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日公布,2019年中国首次成为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众所周知,专利所有权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199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到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276件201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8990件20年间增长了200多倍

而且,中国的跃升带动亚洲整体的上升,来自亚洲的申请已占全部申请数量的半数以上,表明创新格局在向东方转移。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这个爆炸性新闻发布以后,国内主流媒体在评论中纷纷对此进行了分析。例如,新华社时评指出:这一历史性成就,难能可贵。可贵之处在于:(1)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跃升步伐大。(2)中国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弄潮儿”。(3)中国对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始终不渝。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小编也在第一时间,在微头条进行了点评,与新华社时评的观点不谋而合。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在这里,小编强调,中国专利数量的提升,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保护。以前,我们不太注意这个,导致即便我们先研究出来一些东西,仍然会被别人抢先注册。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教育,提升专利保护的意识

下面,小编介绍一位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他专门为此开设了一门课程,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认识专利保护的意义、如何进行国内和国外专利申请。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电子科技大学 陈祝明教授

1999年11月14日,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U盘发明专利权,有效期长达20年。2019年11月14日,正值U盘专利有效期的最后一天。U盘专利问题,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陈祝明教授在研究生通识课程《专利挖掘与文件撰写》的最后一堂课所讲案例,为该门课程本学期的教学画上了圆满句号。

引入当今IT领域的热点专利案例,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历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研究生明白专利保护对创新发明的重要催化作用,并掌握申请专利保护的规则、方法、技巧,是陈祝明开这门课的初衷,也是他的教学秘诀所在。

开课初衷:“让学生具备保护专利的意识和方法!”

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陈祝明已经在专利写作方面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诸多指导。渐渐地,他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专利写作十分不规范,专利意识十分淡薄,不明白专利保护的意义,往往只从科研成果转换的角度理解专利,而在法律层面,对专利保护几乎一无所知。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要求,提出要“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

显然,对标对表,学生专利意识薄弱的情况,与党和国家的期望和相关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有感于此,2018年9月,陈祝明和高级工程师保骏老师正式筹备开设了

《专利挖掘与文件撰写》课程,各自负责了一个班的教学工作。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结合学校专业的总体方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共划分成七个版块,分别是:专利的起源与发展、专利的概念与类型、专利挖掘的常规方法与步骤、IT领域的专利挖掘、专利说明书的撰写、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发明专利的审查与答复

陈祝明希望通过该课程,在讲授专利挖掘方法和专利文件撰写规范的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企业专利保护策略与方法,为国家、企业培养更多具有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工作能力的高级IT人才,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添砖加瓦。

2018年9月,《专利挖掘与文件撰写》正式开课。在选课阶段,陈祝明没有把可选课人数设得过高,而是不多不少的85人。毕竟,对于这样一门从未开设过的课程,学生们是否愿意选,陈祝明此时还并不了解。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开放选课的第一周,选课人数就超过了限定人数。他甚至有些懊悔,当初是不是应该开放更多选课名额呢?!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激发兴趣:传奇专利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不辜负学生对课程的热切期待,他和保骏老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花了许多心思、做了精美的设计。课程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课程内容充分地与我校学科专业相结合,围绕“电子信息+”领域和我国IT产业发展历程展开讲解,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专利案例中。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第一节课是该课程与学生的第一次会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陈祝明引用了专利史上的许多重要案例和趣味故事,娓娓道来,把专利课讲得犹如“评书”一样精彩。他从同学们新近最为关注的“中美贸易战”、“301措施”“337调查”引入,介绍了一生拥有355项专利的诺贝尔将全部遗产捐献设立“诺贝尔奖”的故事,以及通信业最“拉仇恨”且被称为“专利流氓”的高通公司。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1421年意大利授予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扬水灌溉机”20年的专利权,1474年3月19日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发明人法规》诞生,1624年英国的《垄断法》实施被公认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美国总统林肯发明了碳酸钾的制备方法并成为唯一获得过专利的美国总统,甚至“猫王”迈克尔·杰克逊等娱乐明星都有自己的专利。这一系列故事,让同学们惊叹“哇哦,竟然有这事!”

结合历次工业革命的历史,陈祝明阐释了专利保护制度如何激发了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并“催化”了历次工业革命高歌猛进,诞生了爱迪生、莱特兄弟等一系列传奇发明人物,尤其是取得第一张无线电专利证的伽利里尔摩·马可尼,获得“电子倍增放大电器”专利的威廉·肖克利,发明“集成电路”的杰克·基尔比,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史蒂夫·乔布斯等人物,为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课程还设置了课堂讨论环节,让同学们自己评选和分享各自心目中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专利”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专利”,介绍“我的发明专利”,讨论“专利、标准、品牌的相互关系”。作为拓展,他还详细讲述了“现代爱迪生”迪恩·卡门的传奇经历,鼓励同学们“发明无止境,只要肯攀登”。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贴近专业:围绕“电子信息+”阐释专利保护的实用性

专利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发明创造,给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独占权,并以法律形式保护其财产权;也可以鼓励公民、法人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它还可以促进发明技术向全社会的公开与传播,避免对相同技术的重复研究开发,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然而,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包含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权、外观设计权等三大类别,每个类别都包含几百年的历史纵深和丰富的内容。因此,讲课时如何取舍内容,也是一种学问。陈祝明的选择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一“瓢”,就是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发明专利权”。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在讲课中,课程组的老师们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地对《专利法》的具体条目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而是引用了IT领域的大量专利案例,如多视点视频编码创新点的专利挖掘、集成电路的专利挖掘途径以及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挖掘等,将学生们所学专业知识和我国IT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感受和理解专利保护的原则以及专利挖掘的方法。

在讲到TRIZ理论创始人阿奇·舒勒提出的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发明原理时,陈祝明选择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剖析。如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逆向思维”这一发明原理,他列举了学校的“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在谈到“改变颜色”原理时,他列举了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案例;讲到“自服务”原理时,又想到了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谈到“模拟复制”原理时,则对图书馆里配备的VR设备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因此,《专利挖掘与文件写作》还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去年,研一的杨佳雨同学就选过这门课,但对他来说,20学时的课似乎还不够尽兴。因此,今年开学他立马申请成为陈祝明教授的助教。他说:“我想再重头听一次陈老师的课,也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回顾上课的收获,杨佳雨表示:“通过学习专利挖掘,我学会了如何从现有工作中发掘新的创新点,其中TRIZ理论让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思维模式,陈老师还详细讲解了专利挖掘的整个流程、撰写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专利申请的流程。这些对于我们研究生以后申请专利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人气爆棚:小班教学亟待更多教师加入课程组

陈祝明对这门课程的期望值很高,换句话说,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确确实实学到东西。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他发现,一个85人的班级的教学工作量远远超出了任课老师和助教的负荷,也会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当他提高对课程质量的要求之后,更需要为每一份作业的指导付出更多的精力。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的专利挖掘知识,陈祝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撰写一份专利查新报告。别看这只是一份报告,它需要查询的信息量却不小,除了需要梳理团队内部所有相关方向的专利外,还要对类似观点的专利进行不同数据库的全方位搜索。通过这份报告,学生可以对所查专利的创新性掌握个七八分。对于将“考核方式”选择为“考试”的学生,陈祝明还要求每人在期末时提交一份《专利说明书》

中国专利数跃升世界第一  |  专利保护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然而,对于任课老师来说,认真审阅这些涉及学校各个专业的《专利查新报告》和《专利说明书》绝非易事。除了检查报告的内容与撰写逻辑之外,陈祝明教授发现,学生书写的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尤为普遍,因此,他必须十分仔细地修改作业。而越是仔细,就越是感到“有点顾不过来了”。

此外,还有个问题萦绕在他的心头:每个班85人的阵容,完全无法达到他理想中的小班教学效果。《专利挖掘与文件撰写》课是一门包含着各种案例的“课程思政”通识课,这就更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然而,人数过多,讨论的效果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在第一学期结课后,陈祝明教授与保骏老师经过认真商讨,决定把各自的选课人数都缩减为50人,每学期各开设一次。2019年,该课程再次开课,选课人数依然爆满。预料之中的是,在仅能容纳50人的课堂上,小班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老师们在批阅作业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今年开设的《专利挖掘与文件写作》课程已经全部结束,陈祝明准备对课件内的案例再次进行更新。对于现在的教学效果,陈祝明已相当满意,如果说有遗憾之处,那就是课程组老师过少。他表示,“

欢迎更多的老师加入《专利挖掘与文件撰写》课程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