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最近,我們家每天都在真實的上演著“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每次快到爆發臨界點的時候,我就趕緊去上網看看其他家長是怎麼奔潰的,網上衝浪把“讓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我也不介意讓廣大家長朋友們來參觀我們家的崩潰。這就是所謂的獨奔潰不如眾奔潰。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令家長崩潰的網課


在上網課之前,我是那個“別人家的媽媽”,說話溫柔,會陪吃、陪玩、陪寫作業,還會做美食。可我現在發現了,溫柔的媽媽和狂躁的媽媽中間只差了兩個月網課的距離。小勳子現在對我的評價是“兇殘、狂躁的媽媽”,聽他這樣說,要我心裡不難過是假的。

就在昨天,他寫作業一直磨磨蹭蹭到天黑還沒做完,並且學過的生字好幾個都忘了怎麼寫,我的脾氣一下子冒了出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火。他用極其委屈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說“我要去告訴爸爸,讓爸爸來罵你,你太兇殘了”,聽他這樣一說,我眼淚便刷刷地開始往下流。

這種心情很複雜,不是後悔,更多的是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像掉進了一個漩渦,一直在裡面死循環。在上網課之前,我一直以來的人設都是“講道理的媽媽”,可是現在看到他上課不認真,寫作業磨磨蹭蹭,我覺得很焦慮。一方面害怕他跟不上課程,如果不狠心抓他學習的話,會耽誤了他,另一方面又討厭這樣的自己,就好像一個隨時準備爆發的活火山。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我仔細地覆盤了很久,在他小時候調皮搗蛋時,我是怎麼做到從來不大發脾氣,做到有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導他走過各個敏感期的。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要做到耐心的引導,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讓糟糕情緒引導自己。只有冷靜下來了,才能做到“有耐心”。

那當孩子各種爬高上低時,我是怎樣做到冷靜的呢?


一、放低期待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所以,他們風雨無阻地送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一句原本是營銷用途的廣告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許多家長信奉的金句良言。家長們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現在孩子太累了,家長也只能陪著一起累。但是,孩子的辛苦除了是大環境造成的之外,家長的攀比心和焦慮感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壓力。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用佛系一點的想法來看待“望子成龍”這件事,那就是放低自己的期待。

放低期待的意思不是放任不管或沒有期待,而是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有大人一樣的自制力,聽到上課鈴聲或者要求他寫作業時,他就可以立馬切換成學霸模式。我們要把“讓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認真仔細的做事態度,擁有勇敢正直的人格”作為首要目標。當然,如果附加值是“成績好”那就再好不過。

所以,我們不妨放棄那條充滿了緊張和焦慮情緒的“學霸之路”,換一條輕鬆點的。就從放低對孩子的期待開始,把孩子當作一個普通孩子看待,也許當你心態好了之後,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預設最糟糕的結果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所謂的預設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同意孩子做某一件事之前,先想象他做這件事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再在心裡評估自己是否可以接受那個結果,最後再決定是否同意孩子做那件事。我把這個方法叫做“預設法”

大家都知道,脾氣上來的時候,越吼孩子越生氣,腦子裡全是他的缺點,因此說出來的話也很不客觀,所以,我們需要冷靜。這個預設就是給了我們冷靜思考的時間,在事情沒發生之前,仔細考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可能會有點糟糕的後果。

比如,我不同意他多看兩集電視再睡覺,是我覺得第二天早上看到他賴床時,自己會忍不住發火;我同意他和同學在小區瘋瘋跑跑,那說明我接受了他大汗淋漓,或者變成一個髒小孩的後果;我同意他在小黑板上畫畫,說明我接受了到處都是粉筆灰,又需要重新拖地的後果……


先預設一件事的後果,會讓你心裡提前有一個準備,不至於事情發生時接受不了而大發脾氣。我想這個方法用在輔導小孩作業上面一樣管用。

在他開始聽網課或寫作業時,我先在心裡告訴自己:他等下可能會搖頭晃腦、會哼歌、會左顧右盼……當心裡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之後,我相信應該可以更心平氣和的和他溝通:為什麼認真聽課和寫作業很重要。

在小勳小時候,我經常用這個方法,“預設法”對我的情緒管理來說,幫了很大的忙。可以讓我更冷靜的分析到底怎樣教育才是更好的方法。

三、提前告知後果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購物的小女孩


預設法是給自己做心理建設,而提前告知結果是給孩子。和預設法的作用一樣,給孩子提前約定好某件事的規矩,如果不遵守規矩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小勳有一陣子迷上了買玩具,出門不給他買點東西,他就大哭大鬧。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次出門前,跟他說好,我們這次出去是幹嘛幹嘛,不可以買玩具,不可以撒潑打滾,如果同意的話就一起出門,不同意我就一個人出門。第一次,他坐在某個玩具店門口哭了十來分鐘,見我沒反應,然後站起來拍拍屁股乖乖跟我回家了。後來再看到玩具就會擋住自己的眼睛,邊走邊說“媽媽,快走,不然我要忍不住想買玩具了”。

這個方法需要家長的極力配合,不可以因為心軟而破壞了自己定下的規則。

孩子寫作業也是同理,磨蹭的話,就給孩子規定時間,如果時間到了作業還沒有寫完,那麼孩子就需要承擔沒寫完作業的後果。

提前告知後果,不但可以讓孩子明白什麼叫說話算話,還可以讓他學會什麼叫“承擔”。

以上,是我覆盤總結出的三點當我們想要對孩子發火時,有效控制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當我們學會如何冷靜之後,就度過了一個大難關,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道理跟孩子娓娓道來,不會講著講著就抓狂、奔潰,導致娃和媽媽兩人兩眼淚汪汪的結果。做一個有耐心的媽媽,不止是對自己的情緒管理,同樣也是給孩子一個好榜樣。耐心對孩子來說是和正直、責任心、自信心同樣重要的品質。

其實,我下決心要覆盤、要改變現狀不止因為和小勳的爭吵,更多是因為我看到了《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挑戰篇)這本書中的一句話。

當你自己還在大吼大叫的時候,要教育你的孩子“有耐心”是很難做到的。這是作者寫在“耐心”這一篇章的第一句話,我突然意識到,天啊,我要及時止損,我不能再把網課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我不要他變成一個沒有耐心的人。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挑戰篇)是由賽西·高夫和梅麗莎·切瓦特桑兩位教育學博士合著的,兩位作者都曾多次受邀參加電視臺的專題講座,在家長、教師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中廣受歡迎。

家裡有上網課的孩子,你崩潰了嗎?三招教你變得冷靜,有耐心


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挑戰篇)一書中,作者詳細分析了關於“耐心”這件事的重要性和實行過程的阻礙,並且告訴了我們幾個怎樣將耐心灌輸給兒童的小建議。

·購買種子,種植,烘焙諸如此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理解和體驗耐心的價值。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慢慢拉長他們等待的時間。

·設定一個廚房時間或者其他的固定時間,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具體的時間框架,而不只是對時間模糊瞭解。

·當孩子在等待時,幫助他們找可以打發時間的事情。

·當孩子和你說話時,注視著他。要給予他完全的關注,而不是著急,沒有耐心地回應。

·不要遷就於及時滿足,這樣只會滋長他們的不耐煩。

·如果孩子想要什麼,需要他用努力得來。比如,想要大件禮物,可以幫他一天存一點固定的錢。

·幫助孩子學會分步驟解決問題。

·如果你感覺無法教導孩子學會耐心,直接告訴孩子:“我在教導你耐心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我們可以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這些小建議中,最重要的是家長先做一個有耐心的家長。前面我們已經分享過了幾個小方法,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來做“耐心”這件事時便可以水到渠成。

這只是我分享《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挑戰篇)書中的一個小章節,書中列舉了現代父母正在面臨的一些挑戰,並且詳細講述了我們需要優化的孩子內在的價值觀,包括同情心、感恩、禮儀、自信、正直、責任心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和孩子,更加自如地應對育兒和家庭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