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在上海的新闸路大田路口,有一片老式石库门建筑群,每次经过此地往里面看会发现,这片房屋虽然早已人去楼空,但整片房屋似乎没有拆除的迹象,就这么原样的搁置在那里多年。

这片石库门建筑群就是一直在保留或拆除边缘徘徊的东斯文里。如今,这片里弄的出入口均被封死,里面依然维持原样,而临道路的房屋外墙被重新粉刷,外貌可谓“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新闸路西望东斯文里

斯文里坐落在新闸路以北、大田路两侧,是一片有着百年历史的里弄建筑群。

大田路筑于1909年,初名大通路,道路南起凤阳路、北至南苏州路,1980年以安徽大田地名改为今名。而斯文里则以大田路为界分为了东、西两部分。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新闸路大田路口

西部习称“西斯文里”,建于1914年,占地面积1881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弄内有砖木结构房屋266幢。

西斯文里早已拆迁,原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楼宇——世纪盛荟广场,走在这段大田路上能使人感受到这一新一旧的强烈反差。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西斯文里旧址,今世纪盛荟广场

东部部分称“东斯文里”,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24699平方米,建筑面积29297平方米,弄内有砖木结构二层房屋375幢。

东斯文里虽然在2015年左右已基本征收完毕,但房屋腾退完毕后一直处在搁置状态,这些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屋,结构老化严重,因此在房屋外加了支撑物进行加固以防出现危险。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东斯文里内部现状

东斯文里之所以一直保持原状只是源于这片区域一直处在保留还是拆除的讨论中。

有人认为像东斯文里这样的成片石库门建筑群在上海已经逐渐消失,这样的里弄应以保护为主,不能一拆了之。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房屋建筑质量不高、门头装饰普通,建筑本身保留价值不大。

就在这样的左右摇摆的论证中,这片区域就这样搁置了多年。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临新闸路的南衖出入口

如今这片区域依然维持着原来的状态,而大田路已经经过电杆合杆整治,路面也经过重新摊铺,整体面貌整洁了不少,整片东斯文里靠路面的立面重新粉刷过,并挂上介绍周边历史建筑的宣传广告。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大王庙历史彩绘

大田路近顺德路的那块“大王庙”招牌也被重新粉刷过,下面变成了一排彩绘绘画,简单描述了这里的历史,也算是这块地方的一个“亮点”。这里原来是一排二层楼房,现在变成了一层。

斯文里这片地区原来也称作大王庙,只因在今成都北路近苏州河边有座金龙四大王庙的道观,属于道教正一派,庙内主殿供奉金龙四大王。观内信徒多为江苏船民,香火一度很旺。成都北路今凤阳路至南苏州路段也曾称作大王庙路。大王庙已于1958年停止宗教活动,原址早已不存。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大王庙招牌

传说金龙四大王俗名谢绪,南宋人士,曾在浙江饥荒时散尽家财赈灾,后隐居钱塘金龙山,南宋亡后投水自杀殉国。身后葬于金龙山,乡民尊其为金龙山之神,为金龙大王,又因其排行第四,故又尊金龙四大王。

金龙四大王有保佑战争与漕运之功,多受渔民与水手的奉祀,其中尤以苏北宿迁人士最为信奉。

这块大王庙的牌子位置并不是大王庙的原来位置,而只是一座菜场,居民动迁后,菜场也关了门,但这块招牌却保留了下来,提醒人们这里以前的地名。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大田路南望东斯文里

“焕然一新”斯文里,现在流行这种翻新风格?

最近发现上海对那些待拆未拆或者待保留开发的老旧房屋均采取水泥封闭出入口、外墙重新粉刷以及窗户换用贴纸等材料贴上的风格,比如之前说过的杨浦八埭头地区,没了烟火气,外观上倒是显得“整齐划一”了,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