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紫砂壺材料的產地

紫砂壺的產地是在江蘇省宜興市,宜興是江南富饒的“魚米 之鄉”,位於太湖之濱,地處江蘇省南端,與浙、皖、滬交界, 境內的東、西、北三面為富饒的平原,河湖港汊交織成網,茂林修竹、洞天世界,嘉慶《重刻宜興縣誌》記載,這裡“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宜興地區的紫砂泥礦深藏於岩層中間,塊 狀、質純、經焙燒而不瓷化,故具有透氣而不滲水的特點。紫砂 泥資源則不僅僅限於宜興,浙江長興也有。

長興的紫砂礦資源,蘊藏量豐富,自古譽稱長興為南窯,丁 山為北陶。長興和宜興,山水相連,礦脈相通。據地質礦產資料反映,長興紫砂礦主要分佈在雉城、小浦、槐坎、泗安、洪橋等丘陵地帶,儲量達5000萬噸。

小浦硃砂嶺這個地名,以產硃砂泥而得。小浦箬卡村裸露的 紫砂泥隨處可見。由於量大、品優,近年來,宜興不少用戶到長 興採購紫砂泥礦料。但長興紫砂礦不如宜興品質高,故紫砂壺又名宜興紫砂壺。

我國各地均可多見紅色 陶土,但其所產陶土礦物組織 成分、化學成分均與宜興紫砂泥有所差別,再加上制壺技藝上的差距,所製成的壺無法與 宜興紫砂泥相提並論。即使在 宜興,上好的紫砂泥也只能在 丁蜀地區範圍內的陶土礦中找 到。因此,把宜興紫砂泥稱作 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絕不會言 過其實。

紫砂陶為一種含鐵質黏 土質粉砂岩,由水雲母、高 嶺土、石英、雲母屑、鐵質 等礦物成分構成,主要化學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鋁、氧 化鐵、氧化鈣、氧化鎂、氧 化錳、氧化鉀、氧化鈉等,顏色有多種,主要被分成紫 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泛稱 “紫砂泥”,可單獨燒製成 陶。因鐵、硅含量較高,燒 制後多呈紫紅色,故稱“紫 砂器”。它始於唐宋,風靡明清,迄今未艾,是我國繼 唐三彩之後又一類飲譽於世 的古老陶藝。

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紫砂泥被稱作“泥中泥”“巖中巖”,其含鐵量較高,是紫泥、紅泥(朱泥)、綠泥(米黃色)的總稱。陶土的成因,屬內陸湖泊及濱湖泥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沉積成礦,最終深埋 于山腹之中。宜興和長興地區的陶土礦床,自古生代志留紀末至今,經歷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大約在2億~4億年前,陶土在 泥盆紀和早石炭紀中期形成。

其中甲泥、紫砂泥屬沉積礦床,嫩泥、紅泥屬沉積風化形礦床。紫泥和綠泥都產於甲泥礦中。甲泥是一種脊性黏土,紫紅色,色似鐵甲,故名“甲泥”。甲泥礦中甲泥儲量最多,紫泥、 綠泥儲量較少,其中紫泥僅佔總儲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 一個夾層,綠泥是紫泥夾層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巖中巖” 之稱。

紫砂壺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藝術造型, 使品茶達到完美的境界。

紫砂壺的泥原料俗稱“富貴土”。

相傳古時候宜興街頭,一日赫然有一僧人沿街叫賣紫砂泥:“賣 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興紫泥,千百年來養育了 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於一提起紫砂壺,我們當即就聯想到紫砂 壺原產地宜興。到底是紫砂壺使宜興出了名,還是紫砂壺原產地 宜興使紫砂壺出了名,誰也說不清楚。

上天賜予宜興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加之天資聰穎的宜興人 世代相傳的制壺技藝,成就了紫砂壺及紫砂製品在世界藝術品之 林的高貴地位。

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紫泥、紅泥和綠泥的特點

紫砂泥分為三種:紫泥、紅泥和綠泥。

紫泥,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以及不等量的高嶺巖、石英、 雲母屑和鐵等。底皂青(也叫底槽青)是礦底層品質較好的紫泥。 紅泥,產於宜興川埠趙莊,一般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它

是泥礦中的石黃,《陽羨茗壺系》《陽羨名陶錄》稱其為“石黃 泥”。紅泥氧化鐵的含量極高,但其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 所以紅泥不利獨自成陶,成型工藝難度亦高,通常被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妝土。

紅泥,也叫朱泥,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朱泥的胎 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加以洗泥沉 澱,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 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 成,因收縮率高達30%~40%,故一般成品良率僅約七成。

朱泥因礦源有限,且採掘困難,1973年原礦將近枯竭,朱 泥產品近乎停產,到1982年運用科技配方,採用川埠土黃色的巖泥(俗稱川埠紅泥)嫩泥,加入適量鐵紅粉作為紅泥原料,從此大批量地應用,延至今日。

地攤廉價朱泥壺,往往採用宜興製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鐵紅粉、玻璃水,基本上是合成泥,泥性已失,只能騙騙外 行人。

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綠泥,則是紫泥層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是原礦中 比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單獨成型,因為其可塑性差,燒製過 程中容易開裂,並且製成壺用後容易出現龜裂現象,再加上綠泥數量極少,以致目前市場上純正本山綠泥製作的壺很少見到。

綠泥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紫泥、紅泥、綠泥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佈的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礦料,外觀呈紫紅色、紫色,有微細銀點閃爍,並隱顯淺綠色的斑點,更有天青色的,稱天青泥,只在丁山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過。

紫泥燒後外觀為紫色、棕色和深紫色。綠泥燒後呈米黃色。 紅泥燒後呈暗紅色。

團泥,也稱團山泥,是一個時期在團山礦層裡出現的紫砂泥與星點式本山綠泥混在一起無法分開,燒成後即成了銅色的團山泥。之後,把紫泥與本山綠泥拼在一起,也稱為團泥。

紫砂泥的色彩種類

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佈不同,其含鐵量、化學 成分各不相同,互相配比不同,燒成時溫度也會有所差異,則紫 砂壺成品會出現不同的顏色,非常奇妙。紫砂泥色豐富多彩,除 了以紫、紅、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之外,還有多種變化。紫有深淺,紅又有濃淡,黃則富於變化。如果是按其顏色來命名的 話,則有鐵青、天青、栗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硃砂 紫、水碧、沉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 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

在基泥里加配不同的化工著色劑,其髮色效果也不同,能生成諸多泥色來,如古銅色、墨綠色等。還有一種是調砂泥,包括粗砂、細砂,做出的壺表現粗獷風格的特點,摸上去有顆粒不平感, 與光滑平整的細膩風格相左。單純品種的泥料俗稱“清水泥”。

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紫砂泥的特徵

“泥”是紫砂壺價值的根本所在,一把用純正宜興紫砂泥做出來的壺才具有現實的使用、投資和收藏價值。

紫砂壺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陳茶不餿、暑天越宿不起膩苔、經得起溫度冷熱劇變等特點,都是因為紫砂泥的優 異特點帶來的。

有很好的可塑性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坯的乾燥、燒成收縮率小。 可塑性以紫泥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指數為 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紫砂泥 和一般陶土不同,經高溫燒成,不易變形,成品和坯體收縮率僅 為10%。

很好的可塑性表現在製作時黏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且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製成,再粘到壺體上後可以加泥雕琢、 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 接,再進行加工。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保證。

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結合能力好,是其有利於工藝裝飾的原 因。再則紫砂泥的焙燒溫度範圍也寬,為1190°C~1270°C,目前 燒成溫度控制在約1200°C,這是紫砂製品不滲漏、不老化,越使用越顯光潤的又一原因。

以上均說明,這種粉質細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壺”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興特有的寶藏。

令人著迷的那一抹紫,紫砂壺的產地和種類!

獨特的雙透氣孔結構

紫砂器經高溫燒成後,成品能保持2%的吸水率和2%的氣孔率。紫砂泥屬高嶺土,土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等化學元素,因而茶壺內質存在雙重氣孔結構,一是化學元素團聚體內部形成的氣孔,二是團聚體周圍形成的氣孔群,正是由於這兩大特點,使紫 砂茶壺具有非常好的透氣性,能較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在我國,只有在宜興的丁山才能開採出這種具有雙透氣孔結構的紫砂泥。因此在中國,紫砂泥是唯一的,用唯一的泥做出的壺當然也是不可替代的。

裡外均不上釉

因為紫砂泥土成型後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澤的外形,用的時間越久,把玩摩挲的時間越長,就越會發出光澤。這 也是其他質地的陶土無法比擬的。

色不豔、質不膩

紫砂泥除了結構上與其他泥有差異,純正的紫砂泥還因其“色 不豔、質不膩”的特點給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同時,其原礦中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會在泡茶的同時提供人體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