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高邑的白莲教与清军之战


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高邑的白莲教与清军之战

摘自李小杏编著《东南关村志》

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高邑的白莲教与清军之战

白莲教相传由元代僧人茅子元创建,为佛教一支。后发展为与朝廷对抗的组织。清末白莲教在中国北方的实力最大,口号是反清复明。乾隆三十几年山东教徒王

伦起事反清,震惊朝野。

白莲教也称捻军,清同治三年(公元1863年)正月,捻军白莲教首领宋景诗部将杨蓬岭临清起义,不到数月发展到一万多人,南自馆陶,北至河间、固安一带数百里为义军占领。

五月,起义军一支人马,从东向西进入柏乡、高邑。

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高邑的白莲教与清军之战

白莲教入柏乡后,三里铺、东小京、北江、正元寺等村均受到地方武装、民团的阻拦,双方展开战斗,但均被白莲教摧垮。正元寺是高邑邻村,距高邑破塔村仅三、

当时的知县毕世榕担心高邑城墙年久失修,难以防守,带领清军、民团近300人前去堵截。在破塔村与白莲教遭遇,届时南关有十数人参加,东巷有李录、李衔、李凌霄等。

当时白莲教表示,只要让路通行,无意攻取高邑。但毕世榕不允,白莲教奋起迎战。激战多时,双方均有伤亡,难分胜负。

这时白莲教伴装败退,埋伏在大沙丘中(当时破塔、磨坊村外有许多大沙丘,高数丈,至合作化生产队时被铲平造田),毕世榕穷追不舍,白莲教从村中突然冲出,将清军团团围住,清军几次突围未果,顿时喊杀声、枪械撞击声震耳欲聋。自莲教冲向清军,枪刺刀砍,清军横尸遍野,战斗十分惨烈。最后县令毕世榕和锁慎言以及120余名清军战死,83名重伤。其中东南关村民李衔、李凌霄阵亡;李录受伤伴装死去保住了性命,除少数逃跑外,几乎全军覆没。

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高邑的白莲教与清军之战

毕世榕,字仲榕,山东文登人,同治元年任高邑县知事。县志载:其节用爱人,抑强扶弱,口碑尚好,可叹在对捻军的战斗决策中,刚慢自用。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在高邑任知县不到两载,便英年早逝。

后任高邑知县为其建毕公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