉黑了!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张先的词同样以婉约见长,与柳永齐名,因其作词善用“影”字,故又被称为“张三影”,与“柳三变”相得益彰。张先最大的爱好不是文学,而是美女,据说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妾,苏轼还写下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诗句来取笑于他。

当然,据考证此诗非苏轼所写,写的也不是张先,但是张先喜欢美女却是千真万确的。他也听说了李师师的名声,竟然拄着拐杖去看师师的,回来后写下了这首词。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玉团儿》周邦彦

半夜爬李师师床底的周老师,第一次见到李师师时,就被其所惊,写下了这首辞章优美的好词。

除了这三位老师之外,秦少游也对李师师仰慕不已!一个女子,容貌再出色,在北宋这个繁花遍地、美女如云的年代,也未必能够吸引这么多看遍世间美景的文学大家。师师之所以撩人,除了他的容貌之外,还因为他的才名。

从出身来讲,李师师也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本姓王,父亲是一个小商人,家中虽不是大富大贵却温饱不愁。李师师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她四岁的时候父亲又犯罪入狱惨死,被李姥姥收养,便随了姥姥李姓。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李师师从小体弱多病,时常啼哭不止,父亲就依照风俗让师师舍身佛寺,在僧人为其主持仪式时,以手摩其顶,师师“立止啼”,父亲觉得她与佛有缘,于是为其起名为“师师”。“师”,是称呼佛门弟子的俚语。师师之名由此而来。

收养师师的李姥姥,是青楼之家,这也注定了李师师未来的身份。李姥姥看李师师眉目如画,将来一定是个美女,所以十分宠爱她,从小就教他诗词书画琴棋,把李师师往明星的道路上培养。

李师师聪明剔透,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在十五岁时,容貌长成,不仅仅姿容绝世,更难得才艺出色,尤其是李师师的吟唱,更是冠绝汴京,成为男子倾慕的对象。

与晏几道、秦观、张先相比,周邦彦是李师师名动京城的关键人物,他的词婉约动人、绮丽多姿,青楼红牌但凡能得周老师一首诗而唱,必然蹿红。而周老师为李师师写词,却是心甘情愿!

周老师是个词人,也是个好人,他曾经劝李师师自赎嫁个好人,为将来计。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现了!就是宋徽宗赵吉。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引来皇帝看杏花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也就是《水浒伟》里的端王、道君皇帝。作为皇帝而言,他什么样的美貌女子没见过?为何偏偏要去杏花楼独宠李师师?这得怪以周老师为首的那群老文青。

周邦彦等,不仅仅是徽宗的臣子,也是皇帝的文友。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宋徽宗赵佶是五千年文明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书法上,他独创“瘦金体”,花鸟画自成“院体”,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文艺青年一旦当了皇帝,必然会用手中的权利来满足其艺术需求,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水浒传》中所说的花石纲,就是他从各地搜罗的奇花异石,以满足其艺术审美的需求。

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靖康稗史笺证》

除了艺术之外,宋徽宗还喜好美色,从全国各地征召美女进宫,他退位后,有六千多名宫女出宫,可见其荒淫奢侈,要知道大宋还有多少光棍啊!成天想着穿越回到宋朝的,说不定连个老婆都娶不起呢!

李师师在周邦彦等人的“硬广”之下,才艺之名京城皆知,终于勾起了文艺青年宋徽宗的好奇,于是他悄悄地化妆成为一个读书人,来到了杏花楼。自称殿试秀才赵乙,终于见到了李师师。

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一见李师师,宋徽宗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更为她的歌喉所沉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频频私出宫禁,夜会李师师。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事实上,无论那李师师有多么美貌,才华有多么高绝,那徽宗在宫中的三千佳丽,未必就比李师师差。更多的应该是出于一种“偷情”的刺激,试想一个,以帝王之尊而入青楼,那种感觉能跟平常一样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耳目通透的后宫呢,很快皇宫的嫔妃们都知道了徽宗的荒唐事。皇宫有佳丽三千,平均一个女子十年才轮到一次亲近皇帝的机会,现在却杀出个李师师,这可如何是好?于是后宫打翻了无数醋坛子,酸气冲天!

一次,韦妃实在忍不住了,幽怨地问皇帝:那李师师到底有什么好的,让陛下如此喜欢。赵佶思考了半天,看着杏花楼的方向说:倒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你们也穿上一样的衣服和她坐在一起,她会显得迥然不同,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

李师师的容貌、气质、才学、歌喉,能够让一个真正的文学青年倾慕如此,实在了千古少有的女子。然而这事却有点尴尬。那周邦彦等,都是朝廷臣子,皆与李师师结交,平时在一起议事、探讨诗词歌赋,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不说破此事,彼此留个脸面。可长期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

青楼为了防止客人争一个姑娘打闹起来,通常来客人了,会提前告知某某姑娘有客,有点身份要点面子的,要么去寻别的相好的,要么就此离开,避免了见面的尴尬。这李师师周旋于几个男人中间,而且都是有权有势的男人,自然更加小心。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而作为臣子,周邦彦等更是小心翼翼。那天晚上周邦彦确定宋徽宗身体有恙,所以才放心地来会李师师,谁能想到宋徽宗居然带病工作呢?但是,这其中很可能是沟通中出了问题。

李师师和皇帝的事,青楼肯定知道却也不敢说破,每次皇帝来的时候,大家都小意奉承,这次还没有来得及报信,皇帝就上楼了!究竟是皇帝来得太突然,青楼反应不及?还是当天值班的“知客”玩忽职守?这一切都无从得知了!

幸亏,李师师的床底够大,幸亏周老师反应极快,躲在床下避免了尴尬。不过周邦彦的身体素质没得说!那道君皇帝和李师师,又是唱曲儿,又是吃橙子,又是弹古筝,又是听曲儿,折腾了老半天,周老师居然啥事没有!要换成别人,恐怕要体力耗尽窒息而亡了!

幸亏当天宋徽宗没有留宿,不然得多尴尬啊,甚至周邦彦有可能性命不保!可他第二天写的那首诗,却让宋徽宗大怒,也出了一身冷汗:床底下有人!

大宋太学正周邦彦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就把双方对立起来了!这可如何能忍?皇帝的脸面朝哪里放?一怒之下将周邦彦贬出京城,出了一口心头恶气!

当天晚上,宋徽宗又去找李师师,等了很久李师师才回来!却发现师师两眼红肿,心中怜爱顿生,细问之下,李师师说:周老师曾经为我写了许多歌词,他年事已高,此去关山千里、路途迢迢,只怕今生再也无法相见了!我去城门口送他了!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赵佶并不是个冷酷的君王,耳根子又软,看李师师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自忖是不是有点过份了!怎么说大家也是文友嘛!李师师看到皇帝动心了,又趁热打铁,说周邦彦临走时还做了一首曲子送给她!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兰陵王》

这首词的好,同为文坛顶尖大咖的徽宗当然能够品味地出来!想起君臣一起探讨诗词、品评风月的融洽景象,觉得把人家这么大年纪一个老头赶出去确实不妥,又看到师师楚楚可怜的样子。第二天又召回了周邦彦,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君臣又能在愉快地一起探讨艺术和人生了!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君王夜出谁人知

宋徽宗如此频繁来到杏花楼,难道就没有人知道吗?就没有人去劝阻他吗?

要知道,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是一国的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的活动日程,都有专人安排。而且,宋朝后宫虽然宁靖,但是争宠依然暗流汹涌!每个妃子都有耳目,时刻关注着皇帝的动向!

所以,宋徽宗频繁出入皇宫的事,宫中是肯定知道的。而朝臣文友们,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出了宫门之后,皇帝中如何瞒过京城百姓的呢?

封建时代在京城里讨生活的,不是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就是在此居住百年的老住户,眼睛毒着呐!象徽宗气质如此出众的来到青楼,要是让百姓知道了,岂不是很难堪?

在一些说法中,曾经有宋徽宗掘“潜道”私会李师师的说法,就是说他命令人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到青楼,每夜私会李师师。试问,如此浩大的工程,徽宗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的?要在皇宫大兴土木,需要多少工匠?如何瞒得过满朝文武?古代没有精确的导航,又是如何精确地挖到青楼的?

实际上,宋徽宗能够夜夜私会李师师,给他打掩护的,正是这满京的百姓!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下令废除了夜间的“宵禁”,一下子引爆了京城的夜生活。

宵禁是封建王朝时期管理城市的法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争取增长,早在唐时就出现了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由于照明、通讯和军事以及治安的原因,各个朝代都实行了严格的宵禁政策!

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唐律》

违反宵禁,除了会打板子之外,严重的还会坐牢、罚款。而宋朝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就有数十个,汴京的人口更是超过了百万之巨!宵禁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为什么偏偏在宋朝解除了呢?

除了宋太祖的宽仁、大气和自信之外,关键原因还是因为宋朝强悍的经济实力。宋代商贸发达、经济繁荣、坊市拥攘、民众富庶,所以有了更多的夜间娱乐消费需求!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蔡条《铁围山丛谈》:“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在蔡条的记载中,可见宋朝夜生活的繁华。例如人最多的马行等,由于酒楼多、烹饪的烟火不绝,而且来往的人熙熙攘攘、声音嘈杂、灯火明亮,让蚊子都无法容身,只好逃之夭夭!

宋徽宗时期的都城汴京,人口超过了百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沿街的各类店铺超过了六千余家!茶楼酒肆、勾栏瓦舍,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秦淮河、夫子庙、南京路。

如此丰富的夜生活,人们可以听曲、吃饭、喝酒、品茶、看杂耍、约会,来来往往的人群,为宋徽宗私会李师师形成了良好的掩护!如果此时还实行宵禁,皇帝一行人走在大街上,是不是太显眼了?万一巡城的官兵过来盘问?那该有多尴尬?

随风潜入夜:宋徽宗夜会汴京第一网红李师师,是谁给他打的掩护

而宋徽宗回皇宫时,还要被人再盘问一遍,岂不是暴露了自己出宫狎妓的“美事”!宋朝繁华的夜生活,让京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让宋徽宗得以私会李师师,留下了千古“美谈”!

“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荒淫奢侈的徽宗,终究免不了破国为俘,成为历史上不多的皇帝阶下囚。而色艺双绝动京城的李师师,与燕青飘然远去,遁入世间,从此不问红尘!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