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秦朝能統一天下有兩個方面的原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一個是歷代國君大都是知人善任的君主,真正的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另一個是所用的大將大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真正的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發揮到了極致。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的幾代國君中才真正的展現了這兩點之間的奧秘,特別是秦王嬴政這位千古一帝的做法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戰國地圖

在戰國時代,特別是趙國經過胡服騎射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唯一有可能和秦國較量的國家就是趙國,但是趙國為什麼就失敗了呢?真正國力不濟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趙國的君臣之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李牧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繼老將廉頗之後的著名將領,其戰功主要就是來自於與匈奴的對戰,讓趙國北部邊防平定安穩,總是能拯救趙國於危難之中,因此才被封為武安君的,是戰國時期四大武安君之一,可見其能力不容小覷。

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王翦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想要征伐趙國,就派大將王翦和楊端分兵兩路出擊趙國,聞訊的趙王迅速派李牧和司馬尚帶領趙國軍隊迎戰秦軍。王翦和李牧的軍事能力可謂是旗鼓相當,這仗一打就是一年多,雙方誰也沒有佔到便宜,算是打了個平手。

這場戰爭秦國是有些吃虧的,遠離本土交戰,糧草供應就成了問題,而且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戰爭,士兵的厭戰情緒在不斷高漲,對於秦國來說,危險就在身邊,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這時候秦王為了早點結束戰爭就想到了離間計,用此計除掉李牧。

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離間計

離間計:離間計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這裡起到決定作用的就是國君能不能信任自己的大將,也就是國君能不能做到"用人不疑",這才是關鍵。

秦王密令潛伏在趙國的間諜(趙國的謀士王敖)與王翦將軍商議用此計迅速除掉李牧,以期獲得大勝。為了把這件事做的真一點,王翦就寫信給李牧主要就是講和,李牧縱然是大將,兵書倒背如流,用兵如神,但是面對著王翦的這封信,李牧卻不知道這就是敲響他喪鐘的導火索,和王翦書信往來不絕,一直為和談的條件"討價還價"。

第一步"罪證"已經有了,第二步就是讓趙王相信李牧心懷不軌,讓君臣之間產生猜忌,離心離德。秦國的間諜用秦王送來的金銀珠寶賄賂了趙王最為寵信的大臣郭開,為什麼要選他,因為這個人嫉賢妒能,貪財好色,正是可以利用的人,而且這個又是趙王的寵臣,辦起事來事半功倍。

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李牧

經過幾天的結交,郭開和秦國的間諜之間是無話不談。一次在酒酣之時,秦國的間諜不經意間說了一句:"聽說,秦王答應了李牧,滅了趙國之後,把李牧封為代王.......",郭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裡可是樂開了花,心想這不是一個向趙王邀功的絕佳機會嗎?為了邀功的郭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趙王,趙王聽後也是大吃一驚,但是卻也不大相信,但是心中的疑慮卻是擰成了一個疙瘩,越結越大。就派人去了李牧那裡,果然發現了李牧和王翦來往的許多信件。

王敖抓住這個能讓趙王深信不疑的機會說:"李牧守著北部邊防,能讓十幾萬的匈奴人不能踏進趙國國土半步,而且還有大勝秦軍的戰績,為什麼此次面對王翦的幾萬軍隊,卻按兵不動呢?這不是圖謀不軌?又是為什麼呢"

趙王被這一席話給說動了,完全忘記了那句"用人不疑",而是在惦記著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能受到損失,就派趙蔥接替了李牧的兵權。趙蔥有郭開作為後盾,不聽李牧的解釋,強行接過了李牧的兵權,並且還殺了李牧。一代武安君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就死了,聽著真的是讓人心傷。

國君錯信一人,以致錯換一人,導致錯殺一人,結局:國破家亡

李牧

王剪得知李牧已死的消息後,立馬揮兵攻打趙軍,趙蔥指揮不力,敗的一塌糊塗,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還賠上了自己的性命,秦國取得了完勝。

趙王錯信一人,錯換一人,錯殺一人,引起的連鎖反應就是趙國軍隊慘敗而歸。在戰國這個動亂的年代裡,趙王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趙王對自己的臣子不夠自信,對自己也不夠自信,才中了離間之計,而秦王在對待臣子有自己的判斷,更有自信,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麼那些計謀在秦王這裡就起不了作用,做臣子的就能用心的去打仗,何愁打不了勝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