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榫卯

一凹一凸之間

一轉一折之際

喚醒古典傢俱的生命

濃縮了中國千年的智慧

在時光流轉中沉澱出數不盡的經典

成就了傳統傢俱文化的輝煌與燦爛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榫卯,在大家的眼裡已經不再陌生。


建築的風貌能夠在漫長的歲月裡始終如初,榫卯包含的力學概念、思維基礎,一般的鋼筋混凝土是無法比擬的,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譁眾取寵,結實、牢固、耐用才是它誕生的原則。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堅守榫卯的千年企業


在日本一家企業用中國榫卯工藝,存活了1400年不息,有輝煌也有沒落,在沉寂中守候了千年。


不為旅人驚鴻般地回眸,

也不為貪戀這個喧囂的世界,

只為恪守那份信諾與初心,

珍藏這稀世的寧靜和禪意。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榫卯裡的“工匠精神”創造了永恆的價值,百年後,亦或又一個千年,無論何時修繕,前人的心意依然觸動著後輩,那個時代獨屬的印記,永遠不會淡去。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精粹的榫卯,在當今的中國已經非常罕見,我們都看慣了鋼筋混凝土,很少能見到依靠它造出的建築奇蹟。


屬於中國的傳統技藝,卻在國外被髮揚光大,有時候覺得欣慰,也很可惜。


出於對藝術的致敬,也希望榫卯能夠更多的被瞭解。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榫卯,存在的形式


一個概念,千百種結構,每一種都是歷經歲月動搖依然鼎立天地的存在,布跡世界。


今天,我們先不提它令人歎為觀止的種類,而是從明榫和暗榫兩種形式,來見識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妙。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明榫、暗榫是兩種重要的榫卯形式,廣泛應用於在古典傢俱中。


在形式、耗材上差異微小,但從傢俱審美、做工要求、結構牢固性等角度考量卻相去甚遠。


明榫也稱出榫、過榫、透榫,即榫頭從卯眼中穿出,但榫頭頂端與被連接部件的外表相平。


暗榫也稱半榫,榫頭較短,卯眼不打穿,從外表看不出打孔的痕跡,在明代傢俱中多見,因其美觀的特點,時至今日在傢俱中應用依然十分廣泛。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明暗,各有千秋


暗榫的製作難度係數遠大於明榫,對榫卯的結合要求“天衣無縫”,因此暗榫禁加明楔。


暗榫加暗破頭楔是一種絕技,無法拆卸,除非刻意破壞。


清中期宮廷傢俱的製作多使用暗榫,明榫則較為鮮見。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明榫與暗榫所用的部位不同,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櫃子的門框處。


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腦和扶手的轉角處常用暗榫。


不同時期明榫與暗榫在使用上也多有不同。


明式傢俱中多使用明榫,包括凳、椅、桌、床、櫃等。


能用明榫的地方皆用明榫並配以破頭楔,以達到堅固並維修方便的目的。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左為暗榫,右為明榫

明榫與暗榫在傢俱使用及審美上,各有所長。


以暗榫為接駁手段,材料的光潤感得到很好的保護,而明榫則使傢俱多了一份自然的鄉村野性美。


明榫穿出榫眼,突出的榫頭中間可見到木銷的痕跡,榫頭深而實,在榫頭中間加木銷,即使木材收縮也能保證榫也不會脫落,彌補了古代加工技術、加工工具等條件上的不足。


暗榫更顯美觀,將宮廷傢俱的高貴與眾不同,流利明暢的表現出來。


但因為榫眼深而榫短,或眼大榫小,容易產生虛榫,如果用膠來填塞,會影響結合的牢度和耐固性。


榫卯裡的“明爭暗鬥”,誰更勝一籌?


大觀,榫卯


榫卯結構是一項精湛的木工技藝,誕生於石器時代,發展成就了中國古代皇家建築和傳統古典傢俱的巔峰。


在現代化的今天,傳統的工藝已然在我們的社會里瀕臨絕跡或者正在被人們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