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他,受邀来厂担任技术主导,工作却要从规划建厂做起;他,出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但要管理、科研一肩挑;他,凭借专业知识兼职销售,用品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


【人物简介】


陈奇志,男,汉族,中国党员,化学工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西工业创新发展项目计划专家、广西工业设计奖评审专评审专家、广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专家库专家、“广西科协专家数据库•专家库”决策咨询专家。近年来,陈奇志在锰冶炼工艺、技术开发、创新领域工作成绩十分突出。

【“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奇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专家,一个个负载学识和能力的头衔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无论其从事的是哪行哪业,可以肯定他不是行业的王者就是领域的破冰人。支撑这些不同凡响的社会职务,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得不到行业肯定和社会认可的。记者带着这些主观设定,也带着求证的心态来到了位于来宾市郊的“汇元锰业”——半天的采访记录,让我们认识了他的“来头”,也期待着他的未来。


既做管理者,也是科研人


得益于大学毕业后进入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十年的实践与历练,陈奇志对电解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等电池材料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了如指掌——他成长为一匹“黑马”。受邀之下,他在2005年不辞千里之遥奔向八桂大地。坐落在来宾市的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来宾市人民履行“天下来宾,来者上宾”的礼义,请他担任汇元锰业的技术主导,广西的人才引进工程为广西锰系列产品的生产经营增添了一名能够开疆出海的帅将。


舞者需要舞台!也许时代要考验一个人,必让其施展“从头做起”的能力来体现吧。陈奇志初来乍到,面对的不是厂房车间实验室,而是一片万亩蔗林。绿油油的甘蔗两头甜,他渴望着自己所通晓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也能像甘蔗一样给自己和所有人创造“甜蜜的未来”。


在陈奇志的指导下,平地起风雷般的建设场面日追夜赶,办公楼、厂房、车间、生产线如期竣工并投入生产。依凭深厚的专业知识加十骨子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生产始初陈奇志从调料、化合、电化……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低度锰原料终于在陈奇志手中最大化地为下游市场发挥效益,汇元锰业从此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在领域内从生产技术到效益追求都成了标杆企业。


2014年,陈奇志组建了广西低品位难选锰矿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一职。既做管理者,也是科研人。在陈奇志带领下,汇元锰业科技工作硕果累累,迅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高企百强、2018年广西创新能力十强,获得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资质。

【“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在陈奇志带领下“汇元锰业”所获得的成果


多职加身体现的是能者多劳。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一次次科研试验,攻坚克难,3年后组建完成并通过验收。该中心除了承担生产一线发现的问题毛病并进行“诊断”处理以外,还承担起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任务。先后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8项、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0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陈奇志主持研发的“纳米晶微球修饰电极悬浮电解生产电池级二氧化锰的研究与产业化” 和“采用藕合焙烧技术富集氧化锰矿生产电解金属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克服了传统电解方法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殊多弊端,优化了产品成本、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不增加生产线、不增加污染排放的前提下,前者投入当年就实现产量和劳动效率提高30%以上,新增产值近4109万元,新增利税1182万元。后者采用藕合焙烧技术富集氧化锰矿生产电解锰的工艺,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碳酸锰矿日益贫化的难题,对广西区内大量的锰矿资源进行了优化利用,拓宽了锰矿资源应用渠道,对实现环保高效、节能降耗,做出了前人没有的实践。

【“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陈奇志(右一)接待无锡某大型新能源客户一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宝,上述科研成果的生产化运用效果,陈奇志用数据给出了答案:“以前700多名员工,年产一万多吨,人均年产值18万元;现在400多名员工,我们把产量做到了以前的3倍,人均年产值110万元,相当于劳动效率提高了6倍。”单厂产能规模从行业中下游一跃到了全球第一。在环保措施上,陈奇志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标准化处理,杜绝“跑冒滴漏”,大大降低了日常成本开支,仅用原来10%治污处理投入就实现翻3倍的处理能力。”环保方面先后投资3个多亿,但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算,企业获得了效益,环境保持了生态,一个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必须之举”,陈奇志如是说。


增产能,无库存


近些年来,汇元锰业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在小众行业里培育了国内外众多优质的下游客户。在全球电解二氧化锰供应企业纷纷减产时,陈奇志“野心勃勃”,反而趁势扩大产能,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达到产能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市场的25%左右,一个行业巨人的双臂在他心里正在徐徐扩张。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陈奇志的产销底气来自哪儿呢?他的回答分两个层面,一是基于产品的性价比,二是“为所有客户创造价值”。

【“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陈奇志(右一)接待印度某大型电池客户


资源有了保障,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得以科技创新专利或奖项的肯定下,性价比的优势便勿庸置疑地成了企业产品竞争的法宝。为了,公司提出了“为所有客户创造价值”文化理念。但这却是跨界博弈。汇元锰业的下游企业面对的是广泛的终端消费群体,涉及行业众多,所以对上游企业的原料性能也要求各异,各种指标参数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要求做到陈奇志的销售人员参与到下游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能够根据下游产品的生产要求调整自身产品的各种参数,量身定制,最后形成上游下游相互依赖的B2B模式;同理,汇元锰业的上游企业也对汇元锰业的技术和能力充满依赖。抱团出海建立稳固的产业链在陈奇志搭建的平台上正扬帆启航。在这个命运共同体里,谁拥有最原始的资源谁就有了市场的话语权。在这一场游戏里,陈奇志成了增加产能却又不留库存最成功的推销员。多年来“去产能,去库存”成为众多企业的泥潭,陈奇志说:“那是别人的故事。”


陈奇志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大家印象中推销员吃喝玩乐的本领在他身上全是弱项。他只会用他的专业技能和产能保障,为客户在时间和品质上提供服务。他的客户有国内也有国外,作为一个技术型专家,在对他的采访交流中,他表现出的跨行融通、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令记者由衷的敬佩。


用智慧探索未知

以行动实现预想


谋求利益是企业不变的使命,追求更高更远是企业人爱岗敬业的情怀。随着人们对高度智能化科技产品的期待与运用,对锰酸锂专用型和碱性产品将有更多的需求,下游企业将对接更多的终端产品生产厂商,方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纵观业内外众多企业生生死死,陈奇志认为“危机既来自于企业本身,也来自于外局市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前瞻性战略眼光,对行业的产业升级不预先研究新的‘备胎’,不通过专心、专研、专一、专注的工作热情去探索未知,不但难以实现预想,死了都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这句话既表达了他要把汇元锰业打造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锰系新能源研产基地”的决心,同时也给这个时代提出深刻的思考。

【“创争”力量】陈奇志:锰系新能源的布道者

▲近年EMD产能统计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高性能、新能源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问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陈奇志看到的是一片蓝海,他说汇元锰业占据广西相当于占有全国,不可复生的储量优势如何高效开采是当前的课题,锰产品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有序连动,产业链才会稳固,企业发展才会平稳。“当然,作为一个生产兼科研单位,我们也要主动引导、配合下游企业开发新产品,更广泛地把锰系新能源运用到各行各业,就是整合锰业命运共同体里的成员单位一起布道,创造一个新的锰品业态,这是业内人应有的理想。目前汇元锰业正准备多上几条生产线,明年产能产量将再上一台阶。”陈奇志正在制作的蛋糕让业内人听了都心向神往。


当记者要求他送给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一句忠告,陈奇志不加思考:“科技工作是一项厚积簿发的工作,所有的灵光一现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年轻人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增加知识厚度和广度的机会,要实现预想,必须视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为科研工作的乐趣,这是科研有新发现新成果的唯一捷径。”


在科研事业上陈奇志以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的拔尖专家人才身价交给广西一份厚礼,创办企业的“智慧和手段”他具备将帅的统领能力。在对人的管理中“抓实抓严抓细”是他从不松懈的要求,厂里的职员在抱怨中感激说:“他允许你在实验中出现失误,但绝不允许你在厂区里丢一根烟头,哪怕是脚踩一根小草,也要你受到应有的惩罚,虽然是严了点,但我们还是很感谢他的,因为在他的领导下所有职员的素养都得到了提高,人人得到了成长。”


地下知锰脉,开采有道;地上懂人情,管理有方。陈奇志“上下通吃”了!


TIPS:主要科研成果及荣誉


作为广西低品位难选锰矿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奇志独创性地研发了纳米晶微球修饰电极的技术,通过电解槽内微观层面电解技术的创新,实现低成本扩大产能产量,绕开增产必须新建生产线的问题。该项目显著优化了产品的成本、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国际同类技术水平相当。另外,他研发的“采用藕合焙烧技术富集氧化锰矿生产电解金属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面临的碳酸锰矿日益贫化的难题,对广西区内大量的锰矿资源进行了优化利用,拓宽了锰矿资源应用渠道,同时构建了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对实现环保高效、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陈奇志先后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8项、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0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2项PCT国际专利,2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曾入选第十九批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创新标兵、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第一届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专家、来宾市拔尖人才、来宾工匠等荣誉和称号。2018年,荣获首届广西创新争先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