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5.20”不僅僅是年輕人愛情(我愛你)的節日,也是一個對於媽媽和寶寶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每年的8月1日到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可見母乳餵養在全社會受重視的程度。

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再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有關母乳餵養的一些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母乳餵養是公認的標準也是首選的嬰兒餵養方法。雖然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經過正確的指導和治療,大多數的困難是可以被克服的,絕大多數母親是可以成功完成並能夠持續更長時間母乳餵養的,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堅持!

有研究表明不進行母乳餵養的母親和嬰兒有更高的短期和長期健康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兒科學會(AAP)均推薦在嬰兒出生後頭6個月應該堅持母乳餵養。

01 母乳餵養的啟動

出生後應儘快開始母乳餵養,最好是在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嬰兒出生後應立即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尤其是嬰兒的嘴唇與母親乳頭接觸,可促進母乳餵養啟動並延長哺乳時間。

02 母乳餵養的方法

嬰兒的嘴唇緊緊包裹住母親的乳頭及足夠的相鄰乳腺組織,這樣可以在哺乳時有效地吸出乳汁。母親將一隻手的大拇指置於乳房上部,其餘四指在乳房下部托住乳房可幫助嬰兒銜乳。

5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母乳餵養時母親應保持舒適的姿勢,讓嬰兒的嘴正對著母親的乳頭,頸部稍伸展,頭部、肩部和臀部在一條直線上。

5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對於有嗆奶的孩子,媽媽應該儘可能採取坐位餵奶,讓嬰兒的頭部抬高45度角,這樣吸奶時的奶柱就不容易打到嬰兒咽部而引起嗆奶了。

03 餵養頻率

一般在產後第1周內,只要嬰兒顯示出飢餓徵象或是距離上一次餵養已4小時,母親就應進行餵養。

決定餵養頻率的因素主要為母親的乳汁供應量和嬰兒的吸吮能力。產後1~2周時,母乳餵養的平均頻率為每日8~12次。出生1周以後,隨著母親及嬰兒的哺乳技能提高以及乳汁分泌量增多,到4周齡時餵養頻率可減少至每日7~9次。一般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2月齡時的每日餵養次數平均為7次。

04 每次餵養的時間

不同的嬰兒攝入等量乳汁所需的時間為5~20分鐘。單側乳房的餵養時間隨孩子的成長而逐漸縮短,嬰兒出生後不久為10~15分鐘,1月齡時下降為8~10分鐘。

注意每次餵奶應該讓嬰兒先將一側乳房吸完再換到另一側,即使有時候嬰兒不再吸吮另一側。因為後乳(母乳常分為前乳和後乳)的脂肪含量高,可以充分減緩腸蠕動,使得乳汁中的乳糖大部分在小腸被消化;如果後乳攝入不足,腸道運動就會加快,高濃度的乳糖進入大腸,會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產生過多氣體——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會出現綠色泡沫樣便。

Q1:寶寶出現什麼情況就應該餵奶呢?

寶寶飢餓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行為的變化,早期的表現(早期信號)包括把手放向嘴邊、咂嘴、吸吮拳頭或手指以及在睡眠時眼及四肢活動。一般出生後第1周應該在嬰兒發出這些早期信號(出現煩躁甚至大聲持續哭鬧強)時即開始餵奶。一方面有助於媽媽對這些早期飢餓信號形成泌乳反射,另一方面有時間讓寶寶在出現煩躁狀態之前練習哺乳技巧,以免過度哭鬧引起媽媽焦慮,這有助於減少寶寶早期的體重丟失。

Q2: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嬰兒吃飽後通常表現為主動鬆開乳頭、面部肌肉及手部放鬆,2~3月齡以下的嬰兒通常會睡著。

母乳餵養具有催眠作用,新生兒幾乎在含住乳頭後很快就能睡著,嬰兒可能需要數日至數週才能夠保持覺醒狀態來獲取足夠的乳汁,這就是為什麼媽媽們會覺得小嬰兒吃奶時吃著吃著就睡著了。這就讓媽媽們判斷寶寶是否已經吃飽了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5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其實嬰兒期寶寶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當乳頭從嬰兒嘴中滑出時會引起自主吸吮反射,再次出現覓食行為,所以如果寶寶吃著吃著要睡著了,媽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引起寶寶的再次吸吮。吃飽了的寶寶這種反射會消失,所以說如果這個動作不能引起寶寶重新吸吮時說明寶寶可能吃飽了。

如果不能通過以上行為徵象來評估攝入是否充足,則必須通過體重增長及水合狀態(尿和大便情況)來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