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火龍果:成長的煩惱依然是一種成長

貴州火龍果產業異軍突起,尤其紅心火龍果因為品質突出而贏得市場認可。更重要的是,貴州火龍果產業帶分佈在滇黔桂石漠化連片特困區,這裡居住這很多少數民族同胞,火龍果既起到了治理石漠化作用又帶動了貧困的民族同胞共奔小康。

貴州火龍果:成長的煩惱依然是一種成長

日前,火龍果價格波動引起一定的關注。公允地說,目前的價格波動和未來產業化還需要解決的瓶頸,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不宜操之過急,責之過急。

從脫貧效應來看,前幾年的火龍果確實帶動增收,特別是讓很多貧困戶脫了貧,不少貧困戶蓋上了磚房。貴州火龍果產業還在爬坡上坎,不能因為出現一點困難,而且還不是全局性的困難,就產生懷疑。退一步說,即使是高度成熟的產業也會遇到波動。

貴州火龍果:成長的煩惱依然是一種成長

從生態角度來說,貴州火龍果分佈在較熱的河谷地帶,這些地帶大部分也是喀斯特地區。喀斯特地區石漠化問題一直是世界性環境治理難題,而火龍果恰恰耐旱耐貧瘠,這種低矮植物能夠作為改善惡劣環境的先鋒,成為生態系統完成自動演替的前奏。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政府90後工作人員蔣浩雲曾經為家鄉代言說,老家過去是貧瘠和落後的代名詞,推廣火龍果之後,再也不用擔心暴雨把岩石縫中僅存的土壤沖走。“裸露的岩石表面,被一抹抹嫩綠色包裹,幾千年來第一次煥發生機。”

滇黔桂石漠化區域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當地幹部群眾不等不靠不要,積極發展生產自救而且是促進生態環境發育的方式,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產業嘗試。對這種生態脫貧農業的嘗試,應當多一點肯定,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幫助。

貴州火龍果:成長的煩惱依然是一種成長

從產業角度來說,價格波動、質量標準、冷鏈儲藏、深加工等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也不能有片面認識和心態過急的誤區。

首先,規模化是農產品產業化前提。貴州火龍果從羅甸起步,在近30個縣推廣,現有種植面積9萬餘畝,2015年就超過海南、廣西和廣東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環境適合,品質好,推廣快,這本身沒有錯。相反,過去我們就吃了農產品規模小效益差的虧。

所以,不能誤認為價格降低是擴大規模的後果,“種得多了,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只是表象。實際上,我們要考慮的是,規模上來了,就要拓展市場,國內消化不了,還可以到海外去找。拓展需要時間,但農產品生產週期長,坐等訂單再來擴產是不現實的。

其次,質量標準、儲藏運輸的冷鏈建設、產品深加工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不能用求全責備的心態來看待。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解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事先要求全部條件一步到位之後才幹。

產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以雲南菸草業為例,從英國殖民者發現這裡特別適合種植菸草至今,產業化的路卻花上百年。關嶺火龍果因“品質好,口味好”獲得金獎,這種探索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總之,因地制宜,創業無敗,勇於嘗試比碌碌無為好。每一個產業都是在經歷過無數風雨之後成長起來的。成長的煩惱,不等於青春夭折;成長的煩惱,依然不能否定成長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