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花蓮縣水源小學學生為廣西壯鄉鄉親系上少數民族頭飾

每年銅鼓奏響的農曆三月,就讓我非常想念廣西少數民族嘹亮的歌聲、壯麗的舞蹈、壯美的山河。

自從與廣西“壯族三月三”結緣,我就陸續帶領著臺灣花蓮上百位師生、鄉親到廣西參加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交流活動,探尋壯鄉文化藝術之美,感受壯鄉純樸親切之情。孩子們在行程中稱我為“莊叔”或“莊爸”,我樂此不疲。這群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從來沒有搭過飛機,有些孩子甚至從未踏出過臺灣花蓮一步。他們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看到飛機、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到祖國大陸……這些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次離開花蓮、離開臺灣是恩惠於廣西壯鄉人民的邀請。每每看到這些孩子因為第一次看到飛機第一次坐飛機那種驚喜、興奮的樣子,我也被他們的情感所感染,他們與廣西交流後滿載收穫的喜悅更是讓我多年致力於兩岸交流的努力和付出感到欣慰。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孩子們在認真排演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孩子們的精彩演出,每個動作都透露著認真

廣西壯鄉的熱情邀約讓距離再遠的我們,隔山隔水不隔情。每年我都留心關注家居偏鄉僻壤的孩童信息,特別是花蓮少數民族的學童,希望讓這些孩子都有機會走出外面拓展視野,到大陸看看中華文化、看看民俗歷史、看看山山水水,特別是到廣西“三月三”民族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去展演自己,增進膽量,增進見識,增進親情友情。為了讓校方及家長們安心,每每在出發前我都會到花蓮介紹廣西“壯族三月三”活動,與學校、家長、孩子溝通,鼓勵他們。與此同時,看到孩子們努力彩排的過程,心裡既滿足又安慰。交流活動中,孩子們不論大小場次的演出,都認真按照校長的要求提前1小時進行梳畫、練習開嗓或走位彩排,絲毫不馬虎。正式演出時,我比孩子們還要緊張,每個天真無憂的小臉龐,在五光十色的舞臺中,顯得耀眼奪目,我的眼睛如同相機般,“喀嚓喀嚓”不想錯過每個細節畫面。而臺下的熱烈又飽滿激情的掌聲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花蓮縣水源小學舞蹈參訪團到南寧市桂雅路小學交流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孩子們體驗壯鄉美食,圖中為五色糯米飯

演出中,穿插著廣西和臺灣的表演節目,也有桂臺兩地合作的節目,整場活動豐富多彩,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到大哥哥大姐姐們在舞臺上的風範。參訪中,孩子們一覽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民俗風情,瞭解到不同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生活習性、飲食文化、文化特色等,拓寬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交流中,孩子們結交了許多廣西的好朋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對他們來說,一定是最珍貴的記憶和最寶貴的財富。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兩地學生互換禮物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演出成功後合影留念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調整了活動方式,隔著電話通過微信我們不減相互的祝福與思念,衷心希望戰“疫”過後接續兩岸情意,熱切期待再相聚於廣西。

【我眼中的三月三】為兩岸交流我樂此不疲

組織花蓮鄉親到廣西參加“三月三”活動

(作者:莊必昌 臺灣經貿文教交流促進協會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