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北區法院:法官巧解八旬老漢的荔枝損賠案

2020年3月25日,欽北區法院小董法庭通過糾紛多元化解、背對背調解等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八旬老人提起的時隔八年之久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當場支付了履行款並握手言和。

荔枝樹枯死多年 八旬老漢要“說法”

耄耋之年,原本對世事已經看淡,但守了大半輩子的山嶺,種了二十多年的荔枝樹枯死了,成為了這位王大爺八年來的心病。2011年,王大爺將200多顆黑葉荔枝樹承包給他人嫁接成桂味,但是嫁接後不久,就陸續有30多顆樹死亡,王大爺認為是小翔在其林地上養雞致荔枝樹死亡,遂要求其賠償損失。小翔則認為荔枝樹枯死是自然死亡或因嫁接失敗導致,雙方爭吵不休、各執一詞,後糾紛經村委、司法及綜治等部門多年多次調解,均未能解決。

2020年3月初,王大爺步履蹣跚來到小董法庭請求解決糾紛,為自己的損失討個“說法”。主辦案件的韋茂宗法官瞭解案件的情況後,針對王大爺年邁耳聰、文化較低、行動不便、經濟困難等特殊情況,引導其聯繫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定了援助律師,併為王大爺辦理了緩交訴訟費用的手續。

庭內庭外傾心調解 八年心結一朝解

“親眼見、親耳聞、走出去、記下來”,走訪現場是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的關鍵一步。走訪荔枝樹現場的當天,王大爺很早就守在進山的路口,雖然行動不便,但還是帶著法官滿山頭地細數著枯死的荔枝樹。因為已時隔八年之久,有些枯死的荔枝樹已經被雜草所掩蓋。走訪中發現,小翔仍在王大爺林地的附近養雞,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甚至還租用了王大爺的部分林地。韋法官走訪完現場後,便到村委、司法、綜治等部門瞭解相關情況,並邀請相關幹部在庭外參與糾紛的調解。這些都為促成調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解決好糾紛不僅要講法理、事理,更要講情理。當天,雖然庭審的時間排在下午3點半,但王大爺上午9點就來到了法庭等待著開庭。主辦案件的韋法官更為之所觸動,決心要早日妥善地處理好這個糾紛,但他也沒有想到,直到閉庭的法槌敲響時,經兩次調解均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荔枝樹已枯死八年之久,死因已經難以分辨,樹木的價值也不明確,證據的指向明顯不利於王大爺一方。如果按鑑定程序走下去,不僅時間長,且要負擔一筆不小的鑑定費用,更不利於糾紛的化解。韋法官在庭審結束後決定再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他從王大爺的勞苦及小翔養雞的長遠利益等方面出發,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通過對委託代理人及當事人背對背分開做思想工作的方式調解本案。最終,在法官“孜孜不倦”的調解下,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並當場履行完畢,握手言和。

“那天看現場真是辛苦你了,看到有些草都到膝蓋了,我自己都沒敢跟著你們去數那些枯死的樹,我們也知道王大爺不容易,八年的糾紛今天終於解決了,真是鬆了一大口氣。謝謝你們!”庭審後小翔由衷地對法官說著。“我是個實在人,守著這片山幾十年,種的荔枝樹也有二十多年,都有感情了,八年來枯死的荔枝樹一直是個心病,今天終於有了著落。感謝你們。”接著,王大爺緊緊地握著韋法官的手激動地說。看著王大爺顫巍巍地離開法庭,韋法官心裡不自覺地笑了。

法理之外不外乎情理。近年來,欽北區法院堅持“司法公正、執法為民”的理念,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急盼的問題,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化解糾紛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