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之二吳起修德,智者為何都尚德?幫你看清“德”的本質

這一篇也是寫的吳起的故事。吳起這個人爭議頗多,江湖上還流傳著他的傳說,呵呵。

“吳起修德”中寫了吳起三件事。

一是魏武侯與吳起同船而渡,至中流,武侯見山川壯麗險峻,便感嘆這是魏國的寶貝。這時吳起說了很重要的一句話,叫“在德不在險”,然後舉了幾個國家因不修德,雖有地利之益,仍然滅亡的例子。之後,吳起又說了很重要的一句話,叫“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武侯說“善”。這個場景多麼有趣啊。如果你是當時的吳起,你會說這樣的話嗎?順著君主附和兩句不是也不錯嗎?吳起說這些話的時候周圍有其他人嗎?吳起敢於這麼說,是否平時魏武侯已經有了不修德的傾向?魏武侯說“善”,是真心接受了吳起的意見,還是隻是無言以對,應付而已,其實心中頗有不快?這些書中並沒有說,但我們卻可以想。吳起啊,吳起,說話進諫的風險想必早已瞭然於心,卻又如此多嘴多舌,從這一點看,吳起有孔孟儒士之風,成仁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

資治通鑑之二吳起修德,智者為何都尚德?幫你看清“德”的本質

二是魏國拜田文為相,吳起不服氣,找到田文,與田文比功勞,說田文無論帶兵打仗、治官親民,皆不如我吳起,為什麼你田文官位能在我之上呢?田文的回覆是現在國君年少,官僚集團凝聚力不強、百姓信心不足,你當相國合適,還是我合適?吳起老老實實的說,還是你合適。感覺吳起和田文的關係更像老朋友,英雄高士惺惺相惜,是一種為了工作,正大光明的討論,並無多少嫉妒之心。吳起帶兵打仗的能力雖強,但人緣不好,田文能夠更好的凝聚廣泛的力量,確實田文更加合適。這種爭執在職場中十分常見,非常不好處理,能夠像吳起田文一樣的,鳳毛麟角,總之,要上位之人有可證明的過人之處,而且下位之人有自知之明,方好。

資治通鑑之二吳起修德,智者為何都尚德?幫你看清“德”的本質

三是魏國的相叔公嫉妒害怕吳起,利用魏國公主,來挑撥魏國國君與吳起的關係。具體做法是先建議國君將公主嫁給吳起,然後故意讓公主當著吳起的面,輕賤自己,吳起見狀便不肯娶公主,駁了君主的面子,君主進而懷疑吳起,吳起何等人物,見微知著,逃亡楚國。被楚王任用為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楚國國富民強,但吳起也得罪了很多楚國權貴。這個坑挖的十分巧妙,但吳起未必沒有看出來,可能早有出走之心,即使娶了公主,魏國的生態環境已經無法讓吳起這類強者生存,裡裡外外全方位被監控,不信任已經躍然紙上,不如早去為妙。

資治通鑑之二吳起修德,智者為何都尚德?幫你看清“德”的本質

從這三件事,我們來看什麼是“德”?如何“修德”?為什麼“德”這麼重要?關於“德”,周易給出了經典的答案,既所謂“厚德載物”,能“載物”的便是“德”,“修德”就是“載”更多更大更好的物。那麼什麼是“載物”,就是打造一個讓各類生物和資源共生共長的生態環境平臺,這就是主政者的責任。要打造這樣的平臺,就要研究目的、功能、規則和運作關係,理不清楚,就不能載物,不能載物就不能修德,不能修德,組織就會人心離散,進而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