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家的內心獨白:從管事管人到管心

一個企業家的內心獨白:從管事管人到管心

當一個企業沒有專業人才的時候,老闆才覺得自己是最專業的,那老闆一定是這個企業的天花板。

1

管事、管人到管心

如果說在企業裡,任何事情都要老闆親力親為。那麼老闆永遠有管不完的事,凡事都需要他來決策。不管是否比別人專業,因為是企業創始人,氣場都比別人強。在這個過程中,老闆各種頭疼,決策不過來,事永遠也管不完,最後發現很多事並不是最好的結果。


管過多少家上市公司的CEO,到了企業以後,發現自己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老闆把你的活都幹了。這個時候,老闆才會去反思自己是否有錯?才會意識到應該去管人,不去管事。


但實際上,管人也不是老闆的專業領域。這些人分佈在全國各個城市,甚至有的老闆都叫不上名字,該怎麼管?


什麼時候,老闆人也不管了,而是交給團隊,這才是企業家真正的成長。


企業的價值觀需要你管,企業未來的戰略需要你管,企業新的模式探討需要你管。當老闆只管心時,這才發現自己管對了!


當一個企業家全身心投入思考,他可以研究他的模式和戰略,可以去某個商學院學習,可以去給別人講授知識,企業家並不一定什麼都要懂,但是一定要什麼都會學。


當一個人去採訪柳傳志,會發現他不懂計算機,不懂這也不懂那,但聯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成,製造優秀團隊,有全心全意投入的精神,這就OK了。要修煉這個心態,每一件事都不作決策,都有決策人承擔結果,企業家只給後援支持,或者鼓掌,或者離開。


一個企業家的內心獨白:從管事管人到管心


2

再多退半步


在一個優秀的公司,老闆只做這樣的決定:他的品牌往哪個方向走,配輔料可不可以提高這麼大的成本,其他的事情不管,很多企業家並不認為自己能比專業人士做得更好,所以他只決定方向。退到“二點五線”而不是退到“二線”,是一個老闆應該看問題的角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一個企業家要主動動員設計師的主管往後退,要求設計師產銷比就可以,甚至是點擊上升就可以。如果一個主管這麼多品牌都能弄明白、都說了算,也會出問題,他要退到“一點五線”,只有這樣,設計師才會有主人翁的精神,才有玩得High的感受。


很多團隊中,設計師的生命力被扼殺掉了——我這盤菜好吃不好吃,反正都是老闆決定,從做到吃都是你的事。這個遊戲必須玩得非常High才有意思,才是設計師在裡面發揮力量的品牌結構,這是必經的路。


如果前幾年,企業家不會這麼想,他會直接找設計師做兩版,那現在品牌就不倫不類了。這就是為什麼說管理是有界限的,在什麼樣的角色上,應該走到哪一步,都有界限。


一個企業家的內心獨白:從管事管人到管心


3

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


企業家把錢花在兩種人身上永遠是對的:一是消費者,二是員工。



你的品牌能做多久,就看消費者臉上的笑容和穿你品牌的感受。企業能走多遠,就看你的員工,看他在這裡工作生活的感受。


一年兩年,信念和心態在結果上可能看不出來差別;十年下來,就會發現差距。在不同心態和信念中,一個企業的基因就形成了。一個團隊的基因形成以後,就很難改變。品牌就是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這群人的基因形成了以後,基因再調過來已經沒有可能性了。


4

人才不是靠留的


好的企業,人員流動率在2%以下。人員流動率不高的原因是:人才不是靠留的,假如企業真正到了要靠求人留下,企業就很糟了。


企業如果建立了很好的氛圍和環境,人的能量會非常強。環境因素越強,人越走不了。員工離開,作為管理者都應該同他聊天,哪怕最基層的員工,都要了解員工要走的原因。留下來有很多因素,但離開的原因能有共同點。


離職員工主要有兩類人:

第一類:內心的承受力欠缺。這類員工佔很大的比例,他覺得為什麼部門主管不夠重視他,或在部門中覺得不公平,這樣情況的,通常半個小時談話就可以把人留下。


第二類:因為環境選擇離開。這類人通常能力很強,如果在這裡沒有機會,就會尋找更高職位的機會。


員工的流動是合理的,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找到員工流動的因素。如果因為環境而走,那就下決心讓這裡的環境充滿魅力。你的薪金能不能給到位?培訓上敢不敢投入?


如果企業前期選人選對了,那麼後期花錢投入精力就足夠,員工輕易不會走。員工流失大部分原因在於企業疏於對員工的投入和管理。


人力資源要做兩件事:一是職業規劃,哪一年該有什麼評定,沒有空間的人當然要走;另外就是愛的關懷,不同的員工,不同的年限要給他愛的滋養,這種東西越多,越有聚合力。


一個企業家的內心獨白:從管事管人到管心


5

人終究要面對內心


人終究要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以一個企業家的角度去說,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真實的內心是以喜歡的方式做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最高的追求。


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時,才是最舒服的。境由心生,最不舒服的狀態就是做別人眼中的你,那是很侷促的,是被動的。主動做心中的你,比被動做別人眼中的你要舒服多了。


做喜歡的事,才有激情,才可以持續。這麼多年走過來,終究要能衡量,做事業是不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果不是,偶爾一次委屈也是能接受的,但時間長了是無法承受的。


其次,你要和別人不一樣,要不斷變換遊戲規則。天天丟手絹也膩了,大家剛玩膩,你又有新的規則,頂破天花板,才會更好玩。


6

生活三分法


工作是一陣子,生活是一輩子。一個懂生活的企業家才能更長遠。對自己的生活,應該有“三個三分之一”——工作要有聲有色;生活要有滋有味;做人要有情有義,要把自己分成三個角色。


事業當然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如果把它當成全部,一定出事。最大的危險是你的存在就是企業的未來,不能讓因為個人狀況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


企業家要有長久的眼光,從未來的視角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


上述幾項,足以深刻影響到老闆,使其時刻處在高壓和忙碌之中,得不到喘息和放鬆,從而導致老闆深受其害,天長日久損害到其身心健康。因此,要想把老闆們從心力交瘁中解放出來,就必須把以上幾個病根治癒了,


如何治癒?就是要學會把權力與下屬分享,該授權的就授權;知道怎樣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企業目標;好好規劃自己的職責,不要以為自己是老闆就什麼都去做,該做的一定去做,不該做的絕不插手;學會做一個周全的計劃,按計劃安排工作;要歷練自己,持續提高自身素養,逐漸養成一個健康穩定的良好心態;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爾後總結提升,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從而提高領導水平和管理效率。


老闆們要學會解放自己,不僅能領導一個成功的企業,更要學會放鬆自己,讓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分享生活的快樂,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