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這裡號稱“中國硅谷”,這裡走出了華為、騰訊、中興、大疆、恆大、華潤、邁瑞等一大批著名企業,這裡是被網友稱為以一己之力對抗美國貿易戰的地方,這裡就是神奇的粵海街道辦

“90後”粵海街道辦

小小的身板大大的能量

很多人並不清楚,聲名遠播的粵海街道辦其實是個“90後”——成立於1991年2月的粵海街道辦,還未滿30歲。除了年輕,行政上只是個處級的粵海街道辦的“身板”也很小,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5公里多,開車10多分鐘就能圍著整個粵海街道片區轉一圈。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但是這樣一個年輕、小巧的粵海街道辦,蘊含的能量卻是巨大的——這裡創造的GDP超過2500億,甚至比冰島、蘇丹這樣的國家都要高,人均GDP約為6.32萬美元,排名世界第十二。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這裡各種科技公司俯拾皆是,不僅有騰訊、百度、大疆、邁瑞、飛亞達、TCL、創維、中星微、康佳電子、大族激光、金蝶軟件

等國內科技公司,很多國外科技公司如蘋果、微軟、高通、ARM也都把他們在中國的辦事處或者研發中心設在這裡。這裡不僅有馬化騰、許家印這樣首富級的人物,也孕育出近百家上市企業。粵海街道辦的企業在資本市場能夠支配的資源相當於一個省。

從生蠔到高新科技園

“填海”填出來的粵海街道辦

別看現在粵海街道到處都是高樓林立、科技範十足,二三十年前這裡的第一產業竟然是——生蠔養殖!通過歷史衛星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粵海街道辦所轄區域,以前大都是灘塗和水域,海水一漲潮,很多地方直接被淹沒在水下,那時別說高樓大廈了,瓦房都少的可憐。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但是經過二三十年的艱苦建設與開發,原先的灘塗、水域經過不斷的填海施工,逐漸變成了現在的科技園區。可以說,粵海街道超過一半是填海填出來的。

現在的粵海街道辦下轄大沖、濱海、粵桂、科技園、深圳大學、高新區、海珠、創業路、龍城、麻嶺、南油、後海、京光、名海、銅鼓,蔚藍海岸等16個社區。東起沙河西路,西臨南海大道,南至東濱路,北到北環路,粵海街道是南山區唯一一個與其他7個街道都接壤的核心區。

粵海街道辦管轄著深圳最集中的科技園區——深圳市軟件產業基地、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深圳軟件園、深圳虛擬大學園、威新軟件科技園、科興科學園、中鋼科技園等等。這些園區匯聚著華南地區最頂級的IT科技人才,經常徹夜燈火通明的千萬家公司承載著無數創新創業的成功夢想。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這些園區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即深圳南山科技園),她成立於1996年9月,總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發展戰略的6家試點園區之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開放園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全國試點園區以及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發展競爭力百強研究白皮書》顯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居“中國產業園區競爭力100強排名”第二名,僅次於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粵海街道辦的底氣

是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

粵海街道辦面積狹小,雖然也有“深圳灣一號”這樣的頂級豪宅,但只靠“賣地”和房地產這樣的手段肯定是無法持續發展的。但粵海街道辦能夠以佔全市不到0.8%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約 11%的GDP,併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底氣,就是這裡成千上萬家高科技公司帶來的雄厚科技創新實力。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粵海街道不僅有騰訊、恆大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也有行業翹楚邁瑞醫療、大族激光等,更有細分行業的“領頭羊”深信服、瑞聲科技、廣和通、德方納米等。位於粵海街道的高新區的聚集的國內外上市公司已突破100家。粵海街道318棟產業樓宇裡,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0家。

粵海街道所在的南山區,在《中國區域孵化能力評價研究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中,以87.58分位居第一。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來源:《中國區域孵化能力評價研究報告2016》

2016年南山區的每萬人口專利授權數達到242.47件/萬人,專利密度遠遠高於第二位的杭州濱江區(191.6件/萬人)和第三位的西安雁塔區(109.8件/萬人);在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方面,南山區仍以4152億元穩居榜首,這其中,粵海街道辦自然貢獻了很大一部分功勞。

相比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化難的問題,企業孵化成果的效率要高得多。深圳創新力量的顯著特徵是“4個90%”,即90%的研發人員、90%的研發機構、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專利產出均來自企業,將研發、生產和市場進行了有效對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粵海街道形成了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良性循環。

科技創新的底氣

是強大的人才教育資源

持續的科技創新,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除了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到這裡來,粵海街道辦自己也有著越來越強大的高水平教育做依託。

中小學方面,粵海街道里基本都是排名中上甚至頂級的名校。科技園片區有:南外文華、南外科華、南外大沖、科苑小學、南外高新……後海、南油片區有:南二外海德、學府一小、學府二小、學府中學、北師大附屬學校……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沒有羅湖“悠久歷史”的自然沉澱,也沒有福田行政中心優越區位的先天優勢,南山的粵海街道卻成長為南山甚至深圳最優質的名校片區。這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及子女在粵海街道聚集、生活、接受教育帶來的結果。

除以基礎教育階段的名校,粵海街道還有深圳第一高等學府:深圳大學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深大這幾年也伴隨著深圳的騰飛而迅猛發展,地方財政收入雄厚的深圳市政府每年鉅額資金投入,深圳科技創新之城帶來獨特的創業創新氛圍,無論是這幾年招生錄取分數線節節攀升,還是坐落特區帶來優質的就業機會,都令這所曾經很多人看不起的年輕高校一時間聲名鵲起。

粵海街道還有一座聚集了60所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的深圳虛擬大學園,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44所中國內地院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6所香港院校,佐治亞理工學院等7所國外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立事業單位建制、獨立法人資格的成員院校深圳研究院47家;搭建“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平臺”,在深設立研發機構227家,其中獲批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載體74家;國家大學科技園用地面積28.4萬㎡,已建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15家

產業化基地,園區啟用面積48萬㎡;累計孵化科技企業1265家;各成員院校深圳研究院產學研工作持續深化、科研實力不斷增強,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234項,省部項目245項,市級項目1663項,獲得專利1377項,軟件著作權298項,發表論文2863篇,轉化成果1932項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深圳虛擬大學園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專業突出的高端人才宜聚地、研發機構聚集地和中小科技企業集散地。

什麼是粵海街道辦?

除了傲視群雄的科技、教育實力,粵海街道辦背靠大南山,依傍深圳灣,地理環境優越,自然生態優美,現代人文氣息濃厚。這裡不僅有拿下魯班獎的春繭——深圳灣體育館,還有深圳人氣最旺的網紅公園——

人才公園,漫步在這美麗的風景線中,會讓人由衷地發出讚歎——這樣神奇的粵海街道辦,真是讓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