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盲到诗坛大咖,从浪子到为民好官,他华丽转型,完成人生蜕变

他曾是天性骄纵、嚣张跋扈的纨绔恶少,欺凌百姓,胡作非为;

他曾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轻薄浪子,目不识丁,戏人妻女。

一次成家,一次国变,让这个少年洗心革面,发奋读书。二十六岁开始,他华丽转型,脱胎换骨,成为一朝好官,一代诗人。

他不同于王维、柳宗元等少年英才,但最后在诗歌上的成就足以和王柳二人比肩,即使在仕途上也毫不逊色。浪子回头金不换,青年奋发器晚成,用在韦应物身上毫不为过。

(一)纨绔少年,作恶横行

韦应物生在唐朝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的京兆韦氏。京兆韦氏一族在关中地区有很大的名望,尤其在唐朝时地位空前显赫,官至宰相的族人就有二十人。

生在这种富贵大家,韦应物养尊处优,衣食不愁,是个典型的纨绔公子。

因家族优越,韦应物又倍受皇家照顾,十五岁时便被唐玄宗选为贴身侍卫,多次护玄宗游华清池,随玄宗游山玩水,深受皇帝喜爱信任。

但这位韦公子可并不是什么风度翩翩的才子,而是游手好闲、胸无点墨的白丁。

不仅如此,他还倚仗自己的身份十分嚣张,目无法纪,横行乡里,私藏凶犯,白日与狐朋狗友无所事事,夜晚便调戏邻家妇女。官府对其也无可无奈,底层百姓更是敢怒不敢言。

从文盲到诗坛大咖,从浪子到为民好官,他华丽转型,完成人生蜕变

这些绝非夸张之言,韦应物在《逢杨开府》一诗中写道: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诗中记载的正是这段经历了。

韦应物少年时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深以为自己可以一生锦衣玉食、放纵快活。然而世事难料,命运无常,一次突发叛乱断了他的幻想。

(二)浪子回头,奋发图强

公元755年,安禄山领军叛乱,叛军攻入长安。玄宗闻讯,带贵妃仓皇而逃。韦应物一路护送玄宗,奔向蜀地。山河动乱,人人自危,天子尚不能自保,何况他人。

曾经在盛世中声色犬马,如今在乱世中,韦应物一时不知该如何自处。想当初自己是耀武扬威,睥睨他人的御前侍卫,如今已成落魄不堪,任人欺凌的丧家之犬。

突如其来的巨变打得韦应物措手不及。原来,时代若要抛弃你,根本不会说声再见。

从文盲到诗坛大咖,从浪子到为民好官,他华丽转型,完成人生蜕变

在逃往蜀地的路上,韦应物在昭应县认识了一位叫元萍的女子。元萍知书达礼,聪明贤惠,对落魄的韦应物照顾有加。韦应物十分感动,对元萍非常倾心,又蒙元萍不弃,便娶了其为妻。

人生低谷处,幸得一贤妻。在元萍的帮助下,韦应物渐渐振作起来。元萍有才,饱读经书,好作诗文,这又对韦应物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曾经那个浪荡的少年,现在不再惹是生非,祸害百姓,也会坐下来翻一翻书,练一练字。

后叛乱被平,韦应物随玄宗回京。但不久玄宗归天,二十六岁的韦应物彻底失职流落。他深刻地体会到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走的道理,也开始考虑自己的立身之本,于是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和多数青年一样,选择了读书入仕。

浪子回头,人生逆转。韦应物埋头苦学,他的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

韦应物曾写道“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回忆起自己的年少荒唐,他定悔不当初吧!

(三)勤政为官,造福百姓

韦应物二十六岁发奋读书,因才学出众,二十七岁便入仕为官,从此开始他近三十年的为官生涯。他曾辗转多地任官,任过洛阳丞、河南兵曹、京兆府功曹、县令、刺史等官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韦应物任地方父母官时,勤政爱民,恪尽职守。在滁州任刺史期间,他目睹田家辛勤耕耘,在《观田家》一诗中写道: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耕耘者无粮,还要忍受徭役之苦;不劳者而获,白白领取生活俸禄。

鲜明的对比,何等的讽刺。若非有爱民之心,又岂敢在为官期间作诗同情百姓,谴责同僚呢?这样的情感在韦应物的笔下不止一次地流露。

他还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写道:“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疾病缠身,已有归隐之心,但一想到自己能安稳生活,百姓流亡不定,便觉得十分惭愧。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评论这两句诗“是不负心语”,意为肺腑之言。

从文盲到诗坛大咖,从浪子到为民好官,他华丽转型,完成人生蜕变

韦应物为官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在五十四岁那年,他在苏州任满后,本想回京候选新职,却因一贫如洗,无钱回京,不得不寄居在苏州的无定寺,最终客死异乡。

曾经那个鱼肉乡里的地痞无赖,到最后变成了造福百姓的清廉好官。韦应物这一转变,着实漂亮,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四)以诗扬名,华丽转型

韦应物从泼赖变成好官的同时,也从文盲变成了文人。从他转变意念,决定读书入仕那天起,便博览全书,研究诗歌创作。自此,大唐的诗坛上多了一位耀眼的大咖。

他在各地为官期间,创造了大量的诗作,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歌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诗歌在唐代便有盛誉,白居易曾有评价: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自成一家,后人难及,此评价不可谓不高。后人也常将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足见人们对韦应物山水诗作的肯定。

最知名的莫过于那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涧边草长,林中鸟鸣,潮雨湍急,小舟自横。诗中有画,景中有情,对生活的情调,对自然的热爱都蕴含其中了。

从文盲到诗坛大咖,从浪子到为民好官,他华丽转型,完成人生蜕变

再如他的五言代表作《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秋夜凉如水,我却散步怀人。那边的你也应该没睡,闲听松子落下的声音。短短二十字,有意境,有幽思,有禅意,淡淡着墨,却意味悠长。后两句大可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大唐很多诗人相比,韦应物算是大器晚成的诗人。从没有才学的浪子到一代诗歌大家,韦应物经命运洗礼,华丽转型,如涅槃重生,完成人生蜕变。

这一路走来,他一定很苦很累很孤独,但他一定不曾后悔过,不然就不会在诗歌上大成,更不会到最后客死他乡了。

或许生前的一天,他追忆往昔,不胜唏嘘,将青春年少的不堪,落魄潦倒的苦痛都封存在记忆中,使它们化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韦应物脱胎换骨般的华丽蜕变,也给我们以启迪:

时光确实不可重来,人生却有战胜自己的可能。

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我辈是否愿穷尽一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