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彙總的自東周春秋至元代的銀匜,究其銘文,可以看到量,衡制體現方式。

1.東周春秋 洛陽金村銀匜 ,國內最早的銀器

東周時期,高3.7釐米,口徑11釐米,通流寬9.8釐米,

器物通體都是用純銀打造,呈盆型器皿狀,且周沿為橢瓢形,器物底部刻有“甘斿”二字。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2 春秋 秦公一號大墓

墓主 秦景公是秦第14代統治者,秦始皇趙政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在位40年。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錯金銀匜

3 戰國 楚王銀匜

迄今發現最早的銀製器皿之一,建國前出土於安徽壽縣,

高4.9釐米,口徑12.5-11.8釐米,重100克。器體較薄,應是在模具中錘出。

在隱流下面腹部刻有“楚王室客為之”六字,外部底上刻有“室客十”三字,筆畫纖細秀麗。

楚王為室客作器,楚器中首見。此匜較小,又為銀製,形制更接近於瓢,是招待賓客宴飲時的酒器。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4 戰國 鷹首銀匜

戰國時期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5 戰國齊國 陵夫人銀匜

戰國晚期(齊土建時期,即公元前267一前221年)銀匜,共三件,出土於臨淄商王村一號戰國墓。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一件,整體呈橢圓心形,口微侈,口沿一側有流狀柄,另一側腹壁內弧,腹下部內折,平底。口沿和腹下部飾弦紋,流下外腹部豎刻‘’陵夫人”。器高4.5釐米,口徑11.3~12釐米,底徑3.6~6.6釐米,

《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這座墓中同時還出土了一枚印文為“音子”的私印,可知墓主是戰國晚期齊國一位名叫“音子”的諸侯夫人,銀匜是這位夫人的專用器,與直徑37釐米的銀盤配套用於盥洗。銀匜上刻有使用者的名字,說明戰國時期,高級貴族盥洗使用的銀匜已經開始固定化、專一化。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6 西漢 西辛銀匜

2001年山東青州西辛大墓出土的幾件銀器刻有銘文,其內容記的是銀器的主人及其容量。銀器主人邵平,是漢初齊哀王相召平。據史書記載,召平死亡的時間是在呂后八年,西辛大墓的年代應在這一年,即公元前180年。

銀匜1件(B1:15)。僅殘存流部及部分口沿。敞口,器壁較薄。流部呈梯形,流口起沿。另有一塊殘片,疑為該器底,有銘文“鼉平,二又卅分”

銀盤銘文的“一又卅分”和銀匜的“二又卅分”皆是記重,分別為一又三十分之一鎰和二又三十分之一鎰,約合389.36克和766.16克。銀匜平二分。

銀器銘文反映的無疑是銀器容量。

“分”義當為“半” 。銀匜不同,重“二 又卅分”,“二又卅分”等於(15.7 克×48)+(15.7 克×24÷30),約合 766.16 克。

論西辛戰國墓裂瓣紋銀豆 —兼談我國出土的類似器物 李 零(北京大學中文系 教 授)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7西漢 竇氏銀匜

西漢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竇氏銀匜,銀質,長流方折,平底,腹內下層及底淺刻動物紋,腹內中層及腹外為流雲紋,此匜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兼有高度工藝價值。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通高12.5釐米,通長32.5釐米。重1.4公斤。1952年陝西省西安市青門村出土。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此匜長流方折,平底。腹內下層和底部飾動物紋,腹內中層和腹外部飾流雲紋。流下刻有銘文3行24字

西共竇氏銀匜,容一斗七升,重五斤十四兩。三年二月造。第五。”


8 西漢時期 南越王墓 銀匜

匜和洗都是古代的的盥洗用具,一般匜和洗在洗手時配套使用。用匜盛水,從開口的一端流出,用洗在下面接水。南越王墓中出土銅匜16件,銀匜一件,其中的一件有“蕃”字銘文,說明它們是南越國自制的。這一組銅匜大小套合,歲月久遠,都鏽蝕在一起。此外,還有銅洗,也是漢代用來盛水的器皿。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鎏金 銅匜


9 西漢 長流銀匜

1968年在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現藏河北省博物館的“長流銀匜”,由於前端的流既長且尖,應是對危重病人進行急救時,將藥灌喉中、灌鼻中而使用,該銀匜同樣光素無紋。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0 西漢 銀匜 江蘇漣水三里墩西漢墓

銀匜2件(6, 7號)。

形制相同,均已殘破。橢圓形口,淺腹、凹底。流細窄如柄。器壁甚薄。口徑8.1釐米。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1 其他漢代銀匜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2 唐代 何家村 銀匜

鎏金鴻雁銜綬紋銀匝

高9.4、口徑20.4 、足徑11.9㎝、流長8.5㎝。 重865克。內有墨書題記

“廿一兩”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鎏金鴛鴦鴻雁紋銀匝

高9 .2釐米 口徑20.2釐米 足徑11.9釐米 重806克 主體用厚0 2釐米的銀片錘打而成。墨書銘文“廿兩”。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鎏金鴛鴦鴻雁紋銀匝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3 遼代 銀匜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4 元代 合肥市孔廟小南門窖藏 銀匜

元代 高5.5釐米 口徑18.2釐米 底徑11.9釐米 口流長6.7釐米。

1955年在合肥市孔廟舊基出土安徽元代窖藏金銀器小南門。

斂口,卷唇,圓形鼓腹,平底,長流下置雲形支託。素面。伴隨出土同類型器5件。

1955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小南門內距離原孔廟大成殿約3.5米的地方,一顆直徑約0.45米的古槐樹的樹根底部發現一個用銅盤覆蓋的陶甕,後經過考古隊員的發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保存十分完好的元代金銀酒器。陶甕內最下層是蓋部與底部相疊放的銀果盒,中間顛倒相錯放置9個銀壺,銀壺之間的空隙處是用金蝶、金盃、銀碟、銀盃、銀匜、銀碗、銀勺等體積較小的器物緊密填塞,最後是以銀果盒的隔層內裝著55雙銀筷子放在最上層,總計102件。甕口用一個很大的銅盤緊密覆蓋著,銅盤的底部和大樹樹根緊密結合。這批器物除銀果盒表面塹刻有精美繁複的花紋之外,其他器物均光素無紋,表面隱約可見斑斑點點的細小錘諜痕跡,部分器物上刻有“章仲英造”“至順癸酉”“廬州丁鋪”的銘文,明確了這批器物是元文宗至順四年(1333)廬州丁鋪所造,製造者是名為章仲英的匠師。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15 元代三系銀匜,浙江博物館館藏


金銀器銘文與度量衡(10)使用千年“銀匜”與時代性的量,衡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