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常常聽人說,江南憶滿足了他們對古人詩裡描繪的山林、松野、溪流和清晨露水的想象。在這個節奏匆忙,人人都為了名利錢財奔波的時代,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這是身為住客的幸福,也是江南憶打造的初衷。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但在此之前,江南憶的主人袁先生和大多數浙商一樣,拼命地追求財富,生活之弦時刻處於緊繃狀態。他自己也曾說:“企業家往往是孤獨的,平時忙於工作而疏於生活,導致原有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小,知己越來越少。一些商人為了財富而追求財富,最終成了財富的奴隸——往往是家庭顧不上,事業天天有危機感”。因此,他的方法就是在金錢之外,找到一個愛好,通過它慢慢地釋放自身的壓力,從中得到精神的滿足。

袁先生的愛好就是攝影。他做過許多職業,有過許多身份,卻從來沒有放下過攝影,最終轉變了他幸福觀的,讓他打造出江南憶的,也是源於他的一次川藏攝影之旅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江南憶每個房間裡的照片都是主人袁海忠的攝影作品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袁先生出生於浙江平湖,最開始他只是一位人民教師,但那個時候的他就已經愛上了攝影。可攝影圈中有句話,叫“攝影窮三代”,這個要命愛好,讓他經濟立刻捉襟見肘。

90年代初,恰逢鄧小平南巡講話,他為了買一部好相機,受此鼓勵,毅然決然辭去教師這個鐵飯碗,下海經商。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剛出來那幾年,他沒錢沒經驗沒人脈,只有從最底層做起,跑過銷售、做過業務員、住過8塊錢的地下室.......1993年春節,他從廣州回家,那個時候的火車票是要提前好幾天去排隊購買的,烏央烏央的人都擠在火車站售票廳裡。當時他已經不眠不休的熬了兩天,排到了200位,突然一群人插隊,一下子他從200位到了300名開外,票也被搶光了。他孤零零地站在售票廳外,冷風打著旋兒吹來。沒辦法,他只有先搭汽車到武漢,再從武漢幾經周折坐上輪船回到了平湖。這次在外漂泊一年,過年卻回不了家的經歷,讓他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買輛自己的車,開車、坐飛機回家。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經過十幾年的奮鬥,袁海忠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閒暇之餘依然行行攝攝,但沒想到這愛好卻轉變了他的幸福觀。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2002年他忙裡偷閒,陸續去了西藏爬珠峰、四川夾金山重走長征路、拉布倫寺廟拜佛,開始了與自然與心靈的對話之旅。

他的第一站,是和杭州的驢友結伴向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發起“進攻”。當時,雖是盛夏,但珠峰只有零下六、七攝氏度,水瓶裡的水倒在僵硬的毛巾上很快就凍冷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著抗爭。他就像他拍的珠峰照片裡的那頭犛牛一樣,只要有希望,就要繼續跋涉,與頑劣的自然鬥爭到底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跋》形象地詮釋了他攀登珠峰的心理:荒漠無垠的沙丘看不到盡頭,在孤寂的平原上,一頭犛牛飢餓又疲憊,它艱難地跋涉著,向著前方若隱若現地閃動著一條溪流前進

之後,他只要一有時間就往藏區跑。有一次,他在新都橋拍日出,隨手給了旁邊當地的小孩子一顆大白兔奶糖,沒想到這一顆糖卻引得全村的孩子,衣服都沒穿好,鞋子也沒套上,就光著腳踩著石子路,向他衝來,兩包大白兔糖、三大把鉛筆眨眼間就被分個精光。袁海忠形容當時孩子們的眼神近乎呆滯而又充滿渴望,他完全難以想象一顆糖的價值和一支鉛筆的價值,在這裡竟然變得如此巨大。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融》

這次川藏之旅,不僅讓袁先生體會到了人類自身的價值,而且讓他感受到了生命本身的幸福,這種幸福帶來的滿足感遠遠超脫於商人所追求的物質。這讓他的幸福觀開始發生轉變的同時,也為之後江南憶的創建埋下了伏筆。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1999年,袁先生來到了成都,瞬間愛上了這座城市,馬上決定在城區購置了一套別墅。但從西藏回來以後,他心裡一直在琢磨:“

一個企業要想真正留住人才,最終要靠企業家的個人魅力、品德、修養和企業文化,用一種無形的力量,來感化員工,以德服人”。

於是,他放下了功利,重新拾起對漁樵悠閒生活的嚮往,他決心賣掉別墅,到山野裡去打漁、牧羊、放牛,建個農莊,做個幸福的普通人。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從城市到鄉野,從幾百平別墅到百畝山莊,帶著對四川的痴痴眷戀和對江南的濃濃鄉愁,袁先生決定把這裡打造成四川小江南,

把江南詩意分享給每一個人,把這種悠閒適意也分享給每一個人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奈何總是好事多磨。山莊建設進度過半,卻不幸遇上了5.12大地震。震後,袁先生又重新投入2000萬元,重造這個他夢中的家園,誰想又遭遇了泥石流,但即使是這樣,他也並沒有放棄。再次重建的山莊,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江南憶了,古韻悠然,清淨嫻雅,山莊對岸就是世代保佑虹口人的鎮江觀音。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當年在川藏,那些孩子的眼神,讓袁先生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了,一位企業家在創造財富之外的社會責任和“大幸福”的分量。

因此,512地震時,他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迎難而上。地震後的第一時間,他就聯繫各方朋友,準備救援物資。地震第二天,他就帶著價值20多萬元的乾糧、水和藥品,在都江堰開設了臨時救助站,救助從汶川和映秀鎮方向撤離出來的群眾。

並且,六一節的時候,他發動清華同學煮了三大桶紅燒肉,再拉上好幾筐熟雞蛋送到了都江堰小學和胥家小學。其中一位來自西安的康大哥更是拉帶了20萬現金去現場,給每個孩子手裡塞上一百元。後來,當地的小孩子都趕了過來,有人要去阻攔,他們說:“別攔了,只要不是拿兩次,有多少孩子我給多少……”。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地震過去後,袁先生並沒有就此停手。他聘用周圍的居民在江南憶工作,培訓他們,帶動當地就業,並且還為附近村莊的小孩子免費開設了繪畫課程。專門從市區聘請了優秀的美術老師,每週在江南憶上一次美術課,培養山裡的孩子們對美的認知。


與此同時,袁先生與蜀中藝術家結緣,為了更好的展示這些優秀作品,他在江南憶設立了“四川浙商美術館”。這片秀麗的山水間的藝術淨土,不僅成為兩地藝術家交流創作的聚集地,而且也培養了孩子們對藝術的興趣。

震後,袁先生還做了一個“四川更美麗”的攝影大展,不僅邀請了海內外知名攝影師來拍攝,而且他還獨自一人掏腰包捐了一百多臺相機給當地的學生們,讓他們拍出自己眼中的四川。希望讓大家都看到地震不會震垮我們,而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會讓四川愈加美麗!

現在的袁先生,覺得幸福指數不僅僅是金錢多少、事業成就,還包括家庭和睦和理想實現。他說自己的現在的目標就是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做企業家中最優秀的攝影家、攝影家中最好的企業家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學生對“四川更美麗”攝影展及震後四川的感想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我們也希望把這份通透分享給更多的人,畢竟,錢是賺不完的,慾望是無窮的,知道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圓的邊界就越大,人就越痛苦,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如放下名利世俗,到江南憶來聽雨。如果碰巧遇見我們的老袁,不妨跟他聊天喝茶,閒談一番,說不定您會哈哈大笑。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在江南憶聽故事,在故事裡話江南憶。

你們有什麼關於江南憶的故事,

留言告訴我們吧,

風裡雨裡,

我們在江南憶等你。

———— / END / ————

一次改變“幸福觀”的川藏之旅,讓他賣掉了別墅,隱居山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