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黑化‘的塞爾維亞為何一直能稱霸歐洲籃壇

說起籃球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美國,NBA是全世界所有籃球人夢想的殿堂,聯賽的影響力和收視率讓這個商業聯盟一騎絕塵,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的聯賽。理所當然美國籃球也是領先全世界,他們就算派NBDL的球員都能在世界大賽獲得不錯的成績。

大名鼎鼎的運動員大都是黑人,黑人在美國籃球領域作用是非常明顯,夢之隊也基本上是以黑人為主,除了美國其他國家也或多或少有黑化的影子,法國是黑化比較嚴重的,當然這跟法國的移民政策有關係,去年足球世界盃法國隊的陣容也基本都是黑人移民的後代,德國的施羅德,澳大利亞的米爾斯,巴西的巴爾博薩 內內,我們東亞也不差有黑皮膚法人球員,韓國隊羅健兒,日本混血黑人八村塁。中國近些年也有一些混血黑人籃球運動員,北京首鋼邱天,去年參加很火的綜藝節目的祝銘震。

可以很明確的說黑人在籃球場上是勝負關鍵所在,但是塞爾維亞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籃球的霸主呢?那就詳細說說他們的歷史了。

沒有‘’黑化‘的塞爾維亞為何一直能稱霸歐洲籃壇

上個世紀籃球最強的國家不一定是美國,還有兩個已經消失的國家可以說和美國的實力是五五開,他們分別是南斯拉夫和前蘇聯,南斯拉夫解體後他們的籃球實力並沒有消退,塞爾維亞 斯洛文尼亞 克羅地亞 黑山 在歐洲籃壇那都是響噹噹的存在。

沒有‘’黑化‘的塞爾維亞為何一直能稱霸歐洲籃壇

塞爾維亞籃球體系好,運動員基本功紮實,那你們知道他們體系到底有多出色嗎?據官方統計,90%的塞爾維亞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你知道的,在他們國家政府不支持,沒有補貼,工資又不高,養孩子是一件很昂貴的事,所以如果某個家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這個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代名詞。他們對待小孩子尤其重視。不同於我們中國有些家長認為的“既然要培養一個孩子成為籃球運動員,那麼在他生下來就讓他開始摸籃球,學籃球就好了啊!”塞爾維亞不是,他們實際上,不太希望小孩子過早接觸籃球。大概5-7歲的孩子們比較淘氣,生龍活虎的,還沒怎麼開始正式學習,每天就是打打鬧鬧。

塞爾維亞籃球界普遍認為,5歲開始練習專業籃球是一件很蠢的事情,因為連走路跑步姿勢都沒學好,怎麼能去開展如此複雜的運動呢。稍大一些,7歲以後普遍開始練習游泳,至此,水陸雙全開始見了苗頭。這個時候,如果有對籃球感興趣的家庭,也會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俱樂部開始接受基礎訓練,每個月學費20美元,每週兩次課,時長1到1.5小時。

技術為輔,遊樂為主,因為小孩子嘛,你懂得,讓他們正兒八經的在那運球運一個小時,是怎麼也不會聽之任之的。

接著是初中,高中,喜歡打籃球的孩子,或者有天賦的孩子,會如魚得水般在各個學校打著比賽。當然,俱樂部也會聚集數以千計的優秀少年,一是因為學費便宜,家長傾向於孩子們下課能有個去處,不會去抽菸喝酒甚至吸毒學壞。

另一方面就是,優秀的人才們相信,只有俱樂部可以培養出真塞爾維亞的籃球主體還是圍繞著俱樂部正好的球員。這也得益於俱樂部的訓練和比賽頻次。如果你把孩子送到塞爾維亞一個普通的俱樂部,大概會是這樣:

12歲前,每週大概就訓練2次,打1場比賽。13歲,訓練3次,打1場比賽。14歲,4次訓練,強度開始增加,打1場比賽。15歲,每週足有5次訓練,身體慢慢長開,也能承受越來越多的折返跑,蛙跳,投射,打1場比賽。16歲開始,基本上是一週5-6次練習,打1場比賽,或者兩場。

你可能會問了,怎麼訓練的量一直增加,但是比賽場次老是1場?在塞爾維亞籃球界裡有一句話——“訓練永遠比比賽重要”。比賽只是檢驗訓練的那次考試,不在多在質,而訓練是他們每天的生活,強度堪比一場激烈的比賽。


沒有‘’黑化‘的塞爾維亞為何一直能稱霸歐洲籃壇


我剛開始聽的時候不以為然,想的是“俱樂部裡估計也只有上場的那幾個人有大強度訓練,其他人多半還是去打打醬油”,塞爾維亞雖然不大,但是為青少年開設的俱樂部就有幾百家,每傢俱樂部裡還有許多梯隊,儘量保證大家都有機會上場,不錯過任何一次訓練。每個年齡層都有自己的錦標賽,10歲以下的,12歲以下的,15歲以下的等等,每個小孩都能在與自己年齡相差無幾的比賽中去磨鍊自己的技術。

沒有‘’黑化‘的塞爾維亞為何一直能稱霸歐洲籃壇

每個俱樂部會根據優勝劣汰,選出最強的十幾個人組隊,著重培養,戰術素養,個人技術雙軌並行。然後在每年的錦標賽中,派出去跟區域內的幾家俱樂部拼,奪得第一後,去市裡面打,又是一番惡戰。好不容易在市裡闖出名堂,在進入全國聯賽,有點像美國的NCAA,競爭激烈。這種圍繞俱樂部式的“大量高強度訓練+血拼比賽+籃球氛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

看得出來身體素質雖然很重要,但是沒有完善培訓體系,循序漸進的培養好苗子,就算你是黑人也很難成材,個人覺得中國籃球真應該向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學習學習,中國人口多,籃球又非常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