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二吴起修德,智者为何都尚德?帮你看清“德”的本质

这一篇也是写的吴起的故事。吴起这个人争议颇多,江湖上还流传着他的传说,呵呵。

“吴起修德”中写了吴起三件事。

一是魏武侯与吴起同船而渡,至中流,武侯见山川壮丽险峻,便感叹这是魏国的宝贝。这时吴起说了很重要的一句话,叫“在德不在险”,然后举了几个国家因不修德,虽有地利之益,仍然灭亡的例子。之后,吴起又说了很重要的一句话,叫“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说“善”。这个场景多么有趣啊。如果你是当时的吴起,你会说这样的话吗?顺着君主附和两句不是也不错吗?吴起说这些话的时候周围有其他人吗?吴起敢于这么说,是否平时魏武侯已经有了不修德的倾向?魏武侯说“善”,是真心接受了吴起的意见,还是只是无言以对,应付而已,其实心中颇有不快?这些书中并没有说,但我们却可以想。吴起啊,吴起,说话进谏的风险想必早已了然于心,却又如此多嘴多舌,从这一点看,吴起有孔孟儒士之风,成仁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资治通鉴之二吴起修德,智者为何都尚德?帮你看清“德”的本质

二是魏国拜田文为相,吴起不服气,找到田文,与田文比功劳,说田文无论带兵打仗、治官亲民,皆不如我吴起,为什么你田文官位能在我之上呢?田文的回复是现在国君年少,官僚集团凝聚力不强、百姓信心不足,你当相国合适,还是我合适?吴起老老实实的说,还是你合适。感觉吴起和田文的关系更像老朋友,英雄高士惺惺相惜,是一种为了工作,正大光明的讨论,并无多少嫉妒之心。吴起带兵打仗的能力虽强,但人缘不好,田文能够更好的凝聚广泛的力量,确实田文更加合适。这种争执在职场中十分常见,非常不好处理,能够像吴起田文一样的,凤毛麟角,总之,要上位之人有可证明的过人之处,而且下位之人有自知之明,方好。

资治通鉴之二吴起修德,智者为何都尚德?帮你看清“德”的本质

三是魏国的相叔公嫉妒害怕吴起,利用魏国公主,来挑拨魏国国君与吴起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先建议国君将公主嫁给吴起,然后故意让公主当着吴起的面,轻贱自己,吴起见状便不肯娶公主,驳了君主的面子,君主进而怀疑吴起,吴起何等人物,见微知著,逃亡楚国。被楚王任用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楚国国富民强,但吴起也得罪了很多楚国权贵。这个坑挖的十分巧妙,但吴起未必没有看出来,可能早有出走之心,即使娶了公主,魏国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让吴起这类强者生存,里里外外全方位被监控,不信任已经跃然纸上,不如早去为妙。

资治通鉴之二吴起修德,智者为何都尚德?帮你看清“德”的本质

从这三件事,我们来看什么是“德”?如何“修德”?为什么“德”这么重要?关于“德”,周易给出了经典的答案,既所谓“厚德载物”,能“载物”的便是“德”,“修德”就是“载”更多更大更好的物。那么什么是“载物”,就是打造一个让各类生物和资源共生共长的生态环境平台,这就是主政者的责任。要打造这样的平台,就要研究目的、功能、规则和运作关系,理不清楚,就不能载物,不能载物就不能修德,不能修德,组织就会人心离散,进而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