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罗振玉:补天浴日心,守缺抱残人

近代中国文化史有三个重大发现,即甲骨文,敦煌经卷和清大内档案,甲骨文是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在中药铺中发现的;敦煌经卷是看守道士王圆箓因打雷震塌墙壁才重现天日;而清大内档案则是罗振玉从废纸回收站购回的。

知道罗振玉是比较早了,因为很早就知道伪满皇帝溥仪身边有两个大汉奸,一是郑孝胥,再一个就是这罗振玉了,他们是顽固不化的前清遗老,也是亲日派,尽管也知道他们都是国学大家,但却也没什么好感,汉奸嘛,人见人弃,很正常哈。

罗振玉,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他是一位“瑕瑜互见,功过互见”的人物,他极力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了一名受人诟病的汉奸。1940年病逝,时年75岁。

如果他不那么热心政治,不以恢复大清统治为已任,那他真是留香后世的一代国学大师,可惜地是,正是这不遗余力地为复辟奔波,背上汉奸之名,一丑掩百美,遭后人唾弃,以至于他为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被埋没在一片骂声中,除了对金石,书法及收藏方面的专业人士外,竟少有人知道这位比肩王国维的大师级人物了。悲哉。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罗振玉一生治学勤奋,学识渊博,撰著众多,学术研究遍及甲骨文、金石学、古器物学、古文字学、经学、校勘学、汉晋简牍及敦煌学。

他收藏的书画、青铜器、古籍、简牍、明器、清宫档案等,堪称山海之富,其藏品曾编成《三代吉金文存》、《明吴门四君子法书》、《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等书。

说起这从废品回收站抢救出国宝一事,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清廷垮台后,当时的民国教育部因经费不足,便把曾经是绝密的大内档案当废纸卖了,被罗振玉发现,高价收回,从而为我国保存了甚为珍贵的一手资料,时间是1921年。

其实事情并不是如发现甲骨文和敦煌经卷那样的凑巧,它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罗振玉的眼睛是一直盯着这堆宝贝的。

这堆宝贝一直是存放在故宫东华门内的房间中,它包括大清历代的档案、奏折、书籍等等,名为内阁大库档案,历年累积,不可胜数。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罗振玉从1905年就开始在清朝的学部任职,1909年的一天,学部尚书荣庆请军机大臣张之洞吃饭,罗振玉作陪。席间听说要焚毁档案,就请求将档案转移到学部,以便将来存放在图书馆中。张之洞同意后,派员办理,并让罗振玉协助。罗振玉看到整理人员只将书籍拣选出来,其他公文奏折却准备焚毁,而公文奏折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史料,于是请示张之洞,因为已经奏准焚毁,张之洞只能让罗振玉将这些史料秘密运回学部。

在和财务人员商量运输和保存的经费时,财务人员认为,光盛放档案的木箱就得五六千个。为了节省经费,他们决定使用装米的旧麻袋,这批史料整整装了八千麻袋。后来新任学部尚书不同意将档案存放在学部,罗振玉又几经周折,将这批史料存放在了国子监的敬一亭中。

1921年教育部与历史博物馆以经费困难为由,将八千麻袋约15万斤的大内档案,以四千大洋的价格卖给北京前门的一家纸店,作重造纸张的原料。此时的罗振玉在十年前的辛亥革命后就离开了学部,当他知道此事后,立即以1.2万大洋购回,雇人进行检理,发现不少秘稿史册,罗遂择其珍件加以汇刊编印《史料丛刊初编》10册。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1924年罗将大部分档案以1.6万元转卖给另一清朝遗老李盛铎。李盛铎挑选了档案中一些珍异史料,将其中的6万余件献给了伪满皇帝溥仪,其余部分以1.8万元转卖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对这转来卖去的行为是不是很不解哈,感觉他们就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嘛。您还真说对了,这罗振玉是收藏界的顶级大家,少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家无藏书,读的书都是借来的,但其天质甚高,七岁时便能质疑师说。16岁中秀才,18岁开始搜集古器,这个是要花大钱的,所以,以藏养藏是他丰富藏品的主要手段,而以藏治学更是他在学术上取得耀眼成就的途径。

在收藏上,罗振玉掘到的第一桶金是广东盐商孔广陶的“岳雪楼”藏书。“岳雪楼”名冠南粤大地,所藏之书以皇家刻本、名人校抄本为特色,其中有许多宋元版本书。1903年罗振玉应邀赴粤考察教育,得知孔家经济困难,在出售藏书,于是倾囊选购了其中的一批精品,不久转手出让一部分,获得一大笔钱财。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清末社会动荡,一些达官贵人的后代变卖祖上留下的珍宝,宫廷中的官员、太监把皇宫珍宝偷出来倒卖。罗振玉自1905年到1911年在学部任职,一有空就去琉璃厂等地寻觅,获得了一大批古籍、字画和档案,这些都构成了他收藏和经营的基础。

在学术上,罗振玉曾说:“自问平生文字之福,远过前人,殷墟文字一也,西陲简册二也,石室遗书三也,大库史料四也。”这虽是自溢之言,却也勾勒出了他在学术和收藏上的主要成就。

罗振玉在我国近代学术史上是有着突出贡献,并取得很高成就的大师,他一生著作等身,刊印的书籍资料更是不计其数,他在晚年他给自己写了这样一副挽联,概括了他一生的抱负和经历,很是精准: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毕生寝馈书丛,历观洹水遗文,西陲坠简,鸿都石刻,柱下秘藏,守缺抱残差自信。

半世沉沦桑海,溯自辛亥乘桴,乙丑扈跸,壬申于役,丁丑乞身,补天浴日意何成。

无论如何,罗振玉集甲骨金石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农学家、出版家、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敦煌学家、历史档案学家、书法家及书法史家于一身,是一位不折不扣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

如今,被他抢救出来的这批珍贵的大内档案,静静地躺在国家档案馆中,免费供人们去查阅。据说现在去查询的人是少之又少,只有在学生放两假之时,有很多日本的学生和学者前来翻阅查询,而我国目前每年有关大清历史的论文汗牛充栋,我不知道这些论文的资料来源出自何处,想必是你抄我抄大家抄的吧,唉,我为这些档案感到悲哀,也为我国在历史方面的研究进程感到担忧。

他心甘情愿地充当清朝遗老,任职伪满洲国,成为受人唾骂的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