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汪建

序:

知晓汪建这个名的可能不多,知道华大基因的估计有不少人。尽管大众可能分不清“转基因”“基因编辑”“基因组学”“基因测序”“克隆”这些时髦词的区别,但群众的好奇心夹杂着媒体的灯光总能让汪建和他的华大基因处于风口浪尖。在胡润百富榜的排名中,汪建也以其超百亿的身家位列全中国百名之列。

“野性”的科学家:

和之前几期的风云人物不同,汪建属于大器晚成。1954年出生湘西,年轻时插队工作过,76年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就读于湘雅医学院,94年前在美国德州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地辗转从事研究工作。前40年几乎就是一个传统学者的道路,相比那些顶着名校光环的教授们,汪建也不算出挑。不过和那些文质彬彬的科研工作者又不同,汪建的身上带了点“匪气”,知青生涯并未磨平他身上的棱角,反而让其畅快的释放。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HGP(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这场工程融合了几十个国家上万个工作者以及数十年的时间,只为了绘制“一个”人的基因组图谱。这场计划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人类三大工程。尚在海漂的汪建和他的伙伴们于军、杨焕明等忽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代表中国也去承接点HGP工程的项目,哪怕贡献个1%也好。就是这个1%的想法,这个起于国门外的火苗,孕育了后来的航空母舰华大。

「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20世纪三大工程

1994年汪建回国成立华大基因,在汪建的一次访谈中提到,在94-99的5年时间里,他曾给相关部门通宵写报告申请参加HGP,未获任何回应。其实也部分可以理解,基因的概念直到2010年左右才广为人知,在99年那个年代,的确可能更像个“天马行空”的幻想。不过如果止于此,也就没有今天的故事。康庄大道不通,于是汪建和伙伴们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1999年9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会议在伦敦举行,他们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以中国科学家身份在这个会议上说代表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不过有意思的是,领导们也睁只眼闭只眼,在后来的新闻报道中陆续给予了官方的肯定。这群“乌合之众”般的大龄中国留学生,最终在20世纪末将他们的名字写入了中国的历史。

体制内到体制外

华大早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体制外到体制内,又由“内”转“外”的过程。2003年由于非典时期的卓越贡献,华大基因作为国家战略的需求并入了中科院体系,颇有点招安的意味。然而汪建及其匪气般的队伍和中科院书香气浓郁的场所似乎格格不入,4年后受不了体制内的条条框框,07年南下深圳。和华大基因同时代的赴“深”企业还有腾讯、华为、中兴。感恩深圳宽容的土壤,让这些未来的中国企业栋梁在10年前栽下了最初的幼苗。

「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NIPT产品

飞速发展&罗生门

之后的十年是华大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踩准了测序仪高端制造的定位以及NIPT(无创产前检测,抽血无需穿刺即可产前检查宝宝唐氏综合症的风险)这个爆款产品,华大基因飞速在华夏建立起基因检测龙头的地位。然而汪建却时常因为其火爆的个性,以及口无遮拦的特点,在公司内和公司外都招来了非议。在华大有两句流传很广的老汪的口头禅,一句是“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命运我掌握。这有什么错吗?”,一句是“信我的就行了”,可以说概括了这个企业热血澎湃一往无前的战斗力,也凸显了内部“体制”的弊端。而对于投资圈而言,华大的汪建更是个让人有点“厌恶”的创业者,几乎只要有投资人去,他基本上就把人骂出去,就算侥幸没被骂,也要听着他长篇的“吹牛“,颇有点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不过如果抛开这些,再探究其真实的目的,发现又是一个纯粹的有着家国情怀的人。至少在笔者采访过的华大跳出的创业者中,都没有否认汪建的爱国之心以及造福人类的使命感。

「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总结

华大基因上市后也是饱受质疑,基因的神秘面纱揭开后开始被人质疑单一产品依赖(NIPT)。人员的走走离离也时常散发出企业的动荡气息。然而就像汪建说的,再苦再难,难得过当年的“1%“?华大人的身上自始至终蕴含了一种敢打敢拼的精神气。2010年年近60岁的汪建登顶了珠峰,9年后的今天在这位斗士的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燃烧的火苗,有风有雨,浇不灭的火苗。

「原创」医疗风云人物(5)基因狂人 – 汪建

基因产业蓝图

---------------------------------------分割线-------------------------------------------

欢迎关注原创医疗风云人物系列,一起回溯医疗圈的起起伏伏,展望未来健康产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