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肚子饱、身体好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2020年,注定比较难。

原以为只有武汉会很难,现在看世界同此风月。

上半场,人人都是哲学家,处处遭遇终极之问: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下半场,则变得非常现实:

吃什么,会不会挨饿?

国际上,石油价格大降,粮食价格大涨。

甚至,哈萨克斯坦、越南、埃及开始限制小麦、大米和豆类的出口,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也计划限制粮油出口。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没有粮食会饿死人的。

隐隐约约,人们或许嗅到浓浓的危机味道。

深挖洞,广积粮,一些地方人们开始了疯狂的囤粮行动。

国家有关部门很快作出回应:粮食产量丰、库存足,现在没必要抢购囤积。

并且,有一堆数字作支撑。

国家连续五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每年净进口仅占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特别是库存充足,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可能是中国人对饥饿的群体性回忆过于深刻沉痛,60年前的饥荒犹在眼前,所以不少人仍然坚信“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先买几袋米回家囤起来再说。

那么,现在有没有必要囤粮备荒呢?

那就要分析,会不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饥荒。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一般来说,造成饥荒的最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

遇到涝旱雹冰,粮食歉收是必然的,但饥荒并不是必然的。

早在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结秦晋之好,会盟缔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相互救济,秦国缺粮食晋国救济,晋国缺粮食秦国救济。

所以,公元前647年,当晋国遭遇特大旱灾、颗粒无收时,秦穆公组织了一次超大规模的跨国援助,运粮食的船绵延数百里,史称“泛舟之役”。

国家地幅广大就有这样的好处,可以跨地区调配各种资源。

东北有灾,华北收;华北有灾,中原收;中原有灾,江浙收... ...

还有华东、西北、川蜀、云贵、两广,总不至于每一寸土地都遭灾。

历朝历代,只要国家政权稳定、没有战乱,就不可能出现大范围饥荒,就不会让老百姓吃不饱。

否则,那就是人祸,向来人祸重于天灾。

大自然给予足够时间和空间,让人类解决自身问题。

所以,以现有情势分析,国家完全有能力解决吃粮问题,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执政能力。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未来挨饿受饥的可能性不大,国内担心没粮食吃确是杞人忧天。

倒是那些粮食自给能力不足的小国,资源有限,政权不稳,统驭治理不足,可能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现在囤粮的人,或许更担心的是粮食涨价。

当粮食成为稀缺资源,价格上涨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越是便宜东西,越不珍惜。

粮食涨价至少可以让人们学会勤俭节约,避免无度浪费,至少可以让种粮的人有钱赚不吃亏。

对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囤粮数量毕竟有限,能够吃三五个月就不错了。

尤其是随着夏天到来,温度上升,家中存粮很容易生虫。

如果不能定期曝晒,囤积的粮食最终只会养出一群群肥肥胖胖的小虫子,造成的浪费更大。

因此,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一切囤粮行为都是徒劳!


当然,随着一切收紧,似乎需要有个心理准备,那就是2019可能是最好的一年。

下一步要学会过苦日子、紧日子,那就是:

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肚子饱、身体好,既撑不着,也饿不死。

这不是倒退,或许是一种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