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要了!不了,白要

“要總結前一階段非典應急防治工作經驗,細化非典防治預案,建立長效機制;要加快監測和上報制度,完善疫情信息報告網絡,儘快健全完善疫情監測和信息報告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切實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要落實必要的物資儲備和資金安排,為防治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若不是“非典”二字,100%的讀者會認為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總結。

上述文字出自17年前湖北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結束。


要要了!不了,白要

真的嗎?太可怕了。

時過境遷,但時過“要”沒遷。上述“三要”,17年後依然十分適用,依然十分必要,依然十分重要。疫情信息報告網絡是建好了,但疫情信息報告體系並不好,信息報不出去,報不上去,中梗阻了,武漢成為新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戰場了。

回頭看“三要”,多是“白要”。如果“要落實必要的物資儲備和資金安排,為防治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真了了,協和醫院的醫生就不用網上求助,疫情初始千千萬萬“英雄”就不會因發燒到醫院排隊苦苦等待;如果“要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真了了,武漢就不會錯失疫情防控“窗口期”,社區防線也不會失守。

十七年前的“要”沒了,是時間不夠用嗎?十七年,不短反長。十餘天,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一年前,小屁孩媽媽給他準備專用小馬桶,一年後,小馬桶便光榮“退役”,“小樹”長成“大樹”了;五年,國家對經濟發展干預的一個單位時間,一個個“五年計劃”的有力執行,成就了中國今天之輝煌;十七年,三個“五年計劃”落地生效,多少滄桑鉅變發生。

時間夠用,要又為何沒了?17年前“大考”犯下的錯,17年後又重犯,其中有態度不端,比如陽奉陰違;有方法不對,比如坐聽彙報;更有行動滯後,比如執行力喪失。

既為人,不避考。生活是考,工作亦是考。考後分析總結固然重要,但比分析總結更重要的是馬上對著卷子,列出錯題,逐一分析,逐一跟進,補缺補漏;之後,隔三差五進行“回頭看”,動手“演練”做答,在溫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求進,不重蹈覆轍、一錯再錯。

歲月不等人,留給“要”和“了”的時間有限。要做的事趁早做好,趕緊做好。“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不妨“詩酒趁年華”,不妨“當日事當日畢”,不留遺憾。

機遇稍縱即逝,若是要不了,戰機必被誤。一週,春節期間一週的時間,中國多地“大隔離、大消毒”,緊緊抓住這一“最佳窗口期”,武漢以外地區疫情蔓延得以有效遏制。掩耳盜鈴的美國則失去抗擊新冠疫情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在全美擴散迅速。


要要了!不了,白要

實幹,家國都好。


是隻要不了?還是既要且了?不同選擇考驗著為人做官的價值取向。若是既要且了,高尚情操不可無。情操,六個字不可或缺——“乾淨,忠誠,擔當”。乾淨為人,俯仰無愧怍,生而有益於民,雖死尤生;為保烏紗帽,苟延殘喘,禍害於民,雖生尤死。忠誠不二,始終服務於百姓,時刻準備為百姓利益犧牲一切。敢於擔當,“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但願所有的要,特別是臺上經麥克風傳播、電視轉播,會後用紅頭文件下發,事關當地民生的“大要”,當“速了”。“速了”不難,只要“馬上就辦,真抓實幹”。

既要要,就要了,不了白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