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电视剧清平乐,当今观众是否太浮躁?

说说电视剧清平乐,当今观众是否太浮躁?

首先,还是要说说《清平乐》本身。镜头的衔接、调度,剪辑的流畅程度以及取景的选择,无不是当今国产剧顶级水准。演员的表演,就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部分演员的台词功底确实有问题,但是表演过关总体上无伤大雅。

其次,再来说说关于这部剧负面的声音。节奏慢,是一个被众人热议的点。确实,该剧的剧情推进很缓慢,很多人认为这是单纯炫技,很多镜头没有实际效用。但我个人认为,很多的国产剧的缺失,就是没有很好很好地利用背景渲染气氛。可能是因为明星效应,近年来,国产剧越来越执着于“大头照叙事”。演员的脸几乎全程充斥着整张屏幕,而且背景经常被模糊处理,导致人物与背景的割裂感很重,而且镜头的切换也缺乏调度,总是在大头照之间来回切换,造成剧情不够流畅。但反观该剧,许多景致对于氛围的渲染非常到位,很多长镜头、定镜头都非常耐人寻味,把朝堂之上的荒唐、闭锁、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利用景致塑造气氛,是当今国产剧制作的一个重大缺失。

但是,随着逐年积累,更多的观众还是更倾向于“大头照叙事”。导致很多观众认为该剧的镜头缺乏重点、没有重心。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剧要想进步,就要更多地采取相对先进的拍摄手法,逐渐让观众适应。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平庸的剧集中偶有佳作,却因为水土不服,被观众厌恶,从而失去了弘扬品质的机会。

说说电视剧清平乐,当今观众是否太浮躁?

同样的,我个人更愿意把“影视”称之为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意淫,寻找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得到的优越感。皇帝,不一定要飞扬跋扈,在朝堂上怼天怼地,一展风采;皇后也不一定非要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傻白甜。人物表现得恰当才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前一阵《庆余年》的大火,某种程度上是令人惋惜的。人们只看到了“爽”,却忽略了剧集本身的深意。我身边的一些人可能只看了几集,就直接跳到了“背诗”的那一集,之后便看了结局。我们缺失不能责备自己,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看电视剧都是为了娱乐,但绝不能排斥那些有深意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对于勤奋上进的学生充满了恶意一样。预期如此,倒不如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一部剧,而不是盲目地排斥。

再者而言,历史剧一直都不是讨喜的题材,像许多社交媒体上的留言说的一样,看这部剧里出现了这么多历史人物,总让他想到自己厌恶的学习,从而对这部剧充满了愤懑。自身修养不足不可怕,但可怕的就是引以为傲。确实,洒脱不羁可能是一种个性,但确实在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前提之下。在这之外的,称之为“跋扈”也不为过吧。

当今的中国影视圈,“甜宠”必火,“耽改”必火,“逆袭”必火,“社会热点”必火,凡是能够人们出气,或是陷入的美好的幻想的,都能够成功。我个人认为,近年来的热剧,在制作水平上,许多甚至达不到及格线,包括《庆余年》《亲爱的,热爱的》等等。如果一部制作粗糙至极的电视剧都不能被批评,而真正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又要被说“装”,那我只能说,这是“仇优”心理在作祟了。

所以说,看到拿这部剧和《法证先锋4》《下一站是幸福》甚至《猎毒人》进行比较,并大肆宣扬此剧缺点的,我个人认为是十分荒谬的。

说说电视剧清平乐,当今观众是否太浮躁?

“《猎毒人》100亿网播量是有原因的”

有,确实有。有明星效应,有跟得上的宣传、营销,有全网同步播出,有双台上星,有公安部过审,甚至可以现场收音不改台词。但说到底,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但内在,我个人认为,这部剧和《清平乐》毫无可比性。

说说电视剧清平乐,当今观众是否太浮躁?

其实,我个人认为,本剧最大的缺点是配乐。个人感觉有些俗套、重复而且过于公式化。欧美剧很少会出现BGM相同的情况,可这种情况在国产剧里真实太常见了。为了避免观众审美疲劳,我个人还是偏向于每部剧都有自己的原创音乐,而且有自己的特点。

确实,本剧对一部分观众不够友好。喜不喜欢,也是观众自己的事。但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吗极端的观众,是过于浮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