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朗坝纵队和三支队会师处

◆花朗坝老街——纵队和三支队会师处


花朗坝纵队和三支队会师处

镇雄:革命遗址 | 花朗坝纵队和三支队会师处

遗址位于昭通镇雄县城东北89千米处的花朗坝老街,原名花朗坝,一九八八年成立新乡后更名,为乡政府驻地。北与扎西接壤,地势中部和北部略高,西东南三面较低,北靠雄险的范果梁子,南绕水深流急的罗甸河、香坝河,气候温和。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成立后,分别在川滇黔边区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纵队在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的领导下,在镇雄县花朗开展工作,控制了这一带国民党的基层政权,使花朗坝成为游击根据地。


1936年6月8日,纵队与三支队在花朗坝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9日夜,游击队领导正开会研究合队事宜,中央军柳旅雷团趁夜偷袭,游击队与雷团,夜战约3时许,击退雷团数次进攻。雷团收缩包围圈,战斗十分激烈。为了减少伤亡,游击队趁夜边打边撤向花朗坝东北约两三里的滚桶坝,将雷团击溃,游击队也伤亡数十人。同年11月1日拂晓,滇军安旅田营及镇彝威独立营尾追纵队到花朗坝街,在花朗街附近高地沙地头梁子用机枪向纵队猛攻。纵队分头抵抗,一直退到离花朗坝两千米处的唐家湾河边,滇军尾追不舍,纵队过河后又组织反击,虽击毙滇军多人,但纵队也牺牲20余人,负伤40余人。纵队分兵两路,以一部引滇军尾追,边打边撤至威信大河滩,主力则在大雾的掩护下经林正退到威信石坎子。


上世纪70年代花朗集镇发生火灾,遗址内原住房被烧毁,此后,在遗址处重建新居,现为居民区,附近有机关单位和学校。公路南通镇雄,北通威信。当地有千年古树护教育、千年古树伴古庙、罗甸和香坝河二龙抢宝、马蹄岩大黑洞等奇观异景,古建筑有石碉和座落在悬崖间的古营盘。


审核:冯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