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當我們享受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時,卻不要忘記了潛在危險。申軍良在28歲至43歲,這人生十五年中,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尋找05年被人販子拐賣的孩子。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不過最近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就在2020年3月7日這天,為期十五年尋子艱苦的日子可以畫下句號,他找到了自己的兒子。

當年妻子正在家裡做飯,突然闖入兩個陌生男子,把妻子迷暈,醒來之後孩子就不見了。

這十五年裡,申先生也有了兩個孩子,但是對於這兩個孩子,在他們教育理念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孩子學會背自己的家庭地址,以及父母聯繫方式。

對於申先生尋子能夠有一個這麼好的結局,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但是這也是少數,還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見後過上了暗無天日的尋子生活,這就是被稱為“梅姨案”的被拐案件開端。

對於丟失家庭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壓力,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小看這件事,有可能就會發生在你周圍,甚至在你身上,我們一定要對孩子做好自我保護教育。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一、“被拐”家庭背後的心酸

當我們準備迎接養育一個孩子,我們做好了當爸爸媽媽的準備,可是就在一切都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孩子這個主角被拐走了。

試想一下,原本幸福的生活,現在卻要因為尋找孩子而變成苦不堪言,父母們工作、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一次看到孩子的物品,父母就要陷入一種悲傷,每一次看到有關孩子的短消息,就激動得要出門尋去。

“被拐”家庭背後的辛酸是我們難以想象,每一次看到別人家小孩,自己卻還在大海撈針尋找時,那一種無助就會湧上心頭。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二、孩子“防拐教育”的必要性

人販子的手段實在是千變萬化,我們真的不要掉以輕心。可能只是你低頭看下手機時,孩子在身邊就被別人拐走了,等你反應過來時,孩子說不定已經出城了。

人販子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他們可能就是你身邊一個路人,也可能是跟蹤很久的團伙,不要問他們究竟是以什麼為目的,最後受到傷害不僅僅是孩子,更是這個家庭。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所以不僅我們家長需要提高警惕,更需要讓孩子做好自我保護。

三、孩子的“防拐”教育,家長別停下

1、讓孩子保持高度警惕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忽略孩子自我安全意識。也就是說,我們有照顧孩子,保護孩子的意識,可是孩子自己卻沒有。

當我們帶著孩子外出時,我們時刻記得讓孩子跟著自己,但是孩子意識中卻不知道要緊跟父母。

所以保持一個警惕就是讓孩子對外界環境有一個新認識,擁有新安全意識,讓人販子無機可乘。

2、遠離陌生人,在外緊跟父母

有時候人販子以不同陌生人的身份來接近孩子和家長,在外面,人販子看著你需要幫助,就幫你時,把孩子直接帶走了。

有時候問你尋求幫助,讓你在降低警惕時把孩子帶走。

因此在外面時,我們要教育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讓孩子時刻跟著自己,並且遠離陌生人,這個也是對於家長來說,成年人也需要遠離陌生人,不要放鬆警惕,讓別人傷害了孩子,更是傷害自己。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3、家庭演習,讓孩子學會自救

我們在對孩子日常教育時,就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自救。也就是讓孩子保持一種高度安全自我防範意識。

所以在家,我們儘可能模擬出不同人販子的情況,讓孩子提前感知這種危險,並且告訴孩子正確做法應該如何做。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對危險有一個預判,能夠及時感知危險,並且學習到如何救助自己,讓自己脫離危險,最關鍵是讓孩子記住家庭住址以及緊急呼救的電話號碼。

多少孩子被拐都是一瞬間,我們要提前做好這方面教育,才可以讓這個瞬間不要出現。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擁有安全意識,這會讓孩子更加註意自己,更關注外界,也會嘗試學會獨立。

15年尋找被拐孩子的辛酸:孩子雖小,“防拐”教育不可少

人販子很可惡,但我們很難消滅人販子,那我們就保護好自己,讓自己不被人販子傷害,做好日常教育,讓孩子明白背後意義。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