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厚朴一尺”再考證

《金匱要略》“厚朴一尺”見於以下兩處。

《金匱要略》 卷中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 麻子仁二升 芍藥半斤 枳實一斤 大黃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右六味,末之,煉蜜和丸梧桐子 ...

《金匱要略》 卷中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 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厚朴大黃湯方 厚朴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 ... )。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 ...

麻仁丸方

  麻仁【二升】芍藥【半觔】大黃【一觔去皮】枳實【一觔炙】厚朴【一尺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右六味末之煉蜜和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金匱要略》“厚朴一尺”再考證

四庫全書《金匱要略》原文


“厚朴一尺”幾種說法


《金匱要略》“厚朴一尺”再考證


柯雪帆認為 厚朴1尺約30克

現存最早醫方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記載的藥物劑量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除寸、尺、升、合、鬥等單位外,多是擬量化度量衡,如支,枚、束、杯、大如黑菽、鰍魚如手者、大如指、把、撮、三指撮等。

《五十二病方》也可見到藥物取“尺”為度量單位之描述。

杞本長尺,大如指,削,KT (舂)木臼中,煮以酒■(七三)

穿地□尺,而煮水一 □□□□□□□□□□□一 (杯)(七七)。

KT ,取景天長尺、大圍束一,分以為三,以淳酒半鬥,三【KT 】煮之,孰(熟),浚取其汁,【 ( )】(一七六)

射以三矢,□□飲樂(藥)。其藥曰陰乾黃牛膽。幹即稍□□【一】,冶 (菌)

【桂】尺、獨□一升,並冶,而盛竹甬(筒)中,盈筒□□□□□□□□□□□□□□□□(二二七)

《六十病方》運用了許多度量衡單位表示藥物劑量。

長度單位“寸、尺”,容量單位“鬥、升、參、籥( 龠) 、合、方寸匕、刀圭”,重量單位“石、斤、兩”。

《六十病方》第 58 方( 223、233 二簡聯綴) : “治心暴痛……其一曰: 比屋左榮,以左手取其木若草蔡長尺,即禹步三。折,置病者心上。因以左足徐踵之,男七,女二七,已。已試”。

裡耶醫簡醫方( 8- 876、8-1376、8-1959 三簡聯綴) : “治暴心痛方: 令以比屋左榮,以□□□取其□□草蔡長一尺,禹步三,折,尃( 傅) 之病者心上,因以左足□蹱( 踵) 其心,男 子七蹱( 踵) ,女子【二】七蹱( 踵) 。嘗試。毋禁”。 除了個別文字不同,上述兩則醫方應該屬於相同的醫方,說明《六十病方》與裡耶醫簡關聯密切。

《六十病方》藥物計量單位有分、兩、升、枚、果(顆)、枚、挺、束、把、撮、杯、升、鬥、尺、寸、方寸匕等。

《武威醫簡》計量單位有分、兩、升、枚、顆、寸、尺、本、束、撮、方寸匕、刀圭 等,二者大體相同,只是前者更為豐富一些。

《本草綱目》“尺”的用法,明顯是抄錄漢代以前古籍的痕跡。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草部(上)

... 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後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金石部

... )。用雄黃一兩,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圓尺的石板一塊,以炭火燒熱,把雄黃尿汁淋在 ... 、陰腫。用雄黃、礬石各二兩,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腫處。11 ... 大火煅後研細。另取地坑裡清水(穿地約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後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谷部

... ,小便數。用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果部

... 二錢,米湯送下。 2、久瘡。用槲木皮一尺,闊六寸,切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鱗部

... 臥時,以蔥酒送服。 9、赤白帶。用鰾膠三尺,焙黃,研為末,同雞蛋煎餅吃,好酒伴 ... 塗咽外,立效。 2、睛上生暈。用體長一尺二寸鯉魚的膽,滴汁在銅器上,陰乾後,竹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虫部

... 米湯送下。 24、婦婦斷產。用蠶蛻紙一尺,燒為末,酒送服,終身不產。 原蠶 釋名 ...

《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居延漢簡》等漢簡、帛書反映了醫學在西漢和東漢早期的基本面貌。

從這些帛、簡可以看出,該時期的方劑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方藥計量方法比較粗糙,官定度量衡標準有一些使用,但使用不多,容量單位的升、合、鬥有一些應用,長度單位的尺、寸也用於方藥計量,而重量單位的斤、兩隻有很少的使用,銖的單位沒有出現。

西漢甚至東漢早期以前的方藥計量具有粗糙、約略的特點,較多地使用的是一些諸如撮、束、把、握、壘、挺、枚、果等估量、擬量單位和自然個數。如:“芫花一撮’、“萆薢、牛膝各五束’、“續斷根一把’、“黃芩五挺’、‘烏喙十果’,‘茯苓大者一枚”等。方藥計量多用容量單位,如刀圭、方寸匕、杯等單位就較為常用。我們所見的記錄,可能是記錄前更早期的記錄。醫家周遊各國頻頻交流,是可能的,如扁鵲,華佗的足跡。

“銖”這個重量單位那個時代,用於最貴重的金屬黃金的稱量,用的是天平;“銖”重量單位在已發掘的漢代醫簡中沒有出現,與醫療技術水平相關,也與當時稱量技術特別是方便性的器械相關。稱重單位用的很少。醫藥計量不甚精密,對於多為樹皮草根的藥物,醫藥家使用斤、兩、升、合計量即可,或者就用枚、顆、寸、尺、本、束、三指撮、方寸匕、刀圭等單位計量。

1956年3月在長沙東郊東漢墓出土的銅尺,長23釐米;

1957年8月在長沙南門外東漢墓發現的銅尺,則長23.6釐米;

1959年9月在浙江紹興西南東漢古墓中又發現一把漢銅尺,只殘留寸格五道,推算該尺長為24.08釐米。同朝代,尺寸的長度也有所不同。漢代尺的形製都比較簡樸,多以線紋為分、寸刻度,以圓圈為尺星,很少刻有其他紋飾。

東漢 骨尺1

《金匱要略》“厚朴一尺”再考證

東漢骨尺

骨質,一端有穿孔,正面刻十寸格,每寸的分度線兩端各刻有一圓圈。背面正中部有半尺分界線。 長23.1釐米,寬約1.2-1.3釐米。重24.8克。

東漢 骨尺2

東漢 骨尺---2017年發現

洛陽東漢時期永康元年埋葬的漢代古墓中被髮掘,古尺的材質是骨頭,長有23.5釐米,刻的分寸非常清晰。一面被平均劃分了五個刻度,另一面則是一些圖案。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漢代基本還是遵循秦制。

《金匱要略》“厚朴一尺”再考證

東漢 骨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